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欺暗室 [ bù qī àn shì ]
释义:欺:欺骗自己;暗室:人家看不见的地方。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,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。
出处:唐·骆宾王《萤火赋》:“类君子之有道,入暗室而不欺。”
2、播穅眯目 [ bō kāng mǐ mù ]
释义:散布糠屑以迷人目。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。
出处:《庄子天运》:“夫播穅眯目,则天地四方易位矣。”
3、大梦初醒 [ dà mèng chū xǐng ]
释义: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。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,开始醒悟过来。
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且有大觉,而后知此其大梦也。”
4、盗名欺世 [ dào míng qī shì ]
释义:盗:窃取;名:名誉;欺:欺骗。窃取名誉,欺骗世人。
出处:《宋史·郑丙传》:“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,欺世盗名,不宜信用。”
5、钓名欺世 [ diào míng qī shì ]
释义:钓:捞取。运用不正当手段捞取名著,欺骗世人。
出处:清·郑燮《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》:“不过挪移借贷,改窜添补,便尔钓名欺世。”
6、讹言惑众 [ é yán huò zhòng ]
释义:讹言:诈伪的话。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。
出处:《元史·世祖五》:“癸丑,初建东宫,甲寅,诛西京讹言惑众者。”
7、尔虞我诈 [ ěr yú wǒ zhà ]
释义:尔:你;虞、诈:欺骗。表示彼此互相欺骗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8、尔诈我虞 [ ěr zhà wǒ yú ]
释义:尔:你;虞、诈:欺骗。表示彼此互相欺骗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9、海市蜃楼 [ hǎi shì shèn lóu ]
释义:蜃:大蛤。原指海边或沙漠中,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,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。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。
出处: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海旁蜃气象楼台,广野气成宫阙然。”《隋唐遗事》:“此海市蜃楼比耳,岂长久耶?”
10、混淆视听 [ hùn xiáo shì tīng ]
释义:混淆:混杂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。
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,来忧乱阵容,混淆视听。”
11、两叶掩目 [ liǎng yè yǎn mù ]
释义: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。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。
出处:北齐·刘昼《刘子新论·专学》:“夫两叶掩目,则冥然无睹;双珠填耳,必寂然无闻。”
12、瞒上不瞒下 [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 ]
释义:瞒:也作“漫”,欺骗,蒙蔽。瞒着上面,不瞒下面。指通同作弊,不使上级知道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六回:“现在是上头堂官晓得了这桩事情。不瞒老哥说:这些事情原是瞒上不瞒下,常常有的,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经手。”
13、欺君罔上 [ qī jūn wǎng shàng ]
释义:欺骗蒙蔽君主。
出处:元·杨朝英《叹世》曲:“他待学欺君罔上曹丞相,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。”
14、偷天换日 [ tōu tiān huàn rì ]
释义: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,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三回:“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,等到银子到手,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。”
15、自以为是 [ zì yǐ wéi shì ]
释义:是:对。总以为自己是对的。形容主观,不虚心。
出处:《荀子·荣辱》:“凡斗者必自以为是,而以人为非也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。”
16、兵不厌诈 [ bīng bù yàn zhà ]
释义:厌:嫌恶;诈:欺骗。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臣闻之,繁礼君子,不厌忠信;战阵之间,不厌诈伪。”
17、瞒天过海 [ mán tiān guò hǎi ]
释义: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。
出处:清·无名氏《三十六记》:“瞒天过海。”
18、蒙在鼓里 [ méng zài gǔ lǐ ]
释义:比喻受人蒙蔽,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。
出处: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12回:“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。”
19、通同作弊 [ tōng tóng zuò bì ]
释义:作弊: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。串通一起做坏事。
出处:元·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你与孩儿通同作弊,乱我家法。”
20、欲盖弥彰 [ yù gài mí zhāng ]
释义:盖:遮掩;弥:更加;彰:明显。想掩盖坏事的真相,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或求名而不得,或欲盖而名章,惩不义也。”
21、一叶障目 [ yī yè zhàng mù ]
释义: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,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。
出处: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,而自以为是。”
22、暗度陈仓 [ àn dù chén cāng ]
释义:指正面迷惑敌人,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。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。陈仓,古县名,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,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。
出处: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……项王使卒三万人从,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,从杜南入蚀中。去辄烧绝栈道,以备诸侯盗兵袭之,亦示项羽无东意……八月,汉王用韩信之计,从故道还,袭雍王章邯。邯迎击汉陈仓,雍兵败,…
23、欺天罔人 [ qī tiān wǎng rén ]
释义:骗天骗人。形容欺骗行为之大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与陈侍郎书》:“而旬日之间,又有造为国是之说以应之者,其欺天罔人,包藏险慝,抑又甚焉!”
24、大梦方醒 [ dà mèng fāng xǐng ]
释义: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。比喻从长期的错误、蒙蔽或迷茫中开始醒悟过来。同“大梦初醒”。
出处:丁中江《北洋军阀史话·俄侵外蒙、英侵西藏》:“跪读之下,伏查现在时势既至如此,而活佛指示详明,譬如大梦方醒,群疑尽释,欣感无已。”
25、上当受骗 [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 ]
释义:因信假为真而被欺骗、吃亏
出处:陆文夫《微弱的光》:“这九年也没有完全浪费,思考了不少问题,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。”
26、发蒙启蔽 [ fā méng qǐ bì ]
释义:发蒙:启发蒙昧;蔽:蒙蔽。启发蒙昧
出处:明·李贽《答李见罗先生书》:“发蒙启蔽,时或未省,而退实沉思。”
27、浮云翳日 [ fú yún yì rì ]
释义:浮云:漂浮在空中的云;翳:遮蔽。浮云遮住太阳。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的光明,但时间不会太长
出处:汉·孔融诗:“谗邪害公正,浮云翳白日。”
28、学而不思则罔 [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]
释义:罔:同“惘”,迷惑。只读书而不肯思考,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
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29、淆惑视听 [ xiáo huò shì tīng ]
释义:故意用假象或谎言迷惑人,使人分辨不清是非真伪
出处:邓小平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》:“第一,这些人一般都打着所谓民主的幌子,很容易淆惑视听。”
30、周听不蔽 [ zhōu tīng bù bì ]
释义:周听:广泛听取;蔽:蒙蔽。广泛地听取意见就不会受蒙蔽
出处:汉·贾谊《新书·道术》:“周听则不蔽,稽验则不惶。”
形容只是假象的词语(1个)
- 双豆塞聪聪:听觉灵敏。用两粒豆子塞住耳朵。比喻被暂时的现象和眼前的利益所蒙蔽,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