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案剑瞋目 [ àn jiàn chēn mù ]
释义:案:同“按”,握住;瞋:瞪眼。握住宝剑,瞪大双眼。
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案剑瞋目,声如乳虎。”
2、唇枪舌剑 [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]
释义:舌如剑,唇象枪。形容辩论激烈,言词锋利,象枪剑交锋一样。
出处:元·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一折:“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。”
3、驰马试剑 [ chí mǎ shì jiàn ]
释义:驰马:骑马飞跑;试:用。跑马舞剑。形容人骑马练剑习武。
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他日未尝学问,好驰马试剑。”
5、刀枪剑戟 [ dāo qiāng jiàn jǐ ]
释义: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。古代用于砍、刺的四种常用兵器。亦用于泛指兵器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:“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,刀枪剑戟,灿若霜雪。”
6、刀山剑树 [ dāo shān jiàn shù ]
释义: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。形容极残酷的刑罚。
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八二《裴则子》引《冥报拾遗》:“至第三重门,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。”
7、风刀霜剑 [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]
释义:寒风象刀,严霜象剑。形容气候寒冷,刺人肌肤。也比喻恶劣的环境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《葬花辞》: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刀霜剑严相逼。”
8、封刀挂剑 [ fēng dāo guà jiàn ]
释义: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,不再参加正式比赛。
出处:《羊城晚报》1984.8.25:“中国女排完成‘三连冠’伟业之后,队伍将作小的调整。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。”
9、故剑情深 [ gù jiàn qíng shēn ]
释义:故剑:比喻结发之妻。结发夫妻情意浓厚。指不喜新厌旧。
出处: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:“公卿议更立皇后,皆心仪霍将军女,亦未有言。上乃诏求微时故剑,大臣知指,白立许倢伃为皇后。”
10、改恶从善 [ gǎi è cóng shàn ]
释义:再不做坏事,决心做好人。
出处:《飞龙全传》二十一回:“应该隐姓埋名,改恶从善,才是正理。”
11、挥剑成河 [ huī jiàn chéng hé ]
释义:将宝剑一舞,就变出一条河。形容法术高明,神通广大,实力雄厚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庞掠四郡》第二折:“为上将者,挥剑成河,撒豆成兵。”
12、剑拔弩张 [ jiàn bá nǔ zhāng ]
释义:剑拔出来了,弓张开了。形容气势逼人,或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。
出处:南朝梁·袁昂《古今书评》:“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,剑拔驽张。”
13、剑胆琴心 [ jiàn dǎn qín xīn ]
释义:比喻既有情致,又有胆识(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)。
出处:元·吴莱《寄董与几》诗:“小榻琴心展,长缨剑胆舒。”
14、剑及屦及 [ jiàn jí jù jí ]
释义:形容行动坚决迅速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,屦及于窒皇,剑及于寝门之外,车及于蒲胥之市。秋九月,楚子围宋。”
15、剑戟森森 [ jiàn jǐ sēn sēn ]
释义:比喻人心机多,很厉害。
出处:《北史·李义深传》:“剑戟森森李义深。”
16、剑树刀山 [ jiàn shù dāo shān ]
释义: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。形容极残酷的刑罚。
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八二《裴则子》引《冥报拾遗》:“至第三重门,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。”
17、剑头一吷 [ jiàn tóu yī xuè ]
释义:剑头:指剑环头小孔;吷:象声词,形容声音微小。比喻言论无足轻重。
出处:《庄子·则阳》:“夫吹筦也,犹有嗃也;吹剑首者,吷而已矣。尧舜,人之所誉也;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,譬犹一吷也。”
18、结发夫妻 [ jié fà fū qī ]
释义:结发:束发,意即年轻时。年轻时结成的夫妻。指原配夫妻。
出处:汉·苏武《诗四首》:“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。”
19、屦及剑及 [ jù jí jiàn jí ]
释义: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行动坚决、迅速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屦及于窒息,剑及于寝门之外,车及于蒲胥之市。秋九月,楚子围宋。”
20、剑及履及 [ jiàn jí lǚ jí ]
释义:形容行动坚决迅速。同“剑及屦及”。
出处:《新华日报》1943.1.31:“社会上各界领袖,能以身作则,剑及履及的来做,则移风易俗,也绝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难事。”
21、剑气箫心 [ jiàn qì xiāo xīn ]
释义:犹剑胆琴心。比喻既有情致,又有胆识(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)。
出处:清·龚自珍《已亥杂诗》:“少年击剑更吹箫,剑气箫心一例消。”
22、剑首一吷 [ jiàn shǒu yī guī ]
释义:吷:象声词,形容声音微小。比喻言论无足轻重。同“剑头一吷”。
出处:清·徐芳《序》:“栎园天才绝世,其诗文皆卓然大家;即以杂著,此其剑首一吷也,而富如此。”
23、剑态箫心 [ jiàn tai xiāo xīn ]
释义:比喻既有情致,又有胆识(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)。同“剑气箫心”。
出处:柳亚子《自题磨剑室诗词后》:“剑态箫心不可羁,已教终古负初期。”
24、解剑拜仇 [ jiě jiàn bài chóu ]
释义:指息争释怨。
出处: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,仇者将杀世,荆乃跪拜仇者曰:“兄早没,只一子,原杀身代之。”仇者曰:“许掾郡中称贤,何敢相侵!”因解剑去。事见《汉书·许荆传》。
25、刻舟求剑 [ kè zhōu qiú jiàn ]
释义: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’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?”
26、口蜜腹剑 [ kǒu mì fù jiàn ]
释义: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玄宗天宝元年》:“世谓李林甫‘口有蜜,腹有剑’。”
27、路见不平 [ lù jiàn bù píng ]
释义:指见到不平的事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俺却路见不平,直送他到沧州,救了他一命。”
28、卖剑买犊 [ mài jiàn mǎi dú ]
释义:原指放下武器,从事耕种。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。同“卖剑买牛”。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》:“抚民愿焚械归籍,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。”
29、卖剑买琴 [ mài jiàn mǎi qín ]
释义:指没有功名意识,志在归隐。
出处:清·龚自珍《能令公少年行》:“卖剑买琴,斗瓦输铜。”
30、能文能武 [ néng wén néng wǔ ]
释义:文的武的都行。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。
出处:清·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三十八回:“能文能武,方是男子汉。”
带剑的词语有哪些(1个)
- 舌枪唇剑舌如枪,唇象剑。形容争辩激烈,言词锋利,针锋相对,各不相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