- 1、避人耳目 [ bì rén ěr mù ]- 释义:指避免走漏消息。 - 出处:清·俞达《青楼梦》第二十八回:“我欲姐姐迁个住处,他日相迎,亦可以避人耳目。” 
- 2、耳目昭彰 [ ěr mù zhāo zhāng ]- 释义:昭彰: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众人已听到和看到,十分明显。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。 - 出处: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:“却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,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。” 
- 3、耳濡目染 [ ěr rǔ mù rǎn ]- 释义:濡: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 - 出处: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 
- 4、耳闻目睹 [ ěr wén mù dǔ ]- 释义:闻: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。 - 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 
- 5、耳聪目明 [ ěr cōng mù míng ]- 释义:形容头脑清楚,眼光敏锐。 - 出处:《周易·鼎》:“耳目聪明。” 
- 6、耳闻目击 [ ěr wén mù jī ]- 释义:击:接触。亲自听说,亲眼看见。 - 出处:宋·刘克庄《后村全集·回刘汀州书》:“仆不佞,于世之杰士仁人,……皆耳闻目击,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,遂得附名骥尾,以诏不朽,岂非幸欤!” 
- 7、耳视目听 [ ěr shì mù tīng ]- 释义:用耳朵看,用眼睛听。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,可以不受器官限制。 - 出处:《列子·仲尼》:“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,得聃之道,能以耳视而目听。” 
- 8、耳闻目见 [ ěr wén mù jiàn ]- 释义: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。 - 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夫信谤之徵,有如影响;耳闻目见,其事已多,或乃精诚不深,业缘未感,时傥差阑,终当或报耳。” 
- 9、耳闻不如目见 [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]- 释义: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。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。 - 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政理》:“夫耳闻之,不如目见之;目见之,不如足践之。” 
- 10、耳目闭塞 [ ěr mù bì sāi ]- 释义:比喻少见寡闻,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。 
- 11、耳目众多 [ ěr mù zhòng duō ]- 释义:耳目: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。周围注意的人很多。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。 - 出处:清·石昆玉《三侠五义》第十六回:“只是目下耳目众多,恐有泄漏,实属不便。” 
- 12、耳视目食 [ ěr shì mù shí ]- 释义:用耳朵看,用眼睛吃。比喻颠倒错乱。 - 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迂书·官失》:“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,鲜矣。” 
- 13、贵耳贱目 [ guì ěr jiàn mù ]- 释义:重视传来的话,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。比喻相信传说,不重视事实。 - 出处:汉·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若客所谓,末学肤受,贵耳而贱目者也。” 
- 14、豁人耳目 [ huò rén ěr mù ]- 释义:开扩眼界,使耳目清新。 - 出处: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五六:“大家之作,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,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。” 
- 15、贱目贵耳 [ jiàn mù guì ěr ]- 释义:指轻视眼前所见,重视远道传闻。比喻舍近求远。 - 出处: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三·蛇床》:“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,岂非贱目贵耳乎?” 
- 16、目濡耳染 [ mù rǔ ěr rǎn ]- 释义:濡: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 - 出处: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 
- 17、目食耳视 [ mù shí ěr shì ]- 释义:用眼睛吃,用耳朵看。比喻颠倒错乱。 - 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迂书·官失》:“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,鲜矣。” 
- 18、目达耳通 [ mù dá ěr tōng ]- 释义:形容感觉灵敏,非常聪明。 - 出处: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策考》:“噽为人览闻辩见,目达耳通,诸事无所不知。” 
- 19、目见耳闻 [ mù jiàn ěr wén ]- 释义:指亲眼看见,亲耳听到。 - 出处: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” 
- 20、目染耳濡 [ mù rǎn ěr rú ]- 释义: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,影响。同“目擩耳染”。 - 出处:《太平天国·钦定士阶条例》:“至于诵习书史,博览篇章,目染耳濡,课学即求心之道。” 
- 21、目擩耳染 [ mù rù ěr rǎn ]- 释义:?焙通“濡”,沾染。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,影响。亦作“耳濡目染”、“耳染目濡”、“目染耳濡”、“目濡耳染”。 - 出处: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擩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 
- 22、倾耳注目 [ qīng ěr zhù mù ]- 释义:注目:集中视线注意看。原形容权势极大,为众敬畏。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,当权者是矣,故谋能移主,威能慑下。” 
- 23、属人耳目 [ shǔ rén ěr mù ]- 释义:属:集中在一点。指引人注意。 - 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师有功,国人喜以逆之,先入,必属耳目焉。” 
- 24、掩人耳目 [ yǎn rén ěr mù ]- 释义: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。比喻用假象迷惑人,欺骗人。 - 出处:《大宋宣和遗事》亨集:“虽欲掩人之耳目,不可得也。” 
- 25、以耳代目 [ yǐ ěr dài mù ]- 释义:拿听到的代替亲眼看到的。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,光听信别人说的。 - 出处:臧克家《以耳代目之类》:“这种~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,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。” 
- 26、庸耳俗目 [ yōng ěr sú mù ]- 释义:指学识浅薄的人。 - 出处:清·朱仕琇《与林穆庵书》:“此数人知之,遂足为名一世,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!” 
- 27、遮人耳目 [ zhē rén ěr mù ]- 释义:遮:遮掩。遮掩他人视听。指玩弄手法,掩盖真相。 -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因为幕友赵大架子被参在内,留在衙门恐怕不便,就叫自己兄弟二大人通信给他,叫他暂时搬出衙门,好遮人耳目。” 
- 28、遮掩耳目 [ zhē yǎn ěr mù ]- 释义:指遮掩别人的视听,掩饰真情。 - 出处:朱自清《执政府大屠杀记》:“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,已将尸首掩埋了些,以图遮掩耳目。” 
- 29、闭目塞耳 [ bì mù sè ěr ]- 释义:堵塞视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。 - 出处:《隋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王乃坐之空馆,严加防守,使其闭目塞耳,永无闻见。” 
- 30、长目飞耳 [ cháng mù fēi ěr ]- 释义:看得远,听得远。比喻消息灵通,知道的事情多。 - 出处:《管子·九守》:“一曰长目,二曰飞耳,三曰树鸣,明知千里之外,隐微之中。” 
形容掩人耳目的成语(56个)
••阅读 3063
形容掩人耳目的词语(3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男生眉目的成语
昂藏七尺,彪形大汉,才貌双绝,愁眉苦脸,愁眉不展,慈眉善目,弟男子侄,断雁孤鸿,风度翩翩,孤鸾寡鹄,寡鹄孤鸾,观眉说眼,鬼鬼祟祟,横眉怒目,横眉冷目,华封三祝,挤眉弄眼,巾帼须眉,旷夫怨女,怜香惜玉,眉开眼笑,眉头眼尾,眉尖眼尾,眉清目秀,…
形容春晚节目的成语
欢声笑语,济济一堂,枯燥乏味,群英荟萃,人才辈出,载歌载舞
形容女子夺目的成语
光彩夺目,光采夺目,金碧辉煌,拍案惊奇
形容节目的种类多的成语
不可胜举,疮痍满目,丰富多彩,各式各样,金碧辉煌,举不胜举,空前绝后,琳琅满目,美不胜收,目不暇接,五花八门,形形色色,眼花缭乱,应有尽有,震古烁今,流光溢彩,气势非凡,好戏连台
形容很快达到目的的成语是什么
不出所料,不可企及,不得其所,不耻最后,唾手可得,登木求鱼,东奔西走,东海捞针,付之东流,伏而咶天,功德圆满,功成名就,果不其然,过河拆桥,猴年马月,疾足先得,计日程功,计日以待,计日而待,计日奏功,计日可待,捷足先得,尽力而为,近在咫尺,…
形容精彩的节目的成语
别具匠心,不切实际,出口成章,出神入化,大开眼界,独一无二,反败为胜,富丽堂皇,歌舞升平,宏伟壮观,绘声绘色,活灵活现,活龙活现,活神活现,匠心独妙,精妙绝伦,精妙入神,精彩逼人,空前绝后,口若悬河,口齿伶俐,扣人心弦,乱坠天花,没完没了,…
形容有其他目的的成语
挨风缉缝,暗室求物,暗渡陈仓,北辙南辕,北辕适楚,背道而驰,奔走如市,币重言甘,毙而后已,不到黄河心不死,不可企及,不得其所,不耻最后,不见棺材不下泪,草船借箭,辞微旨远,大做文章,戴盆望天,得鱼忘荃,登木求鱼,东奔西跑,东奔西走,东投西窜…
形容没有达到目的的成语
不仁起富,不可动摇,不择生冷,不识不知,持之以恒,得过且过,滴水穿石,东诓西骗,东诳西骗,发家致富,苟且偷安,观望风色,糊里糊涂,混混噩噩,坚持不懈,坚定不移,坚韧不拔,乱碰乱撞,漫无边际,瞒天大谎,弥天大谎,迷天大谎,逆施倒行,逆行倒施,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