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哀毁骨立 [ āi huǐ gǔ lì ]
释义: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;骨立: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。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孝行纯至,父母卒,哀毁三年,不出庐寝。服竟,羸瘠骨立异形,医疗数年乃起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”
2、弊车羸马 [ bì chē léi mǎ ]
释义:破车瘦马。比喻处境贫穷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刘繇传》注引《续汉书》:“家不藏贿,无重宝器,恒菲饮食,薄衣服,弊车羸马,号为窭陋。”
3、步履维艰 [ bù lǚ wéi jiān ]
释义: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。
出处:明·邵景瞻《觅灯因话·桂迁梦感录》:“念见刘,颈荷欠徽,手交木叶,颜色枯槁,步履艰难。”
4、残缺不全 [ cán quē bù quán ]
释义:残:残破;缺:缺少;全:完整。残破、缺少,很不完全。
出处: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十二:“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,不是虚造骗人的;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,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。”
5、岛瘦郊寒 [ dǎo shòu jiāo hán ]
释义:岛、郊:指唐代诗人贾岛和孟郊。贾岛、孟郊的诗中多凄苦哀婉之词,故以此指他们的诗歌和风格。亦形容与贾孟相类似诗文的风格与意
出处:宋·朱熹《次韵谢刘仲行惠笋》:“君诗高处古无师,岛瘦郊寒讵足差。”
6、骨瘦如柴 [ gǔ shòu rú chái ]
释义:形容消瘦到极点。
出处:宋·陆佃《埤雅·释兽》:“瘦如豺。豺,柴也。豺体瘦,故谓之豺。”
7、胡肥锺瘦 [ hú féi zhōng shòu ]
释义:胡:三国时的胡昭;锺:三国时的锺繇。胡昭的字体肥,锺繇的字体瘦。形容书法各擅其美。
出处:唐·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:“三国魏刘德升字君嗣,以造行书擅名,胡昭、锺繇并师其法,而胡书体肥,锺书体瘦,亦各有君嗣之美。”
8、鹄面鸠形 [ hú miàn jiū xíng ]
释义:①面容枯樵,形体瘦削。形容饥疲的样子。②指枯樵瘦削的人。
出处:《明史·忠义传七·耿廷箓》:“小怨必报,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;私恩必酬,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。”
9、尖嘴猴腮 [ jiān zuǐ hóu sāi ]
释义: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象你这尖嘴猴腮,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!不三不四,就想天鹅屁吃。”
10、郊寒岛瘦 [ jiāo hán dǎo shòu ]
释义:本指孟郊、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。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祭柳子玉文》:“元轻白俗,郊寒岛瘦。”
11、鸠形鹄面 [ jiū xíng hú miàn ]
释义:形容身体消瘦,面容憔悴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梁纪·简文帝大宝元年》:“死者蔽野,富室无食,皆鸟面鹄形。”
12、瘠牛羸豚 [ jí niú léi tún ]
释义:瘠:瘠瘦;羸:病弱的。瘦弱的牛和猪。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。
出处:清·梁启超《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》:“杜兰斯哇人,撒逊人等,亦随其所敌视之马哥耶族,同成灰烬。瘠牛羸豚,坐待割。”
13、绿肥红瘦 [ lǜ féi hóng shòu ]
释义:绿叶茂盛,花渐凋谢。指暮春时节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。
出处:宋·李清照《如梦令》词:“知否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。”
14、弱不禁风 [ ruò bù jìn fēng ]
释义:禁:承受。形容身体娇弱,连风吹都经受不起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江雨有怀郑典设诗》:“乱波纷披已打岸,弱云狼藉不禁风。”
15、弱不胜衣 [ ruò bù shèng yī ]
释义:胜:禁得起。形容人很瘦弱,连衣服都承受不起。
出处: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叶公子高微小短瘠,行若将不胜其衣。”
16、身心交病 [ shēn xīng jiāo bìng ]
释义:交:一齐,同时;病:困乏。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。
出处:鲁迅《而已集》:“至于我呢,前年已经四十五岁了,而且早已身心交病,似乎无须这么宝贵生命,思患豫防。”
17、瘦骨嶙嶙 [ shòu gǔ lín lín ]
释义: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。
出处: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题叙:“两只瘦骨嶙嶙的长手,亲昵昵地抚摸着站在她身前寸步不离娘的宝娃的头。”
18、瘦骨嶙峋 [ shòu gǔ lí xún ]
释义: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。
出处: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十八章:“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、瘦骨嶙峋的童工,提着一簸箕的泥灰,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,吃力的走着。”
19、瘦骨伶仃 [ shòu gǔ líng dīng ]
释义: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。亦作“瘦骨零丁”。
出处: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二六章:“这牢房比较大点、亮点,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。”
20、瘦骨梭棱 [ shòu gǔ léng léng ]
释义: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。
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九:“他屋里的,瘦骨梭梭的,一天愁到黑,愁米、愁柴又愁盐。”
21、萎靡不振 [ wěi mǐ bù zhèn ]
释义:萎靡:颓丧。形容精神不振,意志消沉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失。”
22、香消玉减 [ xiāng xiāo yù jiǎn ]
释义:比喻美女日渐消瘦。
出处:元·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:“则为他粉悴胭憔,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。”
23、小巧玲珑 [ xiǎo qiǎo líng lóng ]
释义:小巧:小而灵巧;玲珑:精巧细致。形容东西小而精致。
出处:宋·辛弃疾《临江仙·戏为山园壁解嘲》词:“莫笑吾家巷壁小,稜层势欲摩空。相知唯有主人翁,有心雄泰华,无意巧玲珑。”
24、形销骨立 [ xíng xiāo gǔ lì ]
释义:销:消瘦。形容身体非常消瘦。
出处:《南史·梁本纪》:“帝形容本壮,及至都,销毁骨立。”
25、兄肥弟瘦 [ xiōng féi dì shòu ]
释义:旧喻兄弟相爱,临难争死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赵孝传》:“及天下乱,人相食。孝弟礼为饿贼所得,孝闻之,即自缚诣贼,曰:‘礼久饿羸瘦,不如孝肥饱。’贼大惊,并放之。”
26、形槁心灰 [ xíng gǎo xīn huī ]
释义:槁:枯干。形容身体消瘦不堪,心境极为冷漠,毫无生气。
出处: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旧闻·席氏多贤》:“今生已被虏,人被杀,儿孤妇寡,饥寒交迫,形槁心灰,虽生亦犹死也。”
27、形容枯槁 [ xíng róng kū gǎo ]
释义:枯槁:枯萎,枯干。身体瘦弱,精神萎靡,面色枯黄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屈原《渔父》:“颜色憔悴,面容枯槁。”
28、形容憔悴 [ xíng róng qiáo cuì ]
释义:憔悴;精神萎靡,面色不好。身体瘦弱,面色枯黄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9回:“夫人见策形容憔悴,泣曰:‘儿失形矣!’”
29、燕瘦环肥 [ yàn shòu huán féi ]
释义:形容女子体态不同,各有各好看的地方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孙莘老求墨妙亭诗》:“杜陵评书贵瘦硬,此论未公吾不凭。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”
30、越瘦秦肥 [ yuè shòu qín féi ]
释义:比喻痛痒与己无关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视政之得失,若越人之视秦人之肥瘠,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。”
形容身体瘦弱的词语(4个)
- 人比黄花瘦黄花:指菊花。人比菊花还要瘦弱。比喻人憔悴,暗示相思之深。
- 步履艰难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。
- 浮生六记笔记。清代沈复著。六卷。系作者在嘉庆年间所写的回忆录。分《闺房记乐》、《闲情记趣》、《坎坷记愁》、《浪游记快》、《中山记历》、《养生记道》六部分。后两记已佚。主要记叙作者与其妻陈芸的家庭生活,其间悲欢离合,写得朴素真挚,凄恻动人。
- 眇小丈夫眇:微小。指身材矮小瘦弱的男人。也指见识短浅的男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