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形容作坏事的成语有(24个)

  • 1、拔本塞源  [ bá běn sè yuán ]

    释义:本:根本,根源。拔起树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原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。”

  • 2、拔苗助长  [ bá miáo zhù zhǎng ]

    释义: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茫茫然归,谓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,予助苗长矣。’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”

  • 3、拔本塞原  [ bá běn sè yuán ]

    释义:①比喻背弃根本。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。多用于坏事。亦作“拔本塞源”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原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。”

  • 4、急于求成  [ jí yú qiú chéng ]

    释义: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。

    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二都督道:‘急切不得下手!’”

  • 5、尽如人意  [ jìn rú rén yì ]

    释义:尽:人;如:依照,符合。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。

    出处:宋·刘克庄《后村全集·李艮翁礼部墓志铭》:“然议者但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,安得尽如人意。”

  • 6、劳民伤财  [ láo mín shāng cái ]

    释义:既使人民劳苦,又耗费钱财。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。

    出处:《易·节》:“不伤财,不害民。”

  • 7、南辕北辙  [ nán yuán běi zhé ]

    释义: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犹至楚而北行也。”

  • 8、弄巧成拙  [ nòng qiǎo chéng zhuō ]

    释义:本想耍弄聪明,结果做了蠢事。

    出处:宋·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弄巧成拙,为蛇画足。”

  • 9、适得其反  [ shì dé qí fǎn ]

    释义:适:正,恰好。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。

    出处:今议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,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。’不知此适得其反也。 清·魏源《筹海篇·议守上》

  • 10、适居其反  [ shì jú qí fǎn ]

    释义: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。同“适得其反”。

    出处:李大钊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》:“这都是大错特错,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反。”

  • 11、荼毒生灵  [ tú dú shēng líng ]

    释义:荼毒:毒害、残害;生灵:指百姓。指残害人民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汤诰》:“罹其凶害,弗忍荼毒。”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荼毒生灵,万里朱殷。”

  • 12、为蛇画足  [ wéi shé huà zú ]

    释义:比喻做事节外生枝,不但无益,反而害事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楚有祠者,赐其舍人卮酒。舍人相谓曰:‘数人饮之不足,一人饮之有余;请画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’一人蛇先成,引酒且饮之,乃左手持卮,右手画蛇,曰:‘吾能为之足。’未成,一人之蛇成,夺其卮曰:‘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

  • 13、掩耳盗铃  [ yǎn ěr dào líng ]

    释义:掩:遮蔽,遮盖;盗:偷。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,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
  • 14、自食其果  [ zì shí qí guǒ ]

    释义:指自己做了坏事,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。

    出处:茅盾《〈呼兰河传〉序》:“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。

  • 15、自讨苦吃  [ zì tǎo kǔ chī ]

    释义:讨:招惹。自己找苦吃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书信集 致萧军》:“其实《文学》和我并无关系,不过因为有些人要它灭亡,所以偏去支持一下,其实这是自讨苦吃。”

  • 16、罪有应得  [ zuì yǒu yīng dé ]

    释义:应:应该。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,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回:“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,自知罪有应得。”

  • 17、求全责备  [ qiú quán zé bèi ]

    释义:求、责:要求;全、备:完备,完美。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,毫无缺点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君子不施其亲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,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;无求备于一人。”

  • 18、欲速不达  [ yù sù bù dá ]

    释义:欲:想要。想求快速,反而不能达到目的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子路》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

  • 19、画蛇添足  [ huà shé tiān zú ]

    释义:画蛇时给蛇添上脚。比喻做了多余的事,非但无益,反而不合适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蛇固无足,子安能,而外学其文,虽有贤师良友,若画脂镂冰,费日损功。”

  • 20、事与愿违  [ shì yǔ yuàn wéi ]

    释义: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

    出处:三国魏·嵇康《幽愤》诗:“事与愿违,遘兹淹留。”

  • 21、如愿以偿  [ rú yuàn yǐ cháng ]

    释义:偿:实现、满足。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。指愿望实现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一回:“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,等如愿以偿之后,贼人心虚,怕人议论,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?”

  • 22、自找麻烦  [ zì zhǎo má fán ]

    释义: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事。

    出处:王朔《人莫予毒》:“我事先知道您是警察,我还会砸你房门吗?我不是自找麻烦吗?”

  • 23、裂冠毁冕  [ liè guān huǐ miǎn ]

    释义:裂:裁,扯;冠:帽子;冕: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。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

    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,专弃谋主,虽戎狄,其何有余一人?”

扩展阅读

(0)
纠错/补充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凡生命伟大的成语

    飞必冲天,见义勇为,名满天下,拾金不昧,一举成名,一飞冲天,一鸣惊人,一步登天
    阅读:834次
    2024-01-23 05:15
  • 有关喜爱春景的成语

    百家争鸣,百花争妍,百花争艳,百花齐放,傍花随柳,碧草如茵,别有天地,别有天地非人间,草长莺飞,姹紫嫣红,宠柳娇花,触景伤情,春光如海,春事阑珊,春光漏泄,春光明媚,春回大地,春山如笑,春意阑珊,春暖花开,春深似海,春意盎然,春寒料峭,春色…
    阅读:4210次
    2023-06-10 22:41
  • 自立自强的相关成语

    百折不回,半涂而废,傍人篱落,傍人门户,不可动摇,不屈不挠,不由自主,持之以恒,滴水穿石,独当一面,发奋图强,发愤图强,海枯石烂,海誓山盟,皇天不负有心人,火中取栗,坚强不屈,坚忍不拔,坚持不懈,坚定不移,坚韧不拔,艰苦奋斗,艰难困苦,艰苦…
    阅读:4184次
    2023-09-06 08:13
  • 写5个含有拟声词的成语

    长吁短叹,嗤之以鼻,出出律律,啛啛喳喳,丁丁当当,咕咕噜噜,轰轰烈烈,叽叽喳喳,唧唧嘎嘎,戛然而止,戛羹之嫂,剑首一吷,剑头一吷,啾啾唧唧,烈烈轰轰,零零散散,劈里啪啦,乒乒乓乓,气喘吁吁,声势浩大,叹为观止,无足轻重,淅淅飒飒,淅淅沥沥,…
    阅读:3524次
    2023-11-17 04:46
  • 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的成语

    藏污纳垢,纠缠不清,有长者风
    阅读:3659次
    2024-01-09 03:27
  • 关于学校的拟人的成语

    百花争艳,闭月羞花,春风得意,风卷残云,风木含悲,鬼哭狼嚎,鹤立鸡群,烘云托月,狐假虎威,狐朋狗友,虎落平川,花枝招展,狡兔三窟,狼吞虎咽,老马识途,龙争虎斗,明眸善睐,鸟语花香,怒发冲冠,翩若惊鸿,黔驴技穷,柔情绰态,鼠目寸光,鼠窃狗盗,…
    阅读:1166次
    2023-09-10 11:33
  • 关于对过错负责的成语

    惩前毖后,浪子回头,纳谏如流,文过饰非,闻过则喜,有则改之,知错就改,忠言逆耳
    阅读:607次
    2023-06-10 22:41
  • 古代描写毒品的成语

    骨瘦如柴,糊里糊涂,昏昏沉沉,浑浑噩噩,精神恍惚,神魂颠倒,瘦骨嶙峋,万劫不复,虚度年华,醉生梦死,酒囊饭袋,行尸走肉
    阅读:2776次
    2023-08-28 13: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