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绝于耳 [ bù jué yú ěr ]
释义:绝:断。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。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。”
2、不堪入耳 [ bù kān rù ěr ]
释义:堪:可,能;入耳:听。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(多指脏话)。
出处:明·李开先《市井艳词序》:“二词哗于市井,虽儿女子初学言者,亦知歌之,但淫艳亵狎,不堪入耳。”
3、不知不觉 [ bù zhī bù jué ]
释义:知:知道;觉:觉察。没有意识到,没有觉察到。现多指未加注意。
出处:明·赵弼《两教辨》:“遂使昏愚之徒,听其妖诞,舍正从邪,醉生梦死,不知不觉。尧舜三代以前,未闻有此教。”
4、不问不闻 [ bù wèn bù wén ]
释义:闻:听。人家说的不听,也不主动去问。形容对事情不关心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,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,竟如‘槁木死灰’一般,一概不问不闻,惟知恃亲养子。”
5、垂耳下首 [ chuí ěr xià shǒu ]
释义:犹俯首帖耳,形容驯服听命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故虽驱而用之,而垂耳下首,卒不敢动。”
6、垂头塞耳 [ chuí tóu sāi ěr ]
释义:指不问不闻,装聋作哑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殇帝纪》:“刺史垂头塞耳,阿私下比,‘不畏于天,不愧于人’。”
7、当耳边风 [ dāng ěr biān fēng ]
释义: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。
出处: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8、盗钟掩耳 [ dào zhōng yǎn ěr ]
释义: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9、鼎铛有耳 [ dǐng chēng yǒu ěr ]
释义:鼎、铛: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。电鼎和铛都有耳朵。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,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、知道。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:“太祖宠待赵韩王(普)如左右手。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,聚敛财贿。上怒叱曰:‘鼎铛尚有耳,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?’”
10、东风吹马耳 [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 ]
释义: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》诗:“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
11、当耳旁风 [ dāng ěr páng fēng ]
释义:见“当耳边风”。当做耳边吹过的风。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。
出处:语出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於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12、盗铃掩耳 [ dào líng yǎn ěr ]
释义: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同“盗钟掩耳”。
出处:清·伤时子《苍鹰击·戕藩》:“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,卖国甘心作帝皇,有甚商量。”
13、东风马耳 [ dōng fēng mǎ ěr ]
释义: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》诗:“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
14、东风过耳 [ dōng fēng guò ěr ]
释义: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,充耳不闻,无动于衷。同“东风射马耳”。
出处:清·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:“学生在美国……绝无敬师之礼,对于新监督之训,若东风之过耳。”
15、杜耳恶闻 [ dù ěr è wén ]
释义:塞住耳朵不愿听。
出处: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中》:“怀忠抱直之人,虚心谒见;便佞诡随之说,杜耳恶闻。”
16、顿足捩耳 [ dùn zú liè ěr ]
释义: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。
出处:宋·王銍《默记》卷上:“晋公候于阁门,见其甚久。则顿足捩耳云:‘无及矣。’”
17、耳濡目染 [ ěr rǔ mù rǎn ]
释义:濡: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18、耳聪目明 [ ěr cōng mù míng ]
释义:形容头脑清楚,眼光敏锐。
出处:《周易·鼎》:“耳目聪明。”
19、耳闻目见 [ ěr wén mù jiàn ]
释义: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夫信谤之徵,有如影响;耳闻目见,其事已多,或乃精诚不深,业缘未感,时傥差阑,终当或报耳。”
20、耳听心受 [ ěr tīng xīn shòu ]
释义:用耳朵听,并记在心里。
21、耳顺之年 [ ér shùn zhī nián ]
释义: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
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22、耳满鼻满 [ ěr mǎn bí mǎn ]
释义:满耳朵满鼻子都是。形容听得烂熟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三折:“你在南京时,人说你周舍名字,说的我耳满鼻满的,则是不曾见你。”
23、肥头大耳 [ féi tóu dà ěr ]
释义:一个肥胖的脑袋,两只大耳朵。形容体态肥胖,有时指小孩可爱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,倒生的肥头大耳。”
24、俯首帖耳 [ fǔ shǒu tiē ěr ]
释义: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,耷拉着耳朵。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若俯首帖耳,摇尾而乞怜者,非我之志也。”
25、附耳低言 [ fù ěr dī yán ]
释义: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。
出处: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侯官县烈女歼仇》:“……遂附耳低言道:‘这桩事,除非先如此如此,种下根基,等待他落入我套中,再与你商量后事。’”
26、法不传六耳 [ fǎ bù chuán liù ěr ]
释义:指极端秘密,不能让第三者知道。
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这话可法不传六耳。”
27、方面大耳 [ fāng miàn dà ěr ]
释义:方脸盘,大耳朵。旧指富贵相。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,都有万贯家私,一个个方面大耳。”
28、肥头胖耳 [ féi tóu pàng ěr ]
释义:形容体态肥胖,有时指小孩可爱。同“肥头大耳”。
出处:《何典》第八回:“识宝太师的女儿,叫做畔方小姐,生得肥头胖耳,粗手大脚。”
29、风吹马耳 [ fēng chuī mǎ ěr ]
释义: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。
出处:克非《春潮急》二五:“我嘴皮都磨起茧巴,他都当成风吹马耳。”
30、伏首贴耳 [ fú shǒu tiē ěr ]
释义:畏缩恐惧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马介甫》:“万石不言,惟伏首贴耳而泣。”
什么头什么耳的词语(10个)
- 三耳秀才指很聪明的人。也比喻人狡猾。
- 倾耳侧目倾耳:侧过耳朵倾听;侧目:斜眼而看。侧着耳朵听,斜着眼睛看。形容畏惧的样子。
- 双珠填耳填:填塞。两颗珠子填塞了耳朵。形容被蒙蔽。
- 帖耳俯首象狗见了主人那样耷拉着耳朵,低着头。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。
- 废耳任目废:放弃;任:信任。放弃了耳朵,信任眼睛。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,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。
- 瞽旷之耳瞽:眼睛瞎;瞽旷:春秋时晋国乐师,天生的盲人,能辨别五音六律。形容听觉十分灵敏。
- 过耳之言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。
- 过耳春风经过耳边的春风。比喻听话的人不重视,或认为不值得听。
- 顺耳悦目顺耳:合乎心意,听着舒服;悦:好看。听着舒服,看着好看。指言行迎合人的心意。
- 颠倒错乱颠倒:本末倒置;错乱:错杂混乱。把本来的顺序完全搞乱,完全失去正常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