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案剑瞋目 [ àn jiàn chēn mù ]
释义:案:同“按”,握住;瞋:瞪眼。握住宝剑,瞪大双眼。
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案剑瞋目,声如乳虎。”
2、奔逸绝尘 [ bēn yì jué chén ]
释义:奔逸:疾驰;绝尘:脚不沾尘土。形容走得极快。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,无人企及。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其后矣。”
3、勃然大怒 [ bó rán dà nù ]
释义:勃然:突然。突然变脸大发脾气。
出处:汉·班固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是故皇天勃然发怒。”
4、瞠目结舌 [ chēng mù jié shé ]
释义:瞪:瞪着眼;结舌:说不出话来。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·梨花》:“因耳语其故,公子大骇,入舱隐叩细君,细君结舌瞠目。”
5、瞠目而视 [ chēng mù ér shì ]
释义:瞪大眼睛看着。
出处: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》:“西边房门又开,一妇人衫裙俱青,抱婴儿以出,亦瞠目而视。”
6、吹胡子瞪眼 [ chuī hú zi dèng yǎn ]
释义:形容很生气的样子。
出处:刘绍棠《渔火》第一章三:“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,吹胡子瞪眼,在桥上张牙舞爪。”
7、瞪目结舌 [ dèng mù jié shé ]
释义:睁着眼睛,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
出处:清·黄轩祖《游梁琐记·顾嘉蘅》:“群知为广文子,异而询之,瞪目结舌不能对。”
8、瞪眼咋舌 [ dèng yǎn zé shé ]
释义:睁着眼睛,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。同“瞪目结舌”。
出处:康濯《腊梅花·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》: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,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。”
9、赫然而怒 [ hè rán ér nù ]
释义:形容大怒。火冒三丈的样子。
10、横眉怒目 [ héng méi nù mù ]
释义:形容怒视的样子。
出处:五代·后蜀·何光远《监戒录》引陈裕诗:“横眉怒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代养弄蛇人。”
11、横眉竖眼 [ héng méi shù yǎn ]
释义: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。
出处: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来了长安一个半月,在我面前,总看见你横眉竖眼,满脸的怨气。”
12、火冒三丈 [ huǒ mào sān zhàng ]
释义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
13、横眉瞪眼 [ héng méi dèng yǎn ]
释义:犹言横眉努目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
出处:《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·徐泰吉找死》:“一个太平军冲到他身边,他以为是他的部下,还横眉瞪眼的叫:‘打、打、打!’”
14、横眉努目 [ héng méi nǔ mù ]
释义:耸眉瞪眼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
出处:后蜀·何光远《鉴戒录》卷十引陈裕诗:“横眉努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供养弄蛇人。”努,一本作“怒”。
15、戟指怒目 [ jǐ zhǐ nǔ zhāng ]
释义:指着人,瞪着眼。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。
出处:马辂《国共和谈演义》第六回:“张学良还要解释,蒋早气得七窍生烟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
16、目瞪心骇 [ mù dèng xīn hài ]
释义: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。同“目眐心骇”。
出处:《轰天雷》第十回:“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,不知所为,都停着工看。”
17、恼羞成怒 [ nǎo xiū chéng nù ]
释义:由于羞愧到了极点,下不了台而发怒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,便也恼羞成怒。”
18、怒不可遏 [ nù bù kě è ]
释义:遏:止。愤怒地难以抑制。形容十分愤怒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,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,顿时气愤填膺,怒不可遏。”
19、怒发冲冠 [ nù fà chōng guān ]
释义:指愤怒得头发直竖,顶着帽子。形容极端愤怒。
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20、怒火中烧 [ nù huǒ zhōng shāo ]
释义: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。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。
出处:宋 王迈《臞轩集》:“虚舟相触何心在,怒火虽炎一响空。”
21、怒目而视 [ nù mù ér shì ]
释义:睁圆了眼睛瞪视着。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“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,生得器宇轩昂,威风凛凛,手执方天画戟,怒目而视。”
22、狞髯张目 [ níng rán zhāng mù ]
释义:犹言吹胡瞪眼。形容暴怒。
出处:清·王韬《瓮牖馀谈·贼中悍酋记》:“曾贼知军门自至,突出欲擒之,狞髯张目,勇气百倍,直呼军门名。”
23、苫眼铺眉 [ shān yǎn pū méi ]
释义:瞪眼晴,竖眉毛。形容装模作样地摆架子。
出处:元·秦简夫《剪发待宾》第三折:“常记着礼之用和为贵,到那里则要你折腰叉手,休学那苫眼铺眉。”
24、死眉瞪眼 [ sǐ méi dèng yǎn ]
释义:比喻不灵活,不能应付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0回:“偏偏那日人来的多,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。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。”
25、万目睚眦 [ wàn mù yá zì ]
释义:睚:眼角;眦:眼框;睚眦:瞪眼睛。众人瞪目表示愤怒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百口嘲谤,万目睚眦。”
26、睚眦必报 [ yá zì bì bào ]
释义:睚眦:发怒时瞪眼睛,借指极小的仇恨。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。比喻心胸极狭窄。
出处: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
27、一饭之德 [ yī fàn zhī dé ]
释义:比喻微小的恩德。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范雎于是散家财物,尽以报所尝困厄者。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
28、以牙还牙 [ yǐ yá huán yá ]
释义:用牙咬来对付牙咬。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。
出处:《旧约全书·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
29、鱼瞵鹗睨 [ yú lín è nì ]
释义:像鱼和鹗那样瞪眼注视。比喻瞠目而视。
出处: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八:“盖士大夫沉浮里閈,其制行稍岸异者,未有不使流俗人鱼瞵鹗睨者也。”
30、张牙舞爪 [ zhāng yá wǔ zhǎo ]
释义:张:张开;舞:挥舞。形容猛兽凶恶可怕。也比喻猖狂凶恶。
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孔子项托相问书》附录二《新编小儿难孔子》:“鱼生三日游于江湖,龙生三日张牙舞爪。”
形容瞪着人的词语(5个)
- 剪发待宾待:招待。原指晋代大诗人陶侃的母亲将头发剪下来卖掉,以招待客人。比喻真心实意地招待客人。
- 吹胡瞪眼1.见"吹胡子瞪眼睛"。
- 敦煌变文1.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。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。王重民等所编《敦煌变文集》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。参见"变文"﹑"敦煌石室"。
- 目瞪口噤目瞪:睁大眼睛直视;口噤:嘴里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
- 端木蕻良小说家。辽宁昌图人。1932年入清华大学学习,参加北方左联。曾在大学任教。1942年后主编《文艺杂志》。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。著有长篇小说《科尔沁旗草原》、《曹雪芹》,短篇小说集《风陵渡》,散文集《火鸟之羽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