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博硕肥腯 [ bó shuò féi tú ]
释义:博硕:形状大;腯:音‘途’,肥壮。指六畜肥壮。
出处: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“故奉牲以告曰:‘博硕肥途。’”
2、不揣冒昧 [ bù chuǎi mào mèi ]
释义: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4回:“晚生还有一句话,不揣冒昧,合老世翁商议。”
3、不避艰险 [ bù bì jiān xiǎn ]
释义:不畏惧艰难险阻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传》:“随先主周旋,不避艰险。”
4、成仁取义 [ chéng rén qǔ yì ]
释义:成仁:杀身以成仁德;取义: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。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
出处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人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
5、大公无私 [ dà gōng wú sī ]
释义:指办事公正,没有私心。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,毫无个人打算。
出处:汉·马融《忠经·天地神明》:“忠者中也,至公无私。”
6、胆小如鼠 [ dǎn xiǎo rú shǔ ]
释义:胆子小得象老鼠。形容非常胆小。
出处:《魏书·汝阴王天赐传》:“言同百舌,胆若鼷鼠。”
7、赴汤蹈火 [ fù tāng dǎo huǒ ]
释义:赴:走往;汤:热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
出处: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故能使其众,蒙矢石,赴汤火。”晋·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8、丰功茂德 [ fēng gōng mào dé ]
释义:巨大的功勋,隆盛的德泽。
出处:南朝·梁·裴子野《宋略总论》:“江东以来,有国有家,丰功茂德,未有如斯之盛者。”
9、丰功硕德 [ fēng gōng shuò dé ]
释义:巨大的功勋,隆盛的德泽。同“丰功茂德”。
出处:元·王恽《淇州创建故周府君祠碑铭》:“其丰功硕德,具载墓碑,兹不复云。”
10、光明正大 [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]
释义:心怀坦白,言行正派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七三:“圣人所说底话,光明正大。”
11、光明磊落 [ guāng míng lěi luò ]
释义:磊落:心地光明坦白。胸怀坦白,正大光明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聂小倩》:“公子光明磊落,为天人所钦瞩。”
12、公明正大 [ gōng míng zhèng dà ]
释义:公正无私,光明磊落。
出处:清·陈确《翠薄山房帖》:“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,则岂直如此而已。”
13、宏儒硕学 [ hóng rú shuò xué ]
释义:指学问渊博的人。
14、艰苦奋斗 [ jiān kǔ fèn dòu ]
释义:不怕艰难困苦,坚持英勇斗争。
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二章:“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,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。”
15、见利忘义 [ jiàn lì wàng yì ]
释义: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出处: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16、解囊相助 [ jiě náng xiāng zhù ]
释义:拿出财物帮助别人。
出处:明·张岱《娘嬛文集·募修岳鄂王祠募疏》:“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,自为王所式凭。”
17、锦上添花 [ jǐn shàng tiān huā ]
释义:在锦上再绣花。比喻好上加好,美上添美。
出处:宋·黄庭坚《了了庵颂》:“又要涪翁作颂,且图锦上添花。”
18、精益求精 [ jīng yì qiú jīng ]
释义:精:完美,好;益:更加。好了还求更好。
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’其斯之谓与?”宋·朱熹注:“言治骨角者,既切之而复磋之;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复磨之,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。”
19、慷慨解囊 [ kāng kǎi jiě náng ]
释义: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鲁智深见李忠、周通不是慷慨之人,做事悭吝,只要下山。”
20、脍炙人口 [ kuài zhì rén kǒu ]
释义: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。指美味人人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。
出处:五代·王定宝《唐摭言·海叙不遇》:“如‘水声常在耳,山色不离门’,又‘扫地树留影,拂床琴有声’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
21、前仆后继 [ qián pū hòu jì ]
释义:仆:倒下;继:接着,跟上。前面的倒下了,后面的紧跟上去。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。
出处:唐·孙樵《祭梓潼神君文》:“跛马愠仆,前仆后踣。”
22、耆德硕老 [ qí dé shuò lǎo ]
释义:盛德高年的人。
出处:唐·李翱《卓异记·三拜左仆射》:“其后以南省事疏,乃带平章之号,然非耆德硕老有嘉名者,莫得居之焉。”
23、耆年硕德 [ qí nián shuò dé ]
释义:耆:古称六十岁为耆,泛指年高。硕:大。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。
出处: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海防》:“当今王大臣耆年硕德,虽不乏人,求其能深知水军事务,胆识俱优者,恐难其选。”
24、任人唯贤 [ rèn rén wéi xián ]
释义:贤:有德有才的人。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。
出处: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:“任官惟贤才,左右惟其人。”
25、杀身成仁 [ shā shēn chéng rén ]
释义:成:成全;仁:仁爱,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。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。
出处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26、舍身求法 [ shě shēn qiú fǎ ]
释义:舍身:舍弃身体;求法:寻求佛法。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,远道求经。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。
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》:“我们从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。”
27、舍己为人 [ shě jǐ wèi rén ]
释义: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。
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夫子喟然叹曰:‘吾与点也。’”朱熹注:“初无舍己为人之意,而其胸次悠然,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,各得其所之妙。”
28、硕大无朋 [ shuò dà wú péng ]
释义:硕:大;朋:比。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。形容极大。
出处:《诗经·唐风·椒聊》:“椒聊之实,蕃衍盈升。彼其之子,硕大无朋。”
29、硕学通儒 [ shuò xué tōng rú ]
释义:儒:指读书人。学问渊博,通达事理的学者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
30、肆无忌惮 [ sì wú jì dàn ]
释义:肆:放肆;忌:顾忌;惮:害怕。非常放肆,一点没有顾忌。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小人之(反)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”
形容无私帮助别人的词语(3个)
- 奉三无私奉:奉行;三无私: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日月无私照。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。旧时比喻帝王以天下为公,不谋一己私利。
- 日月无私太阳和月亮无私地普照大地。比喻普遍施与恩惠。
- 日月无私照太阳和月亮无私地普照大地。比喻普遍施与恩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