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、鞍马劳顿 [ ān mǎ láo dùn ]- 释义:骑马赶路过久,劳累疲困。形容旅途劳累。 - 出处: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兴儿,我一路上鞍马劳顿,我权且歇息。” 
- 2、鞍马劳困 [ ān mǎ láo kùn ]- 释义: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。 -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,皆因老夫年纪高大,鞍马劳困之故。” 
- 3、鞍马之劳 [ ān mǎ zhī láo ]- 释义:鞍马:鞍子和马,指长途跋涉或打仗。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。 -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,皆因老夫年纪高大,鞍马劳困之故。” 
- 4、鞍前马后 [ ān qián mǎ hòu ]- 释义:马前马后。指追随左右。 - 出处:王树元《杜鹃山》第五场:“鞍前马后跟你跑,出生入死为你干。” 
- 5、鞍马劳倦 [ ān mǎ láo juàn ]- 释义: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。 -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实不相瞒太公说:老母鞍马劳倦,昨夜心痛病发。” 
- 6、鞍马劳神 [ ān mǎ láo shén ]- 释义:形容旅途劳累。同“鞍马劳顿”。 -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0回:“也未见胜败,众位尊兄,鞍马劳神不易。” 
- 7、百万雄师 [ bǎi wàn xióng shī ]- 释义:为数众多、威武雄壮的军队。 - 出处:宋·张载《庆州大顺城记》:“百万雄师,莫可以前。” 
- 8、北叟失马 [ běi sǒu shī mǎ ]- 释义:比喻祸福没有一定。 - 出处:《旧唐书·萧瑀传》:“应遭剖心之祸,翻见太平之日,北叟失马,事亦难常。” 
- 9、兵荒马乱 [ bīng huāng mǎ luàn ]- 释义:荒、乱:指社会秩序不安定。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 -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 
- 10、弊车羸马 [ bì chē léi mǎ ]- 释义:破车瘦马。比喻处境贫穷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刘繇传》注引《续汉书》:“家不藏贿,无重宝器,恒菲饮食,薄衣服,弊车羸马,号为窭陋。” 
- 11、兵强马壮 [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]- 释义:形容军队实力强,富有战斗力。 - 出处:《新五代史·安重荣传》:“尝谓人曰:‘天子宁有种耶?兵强马壮者为之尔。’” 
- 12、伯乐相马 [ bó lè xiàng mǎ ]- 释义:伯乐: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,姓孙名阳,善相马。指个人或集体发现、推荐、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。 - 出处: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使骥不得伯乐,安得千里之足。”唐·韩愈《杂说》四: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” 
- 13、鞭长不及 [ biān cháng bù jí ]- 释义:指力所不能及。 - 出处:见“鞭长不及马腹”。 
- 14、鞭长不及马腹 [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 ]- 释义:指鞭子虽然很长,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。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。 - 出处:语出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’”杜预注:“言非所击。” 
- 15、避世金马 [ bì shì jīn mǎ ]- 释义: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。 - 出处: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(东方朔)时坐席中,酒酣,据地歌曰:‘陆沈於俗,避世金马门。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,何必深山之中、蒿庐之下!’” 
- 16、兵慌马乱 [ bīng huāng mǎ luàn ]- 释义: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 - 出处:明·陆华甫《双凤记》第二一折:“乱纷纷东逃西窜,闹烘烘兵慌马乱,一路奔回气尚喘。” 
- 17、不识马肝 [ bù shí mǎ gān ]- 释义:相传马肝有毒,食之能致人于死。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。 
- 18、成千上万 [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]- 释义:形容数量很多。 -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0回:“他看着那乌克斋、邓和公这班人,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,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。” 
- 19、驰骋疆场 [ chí chěng jiāng chǎng ]- 释义:驰骋:奔驰。疆场:战场。骑着马奔驰在战场上,形容英勇作战,无可阻挡。 
- 20、车尘马足 [ chē chén mǎ zú ]- 释义:①指车马奔波。亦喻人世俗事。②指代车骑。敬称对方时亦用之。 -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奔走骇汗,羞愧俯伏,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。” 
- 21、车驰马骤 [ chē chí mǎ zhòu ]- 释义:形容车马奔驰迅猛。 - 出处:清·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·走马灯》:“走马灯者,剪纸为轮,以烛嘘之,则车驰马骤,团团不休,烛灭则顿止矣。” 
- 22、单枪匹马 [ dān qiāng pí mǎ ]- 释义: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。比喻行动没人帮助。 - 出处:五代·楚·汪遵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 
- 23、国富兵强 [ guó fù bīng qiáng ]- 释义:国家富裕,军队强盛。 - 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,诸侯先迎之者,富而兵强。” 
- 24、浩浩荡荡 [ hào hào dàng dàng ]- 释义: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。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,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。 - 出处: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夫际涯。” 
- 25、克敌制胜 [ kè dí zhì shèng ]- 释义:制服敌人,取得胜利。 - 出处:《孙子·虚实》:“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,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。” 
- 26、马入华山 [ mǎ rù huá shān ]- 释义:表示天下太平,不再打仗。 - 出处: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 
- 27、千军万马 [ qiān jūn wàn mǎ ]- 释义: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。 - 出处:《南史·陈庆之传》:“名军大将莫自牢,千兵万马避白袍。” 
- 28、声势浩大 [ shēng shì hào dà ]- 释义:声势:声威和气势;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。 -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六回:“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,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,不过声势浩大罢了。” 
- 29、所向披靡 [ suǒ xiàng pī mǐ ]- 释义:所向:指力所到达的地方;披靡:溃败。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,一切障碍全被扫除。 - 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王大呼驰下,汉军皆披靡。” 
- 30、投鞭断流 [ tóu biān duàn liú ]- 释义: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,就能截断水流。比喻人马众多,兵力强大。 - 出处: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“以吾之众旅,投鞭于江,足断其流。” 
形容兵马多带多的成语(46个)
••阅读 3700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看的东西很多的成语大全
东张西望,东瞧西望,琳琅满目,满目荆榛,目不暇接,眼花撩乱,一望无际,应接不暇,左顾右盼
形容到处都是非常多的成语大全
挨山塞海,比比皆然,比肩皆是,车水马龙,川流不息,春色满园,饿殍载道,发言盈庭,纷至沓来,俯拾即是,浩浩荡荡,花花世界,挥汗如雨,荆天棘地,举目皆是,寥若晨星,寥寥无几,流离失所,络绎不绝,满坑满谷,满谷满坑,漫山遍野,门庭若市,摩肩接踵,…
形容优秀的东西很多的成语大全
变化多端,丰富多采,各式各样,积金累玉,琳琅满目,琳琅触目,美不胜收,五花八门,形形色色,爱不释手,不胜枚举,热闹非凡
形容做的事比本职的多的成语大全
百无聊赖,不厌其烦,不厌其繁,层出叠见,颠来倒去,叠见层出,叠见杂出,反反覆覆,反来复去,番来复去,翻翻覆覆,返来复去,纷纭杂沓,纷至沓来,枯燥乏味,千篇一律,日复一日,相切相磋,循环往复,一官半职,一日三复,再三再四,终而复始,周而复始,…
形容喜欢这个东西的人多的成语大全
爱不忍释,不屑一顾,念念不忘,弃若敝屣,如获至宝,手不释卷,爱不释手
形容一个颜色很多的四字成语大全
苍翠欲滴,姹紫嫣红,丰富多彩,绿草如茵,桃红柳绿,万紫千红,五光十色,五彩斑斓,五彩缤纷,五颜六色,绚丽多彩,银装素裹,郁郁葱葱,洁白无瑕
形容事情细小而繁多的成语大全
多如牛毛,繁文缛节,秋毫之末,事无巨细
形容人少欢乐多的成语大全
百年不遇,比肩继踵,不觉技痒,擦肩而过,藏器待时,车水马龙,乘机打劫,乘时乘势,乘间作祸,乘间伺隙,稠人广众,触机便发,川流不息,错过时机,当面错过,沸沸扬扬,纷至沓来,凤鸣朝阳,逢场作戏,逢机遘会,风云际遇,风云际会,风云会合,觥筹交错,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