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、不差累黍 [ bù chā lěi shǔ ]- 释义:累黍: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,形容数量极小。形容丝毫不差。 - 出处: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权经重者不失黍累。” 
- 2、不谋而合 [ bù móu ér hé ]- 释义:谋:商量;合:相符。事先没有商量过,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既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今诸将不谋而同,似有天数。” 
- 3、不约而同 [ bù yuē ér tóng ]- 释义:约:相约。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。 - 出处: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应对而皆动,不谋而俱起,不约而同会。” 
- 4、步调一致 [ bù diào yī zhì ]- 释义:步调:行进的步伐。比喻行动和谐一致。 - 出处:毛泽东《整顿党的作风》:“在这种种方面,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,防止宗派主义倾向,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,步调一致的目的,以利战斗。” 
- 5、百喙如一 [ bǎi huì rú yī ]- 释义:犹言众口一辞。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 - 出处:清·王夫之《孝烈传》:“唯习闻湘人之言,百喙如一者若此。” 
- 6、百虑一致 [ bǎi lǜ yī zhì ]- 释义: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。 - 出处: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何思何虑,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 
- 7、抱成一团 [ bào chéng yī tuán ]- 释义:保持一致,行动起来像一个人。形容关系极为亲密。 - 出处:程树榛《大学时代》:“刘向明和另外两人,抱成一团,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,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。” 
- 8、传闻异辞 [ chuán wén yì cí ]- 释义:传闻:原指久远的事,后指听来的传说;异辞:原指措词有所不同,后指说法不一致。指传说不一致。 - 出处: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所见异辞,所闻异辞,所传闻异辞。” 
- 9、参差不一 [ cēn cī bù yī ]- 释义: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。同“参差不齐”。 - 出处:《南齐书·礼志上》:“至于嗣位之君,参差不一,宜有定制。”《隋书·后妃传》:“周公定礼,内职始备列焉。秦、汉以下,代有沿革,品秩差次,前史载之详矣。齐、梁以降,历魏暨周,废置益损,参差不一。” 
- 10、大同小异 [ dà tóng xiǎo yì ]- 释义:大体相同,略有差异。 - 出处: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大同而与小同异,此之谓小同异;万物毕同毕异,此之谓大同异。” 
- 11、敌忾同仇 [ dí kài tóng chóu ]- 释义:全体一致痛恨敌人。 - 出处: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”。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”。 
- 12、道合志同 [ dào hé zhì tóng ]- 释义: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。 - 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陈审举表》:“昔伊尹之为媵臣,至贱也;吕尚之处屠,至陋也。及其见举于汤武、周文,诚道合志同,玄谟神通。” 
- 13、叠矩重规 [ dié jǔ chóng guī ]- 释义:规与规相重,矩矩与相迭,度数相同,完全符合。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,后形容模仿、重复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郤正传》:“君臣协美于朝,黎庶欣戴于野,动若重规,静若迭矩。” 
- 14、迭矩重规 [ dié jǔ chóng guī ]- 释义:规与规相重,矩矩与相迭,度数相同,完全符合。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,后形容模仿、重复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郄正传》:“君臣协美于朝,黎庶欣戴于野,动若重规,静若迭矩。” 
- 16、伏而咶天 [ fú ér shì tiān ]- 释义:咶:以舌舔物。伏地以舌舔天。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,无法达到目的。 - 出处:《荀子·仲尼》:“辟之是犹伏而咶天,救经而引其足也。” 
- 17、法无二门 [ fǎ wú èr mén ]- 释义:指法律统一,前后一致,不能随意变通。同“法出一门”。 - 出处:《金史·高德基传》:“有犯罪当死者,宰相欲从末减。德基曰:‘法无二门,失出犹失入也。’不从。” 
- 18、法出一门 [ fǎ chū yī mén ]- 释义:指法律统一,前后一致,不能随意变通。 - 出处:《艺文类聚》卷五四引晋杜预《奏事》:“法出一门,然后人知恒禁,吏无淫巧,政明于上,民安于下。” 
- 19、各执一词 [ gè zhí yī cí ]- 释义:执:坚持。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。形容意见不一致。 - 出处:巴金《春》:“她看见王氏和觉民各执一词,不能断定谁是谁非。” 
- 20、攻守同盟 [ gōng shǒu tóng méng ]- 释义: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,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。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,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。 - 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八回:“可惜后来伊藤博文到津,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,与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条约,我恐朝鲜将来有事,中、日两国,必然难免争端吧。” 
- 21、毫发不爽 [ háo fà bù shuǎng ]- 释义:毫:细毛;发:头发;爽:差错。形容一点不差。 -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邑人》:“呼邻问之,则市肉方归。言其片数斤数,毫发不爽。” 
- 22、毫无二致 [ háo wú èr zhì ]- 释义:二致:两样。丝毫没有什么两样。指完全一样。 - 出处:郭沫若《断断集 屈原时代》:“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,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,实在是毫无二致。” 
- 23、呼吸相通 [ hū xī xiāng tōng ]- 释义:比喻认识一致,利害相关。 - 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九:“犹臂指之相使,犹呼吸之相通也。” 
- 24、患难与共 [ huàn nàn yǔ gòng ]- 释义: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。指彼此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。 - 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,诚与国分形同气,忧患共之者也。” 
- 25、毁誉不一 [ huǐ yù bù yī ]- 释义:毁誉:诋毁和称赞;不一:不一样,不一致。有人说好,有人说坏,说法不一。 - 出处: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7回:“外臣毁誉不一,俱着各自据实奏闻。” 
- 26、毁誉参半 [ huǐ yù cān bàn ]- 释义: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。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。 - 出处:梁启超《管子传·自序》:“管子亦毁誉参半。” 
- 27、合胆同心 [ hé dǎn tóng xīn ]- 释义:犹言同心同德。 - 出处:天地会《共同和合歌》:“和气自然兄弟众,合胆同心拜五人。” 
- 28、精诚团结 [ jīng chéng tuán jié ]- 释义:精诚:真诚。一心一意,团结一致。 - 出处:《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》:“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,才能赢得和平。” 
- 29、举国一致 [ jǔ guó yī zhì ]- 释义:全国上下,团结一致。 - 出处: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,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。” 
- 30、聚精会神 [ jù jīng huì shén ]- 释义:会:集中。原指君臣协力,集思广益。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。 - 出处:汉·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聚精会神,相得益(章)彰。” 
形容相同功能的成语(191个)
••阅读 2149
形容相同功能的词语(10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关于友谊两个句式相同的成语
独具慧眼,汗流浃背,贫病交迫,天涯若比邻,饥寒交迫,尽善尽美,心旷神怡,桃花潭水
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
含情脉脉,莫名其妙
和了如指掌相同的成语
安于泰山,汗如雨下,健步如飞,泪如泉涌,明若观火,难于上天,如数家珍,危于累卵,易如反掌,洞若观火
关于兴趣爱好相同的成语
同流合污,臭味相投,志同道合
形容欣赏爱好相同的成语
不见圭角,逞工炫巧,村夫野老,道合志同,儿女英雄,范张鸡黍,疾风彰劲草,貌合神离,莫逆之交,气味相投,情投意合,伤心蒿目,世事纷扰,使乖弄巧,缩头缩脚,同床异梦,同声相应,同心同德,同气相求,兔子不吃窝边草,无用武之地,惺惺相惜,臭味相与,…
与人言可畏相同的成语
道听途说,骇人听闻,积毁销骨,流言蜚语,人言藉藉,人言可畏,人言籍籍,三人成虎,危言耸听,众口铄金
英汉形义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成语
表里不一,大相径庭,殊途同归,异曲同工,叶公好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