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法不阿贵 [ fǎ bù ē guì ]
释义:法:法律;阿:偏袒。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,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。形容执法公正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法不阿贵,绳不绕曲。法之所加,智者弗能辞,勇者弗敢争,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。”
2、法不徇情 [ fǎ bù xùn qíng ]
释义:法:法律;徇:偏私;情:人情,私情。法律不徇私情。指执法公正,不讲私人感情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二回:“居家为父子,受事为君臣,法不徇情,尔直深戒。”
3、高抬明镜 [ gāo tái míng jìng ]
释义:秦始皇有一方镜,能照见人心等。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。
出处: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有方镜,广四尺,高五尺九寸,表里有明,人直来照之,影则倒见。以手扪心而来,则见肠胃五脏,历然无碍。”
4、秦镜高悬 [ qín jìng gāo xuán ]
释义:秦镜: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,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,知道心的邪正;悬:挂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。
出处: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有方镜,广四尺,高五尺九寸,表里有明。人直来照之,影则倒见。以手扪心而来,则见肠胃五脏,历然无硋。……秦始皇常以照宫人,胆张心动者则杀之。”
5、言出法随 [ yán chū fǎ suí ]
释义:言:这里指法令或命令;法:法律。话一说出口,法律就跟在后面。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,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。
出处:清 林则徐《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》:“言出法随,各宜懔遵毋违。”
6、严惩不贷 [ yán chéng bù dài ]
释义:惩:处罚;贷:宽容。严厉惩罚,绝不宽恕。
出处:明 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:“有或违者,必罚不贷。”
7、严刑峻法 [ yán xíng jùn fǎ ]
释义:峻:严酷。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“故严刑峻法,破奸轨之胆。”
8、一网打尽 [ yī wǎng dǎ jìn ]
释义: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。
出处: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四:“聊为相公一网打尽。”
9、约法三章 [ yuè fǎ sān zhāng ]
释义: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。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。
出处: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与父老约,法三章耳;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”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高祖初入关,约法三章。”
10、执法如山 [ zhí fǎ rú shān ]
释义: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。
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本道言出如箭,执法如山,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。”
11、罪加一等 [ zuì jiā yī děng ]
释义:指对罪犯加重处罚。
出处: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五回:“你为着吃烟,这才犯法,我们来拿你,倒来吃你的烟,本官知道,办起来罪加一等。”
12、不徇私情 [ bù xún sī qíng ]
释义:徇:曲从。不曲从私人交情。指为人公正,秉公处事。
出处:王朔《你不是一个俗人》:“我们是好朋友,可是你能不徇私情,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。”
13、高悬秦镜 [ gāo xuán qín jìng ]
释义:秦镜: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。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。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,执法严明。
出处: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三卷:“(咸阳宫)有方镜,广四尺,高五尺九寸……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,则知病之所在。又女子有邪心,是胆张心动。秦始皇常以照宫人,胆张心动者则杀之。”
14、明镜高悬 [ míng jìng gāo xuán ]
释义: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,能照人心胆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。
出处: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有方镜,广四尺,高五尺九寸,表里有明,人直来照之,影则倒见。以手扪心而来,则见肠胃五脏,历然无碍。”
15、铁面无私 [ tiě miàn wú sī ]
释义:形容公正严明,不怕权势,不讲情面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五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做个‘监社御史’,铁面无私才好。”
16、不可动摇 [ bù kě dòng yáo ]
释义:形容极其坚定、牢固。
出处:鲁迅《而已集·革“首领”》:“虽然这‘北京文艺界’已被徐丹甫先生在《学灯》上指定,隐隐然不可动摇了。”
17、执法不阿 [ zhí fǎ bù ā ]
释义:阿:迎合。执行法律公正无私,不屈从权势。
形容公安执法的词语(1个)
- 公正严明公平正直,廉洁严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