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、巴山蜀水 [ bā shān shǔ shuǐ ]- 释义:巴、蜀指四川一带。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。 
- 2、跋山涉水 [ bá shān shè shuǐ ]- 释义:跋山:翻过山岭;涉水,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。翻山越岭,趟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 - 出处: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“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跋山涉水,蒙犯霜露。” 
- 3、白水鉴心 [ bái shuǐ jiàn xīn ]- 释义:白水:清水;鉴:照。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。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。 
- 4、白山黑水 [ bái shān hēi shuǐ ]- 释义:长白山和黑龙江。泛指我国东北地区。 - 出处: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生女之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。混同江亦号黑龙江,所谓‘白山黑水’是也。” 
- 5、背水一战 [ bèi shuǐ yī zhàn ]- 释义:背水:背向水,表示没有退路。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。 - 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中说,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,穿出井陉口,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,与敌人交战。韩信以前临大敌,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,结果大破赵军。 
- 6、碧海青天 [ bì hǎi qīng tiān ]- 释义: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,心情孤寂凄凉。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。 - 出处:唐·李商隐《嫦娥》:“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” 
- 7、波光粼粼 [ bō guāng lín lín ]- 释义:波光: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。粼粼:形容水石明净。波光明净。 - 出处:阿来《尘埃落定》第七章:“月亮升起来,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。” 
- 8、波涛汹涌 [ bō tāo xiōng yǒng ]- 释义:汹涌:水势腾涌的样子。形容波浪又大又急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:“是岁地连震”注引《吴录》:“是冬魏文帝至广陵,临江观兵……帝见波涛汹涌,叹曰:‘嗟乎!固天所以隔南北也。’” 
- 9、不服水土 [ bù fú shuǐ tǔ ]- 释义: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。 - 出处:汉 荀悦《汉纪 武帝纪》:“中国之人,不知其地势,不能服其水土。” 
- 10、悲歌易水 [ bēi gē yì shuǐ ]- 释义: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。 - 出处:见“悲歌击筑”。 
- 11、冰清水冷 [ bīng qīng shuǐ lěng ]- 释义:指冷冷清清。 - 出处:《何典》第四回:“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,有家中闹弗清楚,到也不甚觉着。及至断了七,出过棺材,诸事停当,弄得家里冰清水冷。” 
- 12、不便水土 [ bù biàn shuǐ tǔ ]- 释义: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。同“不服水土”。 
- 13、不避水火 [ bù bì shuǐ huǒ ]- 释义:指不畏凶险。 - 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五八回:“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,但请尽说不妨,便当不避水火,力为解救,与汝相助。” 
- 14、不习水土 [ bù xí shuǐ tǔ ]- 释义: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不习水土,必生疾病。” 
- 15、残山剩水 [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]- 释义: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。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。 - 出处:唐·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》诗:“剩水沧江破,残山碣石开。” 
- 16、车水马龙 [ chē shuǐ mǎ lóng ]- 释义:车象流水,马象游龙。形容来往车马很多,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。 - 出处: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” 
- 17、臣心如水 [ chén xīn rú shuǐ ]- 释义:心地洁净如水。比喻为官清廉。 - 出处:《汉书·郑崇传》:“臣门如市,臣心如水。” 
- 18、出水芙蓉 [ chū shuǐ fú róng ]- 释义:芙蓉:荷花。刚开放的荷花。比喻诗文清新不俗。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。 - 出处: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中:“谢诗如芙蓉出水,颜如错彩镂金。” 
- 19、川流不息 [ chuān liú bù xī ]- 释义:川:河流。形容行人、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。 - 出处:南朝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川流不息,渊澄取映。” 
- 20、吹皱一池春水 [ 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]- 释义: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,波浪涟漪。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。 - 出处:南唐·冯延巳《谒金门》词:“风乍起,吹皱一池春水。” 
- 21、春风沂水 [ chūn fēng yí shuǐ ]- 释义: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,在舞雩台上吹吹风。指放情自然,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。 - 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 
- 23、裁云剪水 [ cái yún jiǎn shuǐ ]- 释义:裁行云,剪流水。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。 - 出处:明·屠隆《彩毫记·夫妻玩赏》:“名擅雕龙,诗成倚马,清思裁云剪水。” 
- 24、餐风宿水 [ cān fēng sù shuǐ ]- 释义:形容旅途的辛苦。 -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挂枝儿·送别》:“纵经营千倍利,不如家里安闲。餐风宿水,容颜易变。” 
- 25、乘顺水船 [ chéng shùn shuǐ chuán ]- 释义:比喻顺势行事。 
- 26、趁水和泥 [ chèn shuǐ huò ní ]- 释义:利用现成的水来搅泥。比喻乘机行事。 - 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11章:“这母货不早不晚,来的恰好。趁水和泥,趁热打铁,捎带着把她收拾啦吧。” 
- 27、乘高决水 [ chéng gāo jué shuǐ ]- 释义:凭借地势居高临下,决口放水。比喻费力小,收效大。 - 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》:“陛下诚能行此二者……后日之政,如顺风吹毛,乘高决水,可以不劳而成功者。” 
- 28、尺山寸水 [ chǐ shān cùn shuǐ ]- 释义:指每一小块山水。 - 出处:清·张问陶《青神舟中饮酒排闷》诗:“丹稜彭君古豪杰,对予常笑峨嵋劣;曾向华严顶上来,尺山寸水皆能说。” 
- 29、楚水吴山 [ chǔ shuǐ wú shān ]- 释义:楚地的水,吴地的山。指古时吴、楚两国所属地域。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。 -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牙书》:“故园望断欲何如,楚水吴山万里余。” 
- 30、盛水不漏 [ chéng shuǐ bù lòu ]- 释义:比喻说理严密。 - 出处:郭沫若《盲肠炎·穷汉的穷谈》:“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真好,真正是盛水不漏,真正把共产主义运动说穿了。” 
形容河水很急的成语(387个)
••阅读 784
形容河水很急的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着急的样子神态成语
急人之危,急急忙忙,急扯白脸,心急如火,行色匆匆,行色怱怱,心急如焚
描写人心情着急的成语
哀思如潮,哀痛欲绝,百感交集,百念皆灰,得意洋洋,急如风火,急张拘诸,目瞪口呆,迫不及待,七上八下,寝食不安,人急计生,如坐针毡,事急无君子,喜不自胜,喜笑颜开,喜逐颜开,心急火燎,心惊肉跳,心急如火,心胆俱裂,心花怒放,眼急手快,怏怏不乐…
形容焦急的英语成语
肠慌腹热,搓手顿足,腹热心煎,腹热肠荒,腹热肠慌,急不可待,急痛攻心,急赤白脸,焦眉苦脸,撧耳挠腮,苦身焦思,劳心焦思,劳身焦思,挠腮撧耳,扒耳搔腮,迫不及待,热锅上的蚂蚁,热锅上蝼蚁,如坐针毡,如饥似渴,搔头抓耳,搔首踟蹰,搔头摸耳,十万…
描写河水清澈见底的成语
碧波荡漾,碧海青天,波光粼粼,青山绿水,山清水秀
描写十分着急的成语
巴巴结结,巴巴急急,病急乱投医,不顾一切,操之过急,楚越之急,倒悬之急,繁弦急管,风急浪高,扶危济急,扶危济困,缓急轻重,缓急相济,缓不济急,慌不择路,火急火燎,火烧眉毛,火烧火燎,急不可待,急不可耐,急不及待,急不暇择,急不择言,急于星火…
描写河水很急的成语
波光鳞鳞,飞流直下,奔流不息,涓涓细流
比喻心情着急的成语
火烧眉毛,迫不及待,寝食不安,如坐针毡,十万火急,心急火燎,坐立不安,心急如焚,迫在眉睫
写出心情着急的成语
火烧眉毛,如坐针毡,十万火急,坐立不安,心急如焚,迫在眉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