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冷不热 [ bù lěng bù rè ]
释义:指温度不高不低,冷热适中。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五回:“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、得到不冷不热、温凉适中、可口儿的普洱茶来。”巴金《寒夜》三:“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。”
2、地棘天荆 [ dì jí tiān jīng ]
释义:指到处布满荆棘。比喻环境恶劣。
出处:朱谦良《感怀和病侠》:“地棘天荆谁管得,此身权寄水云邨。”
3、毒泷恶雾 [ dú lóng è wù ]
释义:恶劣的云雨雾气。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。
出处:郑泽《登楼叹》诗:“毒泷恶雾纷相乘,令我望望心惺惺。”
4、恶迹昭著 [ è jì zhāo zhù ]
释义:昭著:显著,明显。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形容罪行严重。
出处:宋·郑刚中《北山文集·答潼川路于提刑》:“但先列罪人之词,而继之以今来勘状,则恶迹昭著。”
5、风刀霜剑 [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]
释义:寒风象刀,严霜象剑。形容气候寒冷,刺人肌肤。也比喻恶劣的环境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《葬花辞》: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刀霜剑严相逼。”
6、风雨不改 [ fēng yǔ bù gǎi ]
释义: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。
出处:《诗·郑风·风雨序》:“《风雨》,思君子也。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。”
7、敷衍了事 [ fū yǎn liǎo shì ]
释义:敷衍:做事不认真;了:完。指办事马马虎虎,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也有先作揖,后磕头的,也有磕起头来,再作一个揖的。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,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。”
8、狗彘不食 [ gǒu zhì bù shí ]
释义: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。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。”
9、拒人千里 [ jù rén qiān lǐ ]
释义:形容对人态度傲慢。
出处: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诣诣之声音颜色,距人于千里之外。”
10、亏心短行 [ kuī xīn duǎn xíng ]
释义:亏损天良,行为恶劣。
出处:《琵琶记·伯谐夫妻分别》:“我无奈何分情破爱,谁下得亏心短行?”
11、冷若冰霜 [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]
释义:冷得象冰霜一样。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,象冰霜一样冷。也比喻态度严正,不可接近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俺老夫人治家严肃,凛若冰霜。”
12、劣迹昭著 [ liè jì zhāo zhù ]
释义:劣:恶劣;昭著:明显。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。
出处:毛泽东《唯心历史观的破产》:“对于国民党的旧工作人员,只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反动有据或劣迹昭著的分子,一概予以维持,不要裁减。”
13、乐嗟苦咄 [ lè jiē kǔ duō ]
释义:高兴时招唤,不高兴时责骂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。
出处:《鹖冠子·博选》:“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,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。”
14、马毛猬磔 [ mǎ máo wèi zhé ]
释义:形容狂风大作,气候恶劣。
出处:南朝·宋·鲍照《代出自蓟北门行》:“疾风冲塞起,沙砾自飘扬;马毛缩如猬,角弓不可张。”
15、马毛蝟磔 [ mǎ máo wèi zhé ]
释义:蝟,同“猬”。形容狂风大作,气候恶劣。
出处:南朝·宋·鲍照《代出自蓟北门行》:“疾风冲塞起,沙砾自飘扬;马毛缩如蝟,角弓不可张。”
16、逆来顺受 [ nì lái shùn shòu ]
释义: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。
出处: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侠女散财殉节》:“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,见家主来光顾,也便逆来顺受。”
17、涅而不淄 [ niè ér bù zī ]
释义:比喻品格高尚,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。同“涅而不缁”。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七贤咏》序:“蝉蜕于粪溷之中,皭然涅而不淄者也。”
18、飘风苦雨 [ piāo fēng kǔ yǔ ]
释义:形容天气恶劣。
出处:战国·宋·墨翟《墨子·尚同上》:“今若天飘风苦雨,溱溱而至者,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。”
19、凄风苦雨 [ qī fēng kǔ yǔ ]
释义:凄风:寒冷的风;苦雨:久下成灾的雨。形容天气恶劣。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春无凄风,秋无苦雨。”
20、凄风楚雨 [ qī fēng chǔ yǔ ]
释义:形容天气恶劣,或比喻境况的凄凉悲惨。同“凄风苦雨”。
出处:清·程麟《此中人语·田螺妖》:“[女]每于凄风楚雨之时,常思归去。”
21、凄风寒雨 [ qī fēng hán yǔ ]
释义:形容天气恶劣,或比喻境况的凄凉悲惨。同“凄风苦雨”。
出处:清·葆光子《物妖志·木类·柳》:“方其凄风寒雨,杏褪桃残,山路萧条,愁云千里,苔荒藓败,情扬魂销,不可谓无忧也。”
22、人头畜鸣 [ rén tóu chù míng ]
释义:鸣:叫。这是骂人的话,指虽然是人,但象畜类一样愚蠢。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。
出处: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(胡亥)诛(李)斯、(冯)去疾,任用赵高。痛哉言乎!人头畜鸣。”
23、薮中荆曲 [ sǒu zhōng jí qǔ ]
释义:比喻品质不好的人,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。
24、岁寒知松柏 [ suì hán zhī sōng bǎi ]
释义:寒冬腊月,方知松柏常青。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,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。
出处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
25、视如粪土 [ shì rú fèn tǔ ]
释义:看得如同秽土那样下贱。比喻极端蔑视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38回:“今舅儿把他视如粪土,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。”
26、土豪劣绅 [ tǔ háo liè shēn ]
释义:土豪:乡里的豪强,即仗势欺人的地主。劣绅:地方上的恶霸或退职官僚中的恶劣者。旧社会有钱有势、横行乡里的人。
出处:《茅盾选集 封建的小市民文艺》:“小市民痛恨贪官污吏,土豪劣绅。”
27、下乔木入幽谷 [ 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 ]
释义:从高树上下来,钻进幽深的坑谷里。比喻弃明从暗,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。
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。”
28、行同狗豨 [ xíng tóng gǒu xī ]
释义:豨:猪。人的行为丑恶,如同猪狗一样。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。亦作“行如禽兽”、“行若狗彘”、“行同犬彘”。
出处:言则称于汤文,行则譬于狗豨。 语本《墨子·耕柱》
29、行若狗彘 [ xíng ruò gǒu zhì ]
释义:指人无耻,行为像猪狗一样。
出处:西汉·贾谊《论治安策》:“故此一豫让也,反君事仇,行若狗彘。”
30、有钱有势 [ yǒu qián yǒu shì ]
释义:既有钱财,又有势力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九回:“毛太公那厮,有钱有势。”
形容一个人态度恶劣的词语(10个)
- 三至之谗谗:谗言,坏话。形容经反复传播,影响恶劣的诽谤性言语。
-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:不;恶:恶劣。溺爱的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。
- 假天假地假天:指开天窗;假地:在室内架阁板。开天窗为室内增添光线,架阁板为子女安顿住处。形容居住条件恶劣,生活窘迫。
- 失身匪人失身:丧失自身应坚持的节操;匪人:指品行不正的人。指丧失节操而依附于邪恶的人。也指女子失节于品质恶劣的人。
- 岁寒知松柏之后凋比喻只有经过艰苦恶劣环境的考验,才能看出一个人的高尚精神品质。
- 撅竖小人撅竖:卑鄙,恶劣。对卑劣小人的蔑称。
- 瞽瞍不移瞽、瞍:眼睛瞎了的人;移:移动。眼睛瞎了的人对事物没有反应。比喻恶劣成性的人不可能迁善改过。
- 神佛不佑佑:保佑。形容人作恶多端或行为恶劣,连神仙和佛祖都不保佑。
- 荆棘丛里荆棘:荆条蒺藜;丛:聚集成堆。比喻境遇恶劣,坏人很多的地方。
- 行如禽兽旧时指人无耻,行为象禽兽一样。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。同“行同狗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