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烽火四起 [ fēng huǒ sì qǐ ]
释义: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。形容边防不安宁,四处有敌人进犯。
2、火冒三丈 [ huǒ mào sān zhàng ]
释义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
3、燎原烈火 [ liáo yuán liè huǒ ]
释义: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,使人无法接近。比喻不断壮大,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。
出处:《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
4、怒不可遏 [ nù bù kě è ]
释义:遏:止。愤怒地难以抑制。形容十分愤怒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,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,顿时气愤填膺,怒不可遏。”
5、怒发冲冠 [ nù fà chōng guān ]
释义:指愤怒得头发直竖,顶着帽子。形容极端愤怒。
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6、怒目而视 [ nù mù ér shì ]
释义:睁圆了眼睛瞪视着。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“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,生得器宇轩昂,威风凛凛,手执方天画戟,怒目而视。”
8、人怨天怒 [ rén yuàn tiān nù ]
释义:人民怨恨,天公震怒。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,引起普遍的愤怒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9、深宅大院 [ shēn zhái dà yuàn ]
释义: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。旧时多指富贵人家。
出处:元 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二折:“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,便待折摧了舞榭歌楼。”
10、四面八方 [ sì miàn bā fāng ]
释义: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?”
11、天怒人怨 [ tiān nù rén yuàn ]
释义:天公震怒,人民怨恨。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,引起普遍的愤怒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12、暴跳如雷 [ bào tiào rú léi ]
释义:急怒叫跳,象打雷一样猛烈。形容又急又怒,大发脾气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。”
13、发上冲冠 [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]
释义:犹言发上指冠。形容极度愤怒。
出处:语出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授璧,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14、花天酒地 [ huā tiān jiǔ dì ]
释义:形容荒淫腐化、吃喝嫖赌的生活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到京之后,又复花天酒地,任意招摇。”
15、火光烛天 [ huǒ guāng zhú tiān ]
释义:火光把天都照亮了。形容火势极大(多指火灾)。
出处:明·张岱《海志》:“火光烛天,海水如沸,此来得见海战,尤奇。”
16、熯天炽地 [ chéng tiān chì dì ]
释义:形容火势极猛。
出处:《西游记》第三五回:“那怪物着实无情,一连搧了七八扇子,熯天炽地,烈火飞腾。”又第四一回:“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,把一座火云洞,被那烟火迷漫,真是个熯天炽地。”
17、焮天铄地 [ jú tiān shuò dì ]
释义:形容火势炽盛。
出处:唐·王维《京兆尹张公德政碑》:“火燎将至,焮天铄地。”
18、不可抗拒 [ bù kě kàng jù ]
释义:不能抵抗并拒绝
出处:毛泽东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》:“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,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。”
19、熊熊烈火 [ xióng xióng liè huǒ ]
释义:熊熊:形容火势旺盛。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
出处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二卷第35回:“冥器杌椅车轿,都陷在熊熊烈火之中。”
20、刮刮杂杂 [ guā guā zá zá ]
释义:形容火势旺盛的样子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回:“林冲跳起身来,就壁缝里看时,只见草料场里火起,刮刮杂杂地烧着。”
形容火最大的词语(1个)
- 火光冲天火光把天都照亮了。形容火势极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