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挨肩并足 [ āi jiān bìng zú ]
释义:形容人群拥挤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那山中远近人家,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,竟来观看,挨肩并足,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。”
2、碍足碍手 [ ài zú ài shǒu ]
释义:碍:阻碍。妨碍别人做事。同“碍手碍脚”。
3、不辞劳苦 [ bù cí láo kǔ ]
释义:辞:推托。劳苦:劳累辛苦。不逃避劳累辛苦。形容人不怕吃苦,毅力强。
出处:唐·牛肃《纪闻·吴保安》:“今日之事,请不辞劳苦。”
4、不足为奇 [ bù zú wéi qí ]
释义:足:值得。不值得奇怪。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,没有什么奇怪的。
出处:宋·毕仲游《祭范德孺文》:“人乐其大而忘其私,不然则公不足为奇。”
5、不足为外人道 [ bù zú wéi wài rén dào ]
释义:不必跟外面的人说。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。
出处: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中人语云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6、不足齿数 [ bù zú chǐ shǔ ]
释义:足:值得。表示数不上,不值得一提。
出处:《汉书·孙叔通传》:“此特群盗鼠窃狗盗,何足置齿牙间哉?”
7、不足为训 [ bù zú wéi xùn ]
释义:足:够得上;训:法则,典范。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。
出处:明·胡应麟《诗薮续编》卷一:“君诗如风螭巨鲸,步骤虽奇,不足为训。”
8、不足挂齿 [ bù zú guà chǐ ]
释义:不足:不值得;挂齿:放在嘴上讲。表示不值得一提。
出处:《汉书·孙叔通传》:“此特群盗鼠窃狗盗,何足置齿牙间哉?”
9、不足与谋 [ bù zú yǔ móu ]
释义:与:和。不值得和他商量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竖子不足与谋。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,吾属今为之虏矣。”
10、不足为据 [ bù zú wéi jù ]
释义:足:够得上;据:证据。不能作为依据。
出处:宋·刘安世《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》:“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,便可为据;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,不足为凭。”
11、不足为凭 [ bù zú wéi píng ]
释义: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。
出处:宋·刘安世《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》:“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,便可为据;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,不足为凭。”
12、百足之虫 [ bǎi zú zhī chóng ]
释义:百足: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,即马陆。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,虽一时败落,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。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。
出处:明·徐学谟《归有园尘谈》:“吝者自能致富,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;侠者或致破家,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。”
13、百足不僵 [ bǎi zú bù jiāng ]
释义: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。
出处:章炳麟《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》:“即观今日缅甸,已并于英,而本邦土司,以弹丸黑子之地,犹足自保,非人自为首、百足不僵之势耶!”
14、不足轻重 [ bù zú qīng zhòng ]
释义:犹言无关紧要。
出处: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五:“笔帖式为满洲进身之一途,今各衙门皆有,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,视为不足轻重矣。”
15、不足为法 [ bù zú wéi fǎ ]
释义:不值得学习、效法。
出处: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李青莲诗》:“开口便说:《大雅》不作,骚人斯起,然词多哀怨,已非正声;至杨、马益流宕。建安以后更绮丽,不足为法。”
16、不足为虑 [ bù zú wéi lǜ ]
释义:不值得忧虑担心。
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卫臻传》:“且合肥城固,不足为虑。”
17、不足为意 [ bù zú wéi yì ]
释义:不值得介意。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答郑范溪》:“公但自信此心,秉公任直,纷纷之言,不足为意。”
18、捶胸顿足 [ chuí xiōng dùn zú ]
释义:捶:敲打;顿:跺。敲胸口,跺双脚。形容非常懊丧,或非常悲痛。
出处:元·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“我衷肠,除告天,奈天高,又不知,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。”
19、搓手顿足 [ cuō shǒu dùn zú ]
释义: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4回:“‘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!’说着急得搓手顿足。”
20、重足一迹 [ chóng zú yī jì ]
释义:叠足而立,不敢迈步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出处:《汉书·佞幸传·石显》:“自是公聊以下畏显,重足一迹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极恐惧,不敢自宽纵。”
21、低声下气 [ dī shēng xià qì ]
释义: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:“更瘦小低声下气,送暖偷寒,逢其所喜,避其所讳。”
22、抵足而眠 [ dǐ zú ér mián ]
释义:脚对着脚,同榻而睡。形容关系亲密,情意深厚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(周瑜)曰:‘久不与子翼(将干)同榻,今宵抵足而眠。’”
23、鼎足而三 [ dǐng zú ér sān ]
释义: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24、鼎足三分 [ dǐng zú sān fēn ]
释义: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25、鼎足之势 [ dǐng zú zhī shì ]
释义: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26、得马折足 [ dé mǎ shé zú ]
释义:指因福而得祸。
出处:典出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。见“得马生灾”。
27、动荡不定 [ dòng dàng bù dìng ]
释义:荡:摇动。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
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7章:“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,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。”
28、顿足搥胸 [ dùn zú duī xiōng ]
释义:边跺脚边击打胸脯。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。
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二回:“王砉顿足搥胸道:‘是我不该来看那逆种!’”
29、顿足搓手 [ dùn zú cuō shǒu ]
释义:顿:以脚扣地;搓:手相摩。形容着急惋惜的样子。
出处:梁启超《变法通义·论科举》:“不怀顾犬补牢之义,徒效渊鱼丛爵之愚,犹复顿足搓手。”
30、顿足捩耳 [ dùn zú liè ěr ]
释义: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。
出处:宋·王銍《默记》卷上:“晋公候于阁门,见其甚久。则顿足捩耳云:‘无及矣。’”
带足的词语有哪些(4个)
- 书生气十足比喻政治上糊涂,看问题单纯、幼稚,书呆子气很足。
- 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。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。
- 人言不足恤人言:别人的议论;恤:忧虑。别人的议论不值得忧虑。形容不怕别人议论。
- 将奋足局奋:奋起,指奔跑;局:弯曲。要起身奔跑时,腿脚要先弯曲起来。比喻在大的举动之前,总是要先潜伏收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