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合时宜 [ bù hé shí yí ]
释义:时宜:当时的需要和潮流。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。也指不合世俗习尚。
出处:《汉书·袁帝纪》:“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
2、橙黄橘绿 [ chéng huáng jú lǜ ]
释义:指秋季景物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赠刘景文》诗: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”
3、滴水成冰 [ dī shuǐ chéng bīng ]
释义:水滴下去就结成冰。形容天气十分寒冷。
出处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严冬冱寒,滴水成冰。”
4、冬日可爱 [ dōng rì kě ài ]
释义: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、亲切。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,使人愿意接近。
出处: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赵衰,冬日之日也;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”杜预注“冬日可爱,夏日可畏。”
5、冬温夏清 [ dōng wēn xià qīng ]
释义:冬天使父母温暖,夏天使父母凉爽。指人子孝道。亦泛称冬暖夏凉。
出处:北魏《张猛龙碑》:“冬温夏清,晓夕承奉。”
6、肥冬瘦年 [ féi dōng shòu nián ]
释义: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,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,有“肥冬瘦年”之谚。见宋无名氏《豹隐纪谈》、宋范成大《吴郡志·风俗》。
7、粉妆玉砌 [ fěn zhuāng yù qì ]
释义:用白粉装饰,用白玉砌成。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。
出处:《第一场雪》:“山川、河流、树木、房屋,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,万里江山,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。”
8、寒蝉凄切 [ hán chán qī qiè ]
释义:寒蝉:冷天里的知了。天冷时,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。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。
出处:晋·陆云《陆清河集·寒蝉赋》:“于是贫居之士,喟尔相与而俱叹曰:‘寒蝉哀鸣,其声也悲;四时去暮,临河徘徊。’”
9、寒来暑往 [ hán lái shǔ wǎng ]
释义:盛夏已过,寒冬将至。泛指时光流逝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相推,而岁成焉。”
10、汗流浃背 [ hàn liú jiā bèi ]
释义:浃:湿透。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
11、汗如雨下 [ hàn rú yǔ xià ]
释义: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。形容出汗很多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四十七:“三冬汗如雨。”
12、忽冷忽热 [ hū lěng hū rè ]
释义:指时而冷静,时而感情冲动,情绪不稳定。
出处:鲁迅《而已集·读书杂谈》:“研究是要用理智,要冷静的,而创作须情感,至少总得发点热,于是忽冷忽热,弄得头昏。”
13、焦金流石 [ jiāo jīn liú shí ]
释义:将金属、石头烧焦、熔化。形容天气极度干旱、炎热。
出处:南朝·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放勋之世,浩浩襄陵;天乙之时,焦金流石。”
14、日长一线 [ rì cháng yī xiàn ]
释义: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》诗:“何人却忆穷愁日,日日愁随一线长。”
15、山寒水冷 [ shān hán shuǐ lěng ]
释义:冷冷清清。形容冬天的景象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八:“秋至山寒水冷,春来柳绿花红。”
16、天寒地冻 [ tiān hán dì dòng ]
释义:形容天气极为寒冷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五回:“目今天寒地冻,军马难以久住,权且回山。”
17、吴牛喘月 [ wú niú chuǎn yuè ]
释义:吴牛: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。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,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。比喻因疑心而害怕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臣犹见牛,见月而喘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引《风俗通》:“吴牛望见月则喘,彼之苦于日,见月怖喘矣。”
18、五冬六夏 [ wǔ dōng liù xià ]
释义:犹言不论寒暑。不管什么时候。
出处:魏巍《山雨》:“不论白天黑夜,五冬六夏,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,在那儿放哨。”
19、雪虐风饕 [ xuě nüè fēng tāo ]
释义:虐:暴虐;饕:贪残。又是刮风,又是下雪。形容天气非常寒冷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祭河南张员外文》:“岁弊寒凶,雪虐风饕。”
21、冰天雪地 [ bīng tiān xuě dì ]
释义:形容冰雪漫天盖地。
出处:清·蒋士铨《鸡毛房》:“冰天雪地风如虎,裸而泣者无栖所。”
22、流金铄石 [ liú jīn shuò shí ]
释义:铄、流:熔化。形容天气酷热,好象金石都要熔化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铨言训》:“大热铄石流金,火弗为益其烈。”战国楚·宋玉《招魂》:“十日代出,流金铄石些。”
23、白雪皑皑 [ bái xuě ái ái ]
释义:皑皑:洁白的样子,多用来形容霜雪。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。
出处:冰心《再寄小读者》:“白雪皑皑,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。”
24、春寒料峭 [ chūn hán liào qiào ]
释义:料峭:微寒。形容初春的寒冷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九:“春寒料峭,冻杀年少。”
25、冬日夏云 [ dōng rì xià yún ]
释义:冬天的太阳,夏天的云层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,使人愿意接近。
出处:宋·陈恬《程伯淳赞》:“本以正身,惟德温温,如冬之日,如夏之云。”
26、冬扇夏炉 [ dōng shàn xià lú ]
释义:比喻不合时宜。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。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逢遇》:“作无益之能,纳无补之说,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,献所不欲闻之语,其不遇祸幸矣,何福祐之有乎。”
27、黄绵袄子 [ huáng mián ǎo zǐ ]
释义:比喻冬天的太阳。
出处: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一:“壬寅正月,雨雪连旬,忽尔开霁。闾里翁媪相呼贺曰:‘黄绵袄子出矣。’”
28、火伞高张 [ huǒ sǎn gāo zhāng ]
释义:火伞:比喻夏天太阳酪烈;张:展开。形容夏天烈日当空,十分炎热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》诗:“光华闪壁见神鬼,赫赫炎官张火伞。”
29、霜凋夏绿 [ shuāng diāo xià lǜ ]
释义:犹言冬去春来。指时光的流逝。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》:“撰有诗句数卷,尚未成书,霜凋夏绿,其稿不知流落何所。”
30、五黄六月 [ wǔ huáng liù yuè ]
释义:指阴历五、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。
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7回:“只为五黄六月,无人使唤,父母又年老,所以亲身来送。”
形容夏天特别冷冬天冷的词语(9个)
- 一百五日1.寒食日。三国魏曹操《明罚令》:"闻太原﹑上党﹑西河﹑雁门,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,云为介子推……北方冱寒之地,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。令到,不得寒食。"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"去冬至节一百五日,即有疾风甚雨,谓之寒食。禁火三日,造饧﹑大麦粥。"宋梅尧臣《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》诗:"一百五日风雨急,斜飘细湿春郊衣。"宋洪迈《容斋四笔.一百五日》:"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日,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,历节气六,凡为一百七日,而先两日为寒食。故云。"亦有谓一百六日者。详"一百六"。
- 冬夏青青指松柏的颜色无论冬夏都是青色的。比喻人的节操终生不变。
- 冬山如睡冬天的山林象睡着了一样。形容冬天山林寂静的景象。
- 冬日之温冬天城太阳的温暖。封建时代比喻君主的恩惠。
- 冬日之阳冬天里太阳的光和热。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。
- 冬月无复衣冬天没有第二件衣服可穿。形容家境贫寒。
- 寒恋重衾衾:被子。寒冬到来时,贪恋温暖,躺在厚厚原被子里,不愿起来。
- 日短夜修指冬至前后几个月白天短夜晚长。
- 暑去寒来盛夏已过,寒冬将至。泛指时光流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