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安如泰山 [ ān rú tài shān ]
释义: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,不可动摇。
出处: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变所欲为,易于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
2、安若泰山 [ ān ruò tài shān ]
释义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
出处:《南史·梁纪下论》:“自谓安若泰山,算无遗策。”
3、背若芒刺 [ bèi ruò máng cì ]
释义:犹言芒刺在背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回:“不意[曹操]专国弄权,擅作威福。朕每见之,背若芒刺。”
4、避之若浼 [ bì zhī ruò měi ]
释义:指躲避惟恐不及,生怕沾污了自身。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推恶恶之心,思与乡人立,其冠不正,望望然去之,若将浼也。”赵岐注:“与乡人立,见其冠不正,望望然,惭愧之貌也,去之恐其污己也。”
5、辨若悬河 [ biàn ruò xuán hé ]
释义:辨,通“辩”。犹言口若悬河。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翰林院读书说》:“吾见一人焉,辨若悬河,藻若春工;含吐邹枚,方驾陆谢。”
6、炳如日星 [ bǐng rú rì xīng ]
释义:光明如同日月星辰。
出处:宋·陆九渊《贵溪重修县学记》:“二帝二皇之书,先圣先师之训,炳如日星。”
7、炳若日星 [ bǐng ruò rì xīng ]
释义:光明如同日月星辰。同“炳如日星
出处:宋·周煇《清波杂志》卷上:“仁皇一朝人才之盛,如文正公、文忠公、师鲁,皆第一流人,名书国史,炳若日星,初不假于称赞。”
8、灿若繁星 [ càn ruò fán xīng ]
释义:灿:灿烂。繁:众多。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。比喻才能出从的人很多。
9、沉痼自若 [ chén gù zì ruò ]
释义:沉痼:积久难治的疾病。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。
出处:《宋史·赵与懽》:“第言端平以来,窜脏吏,禁包苴,戒奔竟,戢横敛,而风俗沉痼自若。”
10、齿若编贝 [ chǐ ruò biān bèi ]
释义:编:顺次第排列;贝:贝壳。形容牙齿整齐洁白。
出处: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目若玄珠,齿若编贝。”
11、大步流星 [ dǎ bù liú xīng ]
释义:形容步子跨得大,走得快。
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六:“他在爬犁的近边,大步流星地走着。”
12、大巧若拙 [ dà qiǎo ruò zhuō ]
释义:拙:笨。指真正聪明的人,不显露自己,从表面看,好象笨拙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:“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辨若讷。”
13、大智若愚 [ dà zhì ruò yú ]
释义:某些才智出众的人,看来好象愚笨,不露锋芒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
14、呆若木鸡 [ dāi ruò mù jī ]
释义:呆:傻,发愣的样子。呆得象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。
出处: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
15、待人接物 [ dài rén jiē wù ]
释义:物:人物,人们。指跟别人往来接触。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教以慎于接物,推贤士为务。”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五:“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,汲引后进,待人接物者如此。”
16、德高望重 [ dé gāo wàng zhòng ]
释义:德:品德;望:声望。道德高尚,名望很大。
出处:《晋书·简文三子传》:“元显因讽礼官下仪,称已德隆望重,既录百揆,内外群僚皆应尽敬。”
17、洞若观火 [ dòng ruò guān huǒ ]
释义:洞:透彻。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,好象看火一样。
出处: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
18、恩若再生 [ ēn ruò zài shēng ]
释义: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一回:“勾践囚于吾国……今吾复其社稷,恩若再生。”
19、凤毛麟角 [ fèng máo lín jiǎo ]
释义:凤凰的羽毛,麒麟的角。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。
出处:《南史·谢超宗传》:“超宗殊有凤毛。”《北史·文苑传序》:“学者如牛毛,成者如麟角。”
20、感情用事 [ gǎn qíng yòng shì ]
释义: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。
出处:曹禺《日出》跋:“而我一个感情用事,素来不能冷静分析的人,只知道哪一个最令我关心的。”
21、固若金汤 [ gù ruò jīn tāng ]
释义:金属造的城,滚水形成的护城河。形容工事无比坚固。
出处: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必将婴城固守,皆为金城汤池,不可攻也。”
22、功若丘山 [ gōng ruò qiū shān ]
释义:功:功绩。若:像,如同。功绩像山一样。比喻功绩非常大。
23、好谋善断 [ hào móu shàn duàn ]
释义:形容人能不断思考,并善于判断。
出处:晋·陆机《辨亡论》上:“畴咨俊茂,好谋善断。”
24、浩如烟海 [ hào rú yān hǎi ]
释义:浩:广大;烟海:茫茫大海。形容典籍、图书等极为丰富。
出处:隋·释真观《梦赋》:“若夫正法宏深,妙理难寻,非生非灭,非色非心,浩如沧海,郁如邓林。”
25、涣然冰释 [ huàn rán bīng shì ]
释义:涣然:流散的样子;释:消散。象冰遇热消融一般。形容疑虑、误会、隔阂等完全消除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五章:“涣兮若冰之将释。”
26、化若偃草 [ huà ruò yǎn cǎo ]
释义:指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。形容教化之易推行。
出处: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子为政焉用杀,子欲善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必偃。”
27、涣若冰释 [ huàn ruò bīng shì ]
释义:犹言涣然冰释。形容疑虑、误会、隔阂等完全消除。
出处:唐·权德舆《张隐居庄子指要序》:“盖弘道以周物,阐幽以致用,内外相济,始终相发,其文约,其旨明,累如珠贯,涣若冰释。”
28、涣若冰消 [ huàn ruò bīng xiāo ]
释义:犹言涣然冰释。象冰遇热消融一般。形容疑虑、误会、隔阂等完全消除。
出处:南朝·梁·王莹《答释法云书难范缜》:“标理明例,涣若冰消。”
29、寂若无人 [ jì ruò wú rén ]
释义:寂:寂静。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笺本·德行下》:“傅茂远泊然静处,不妄交游民,袁司徒第经其户,辄叹曰:‘经其户寂若无人,披其帷,其人斯在。岂得非名贤。’”
30、矫若惊龙 [ jiǎo ruò jīng lóng ]
释义:矫:矫健。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,或舞姿婀娜。
出处: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尤善隶书,为古今之冠,论者称其笔势,以为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。”
什么若什么星的词语(9个)
- 判若两途判:区别。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。
- 名声若日月名声:名誉;若:象。名誉声望象日月之光,永不消失。形容德高望重。
- 失之若惊形容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。
- 安之若固固:本来。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不正常的现象,视为本来就是如此一样,毫不在意。
- 得之若惊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,患得患失。
- 怊怅若失怊怅:惆怅。形容人失意时感伤惆怅的情绪。
- 渺若烟云渺:渺茫;若:象。象烟云一样渺茫不清。比喻模糊不清,令人捉摸不定。
- 画若鸿沟画:划分;鸿沟:古汴水支流。比喻界限分明。
- 讲若画一讲:和;画一:整齐,统一。协调,整齐划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