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背水一战 [ bèi shuǐ yī zhàn ]
释义:背水:背向水,表示没有退路。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中说,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,穿出井陉口,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,与敌人交战。韩信以前临大敌,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,结果大破赵军。
2、兵荒马乱 [ bīng huāng mǎ luàn ]
释义:荒、乱:指社会秩序不安定。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
3、兵连祸结 [ bīng lián huò jié ]
释义:兵:战争;连:接连;结:相联。战争接连不断,带来了无穷的灾祸。
出处: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虽有克获之功,胡辄报之,兵连祸结,三十余年。”
4、兵拏祸结 [ bīng ná huò jié ]
释义:战争、灾祸连续不断。同“兵连祸结”。
出处:《宋史·陈良祐传》:“今遣使乃启衅之端,万一敌骑犯边,则民力困于供输,州郡疲于调发,兵拏祸结,未有息期。”
5、兵慌马乱 [ bīng huāng mǎ luàn ]
释义: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
出处:明·陆华甫《双凤记》第二一折:“乱纷纷东逃西窜,闹烘烘兵慌马乱,一路奔回气尚喘。”
6、丢盔卸甲 [ diū kuī xiè jiǎ ]
释义: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。
出处:元·孔文卿《东窗事发》第一折:“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。”
7、烽火四起 [ fēng huǒ sì qǐ ]
释义: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。形容边防不安宁,四处有敌人进犯。
8、烽火连年 [ fēng huò lián nián ]
释义: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。比喻战火或战争。指战火连年不断。
出处:元·戴良《九灵山房集·二四·登大牢山》:“那堪回首东南地,烽火连年警报闻。”
9、烽火连天 [ fēng huǒ lián tiān ]
释义:形容战火遍及各地。
出处:汉·蔡邕《蔡中郎集·外纪上·汉书十志疏》:“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,一月之中烽火不绝,埃尘连天。”
10、鼓衰力尽 [ gǔ shuāi lì jìn ]
释义:鼓:战鼓声。衰:微弱。战鼓声音微弱,力量已经用尽。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,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。
11、祸结兵连 [ huò jié bīng lián ]
释义:结:相联;兵:战争;连:接连。战争接连不断,带来了无穷的灾祸。
出处: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虽有克获之功,胡辄报之,兵连祸结,三十余年。”
13、接连不断 [ jiē lián bù duàn ]
释义: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三回:“陈设兵卫,自王宫起,直至光家之门,街衢皆满,接连不断。”
14、龙战玄黄 [ lóng zhàn xuán huáng ]
释义:比喻战争激烈,血流成河。同“龙血玄黄”。
出处:茅盾《回忆之类》:“不过,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,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,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,痴望着‘龙战玄黄’的天地,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,要来的总归要来,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。”
15、龙战鱼骇 [ lóng zhàn yú hài ]
释义:比喻战争激烈。
出处:《中国现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·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》:“以视建武元年以后,十二年以前,龙战鱼骇,盖不侔矣。”
16、破斧缺斨 [ pò fǔ quē zhōu ]
释义:斧、斨,泛指兵器。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出处:《诗·豳风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。”
17、杀气腾腾 [ shā qì téng téng ]
释义:杀气:凶恶的气势;腾腾:气势旺盛的样子。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四折:“杀气腾腾蔽远空,一声传语似金钟,两家赌战分成败,只在来人启口中。”
18、十面埋伏 [ shí miàn mái fú ]
释义: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二折:“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,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。”
19、四面楚歌 [ sì miàn chǔ gē ]
释义:比喻陷入四面受敌、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,曰:‘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。’”
20、四面八方 [ sì miàn bā fāng ]
释义: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?”
22、尸山血海 [ shī shān xuè hǎi ]
释义:形容杀人之多。
出处:《三国志平话》中卷:“两壁相并,把长安变为尸山血海。”
23、土崩瓦解 [ tǔ bēng wǎ jiě ]
释义:瓦解: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,分解为四,即成瓦,比喻事物的分裂。象土崩塌,瓦破碎一样,不可收拾。比喻彻底垮台。
出处:《鬼谷子·抵山戏》:“君臣相惑,土崩瓦解而相伐射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秦之积衰,天下土崩瓦解。”
24、血肉横飞 [ xuè ròu héng fēi ]
释义: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,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。
出处:清 陈天华《狮子吼》第八回:“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,各执竹条,纵横乱打,打得血肉横飞,足足打了四个小时,方才丧命。 ”
25、血战到底 [ xuè zhàn dào dǐ ]
释义:血战: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。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送灵州李判官》诗:“血战乾坤赤,氛迷日月黄。”
26、枕戈寝甲 [ zhěn gē qǐn jiǎ ]
释义:枕着戈、穿着铠甲睡。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。
出处: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:“朕无拔乱之才,不能弘济兆庶,自枕戈寝甲,十有二年,而四海未同。遗寇尚炽。”
27、枕戈泣血 [ zhěn gē qì xuè ]
释义:枕着兵器,哭泣见血。形容极度悲愤,矢志杀敌雪恨。
出处: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枕戈泣血,志在复雠。”
28、赤地千里 [ chì dì qiān lǐ ]
释义:赤:空。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晋国大旱,赤地千里。”
29、龙血玄黄 [ lóng xuě xuán huáng ]
释义:比喻战争激烈,血流成河。
出处:《易·坤》:“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。”
30、马革裹尸 [ mǎ gé guǒ shī ]
释义:马革:马皮。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。指英勇牺牲在战场。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耳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?”
几个词语形容战争残酷(8个)
- 兵革互兴兵革:兵器衣甲,比喻战争;兴:发起,发动。互相发动战争,战乱相继发生。形容时局不安定,战乱频繁。
- 干戈满地干戈:古兵器,比喻战争。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。
- 干戈满目干戈:古兵器,比喻战争。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。
- 干戈满眼干戈:古兵器,比喻战争。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。
- 流血浮丘流的备可以把山丘漂起来。比喻战争中死伤的人极多。
- 甲胄生虮虱甲、胄: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。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。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。
- 连天峰火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,比喻战火或战争。形容战火烧遍各地。
- 鼓衰力竭鼓:战鼓声;衰:微弱。战鼓声音微弱,力量已经用尽。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。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