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、勃然大怒 [ bó rán dà nù ]- 释义:勃然:突然。突然变脸大发脾气。 - 出处:汉·班固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是故皇天勃然发怒。” 
- 2、悲痛欲绝 [ bēi tòng yù jué ]- 释义:绝:穷尽。悲哀伤心到了极点。 -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七章:“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,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,跪着呜咽哭啼,直到死在这山脚下。” 
- 3、变颜变色 [ biàn yán biàn sè ]- 释义:因内心惊、惧、急、怒而改变面色。 - 出处:管桦《不讲理的人》:“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,便惊讶地竖起眉毛,直瞪两眼,问道:‘怎么回事?’” 
- 5、冲冠眦裂 [ chōng guàn zì liè ]- 释义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眦裂,睁裂眼眶。 - 出处:语出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……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 
- 6、吹胡子瞪眼 [ chuī hú zi dèng yǎn ]- 释义:形容很生气的样子。 - 出处:刘绍棠《渔火》第一章三:“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,吹胡子瞪眼,在桥上张牙舞爪。” 
- 7、大发雷霆 [ dà fā léi tíng ]- 释义:霆:呼雷,喻震怒。比喻大发脾气,大声斥责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。” 
- 8、东怨西怒 [ dōng yuàn xī nù ]- 释义:指任意指责别人。 - 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须求趋竞,不顾羞惭,比较材能,斟量功伐,厉色扬声,东怨西怒;或有协持宰相瑕疵,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,求见发遣;以此得官,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 
- 9、愤愤不平 [ fèn fèn bù píng ]- 释义: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 -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王子成父诸人,俱愤愤不平,请于桓公,欲劫鲁侯,以报曹沫之辱。” 
- 10、忿然作色 [ fèn rán zuò sè ]- 释义: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。 - 出处: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:“田忌忿然作色:‘此六者,皆善者所用,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。然则其急者何也?’” 
- 11、拂袖而去 [ fú xiù ér qù ]- 释义:拂袖:甩袖子,表示生气。形容生了气,一甩袖子就走了。 - 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王子敬数岁时,尝看诸门生樗蒲,见有胜负,因曰:‘南风不竞。’……子敬瞋目曰:‘远惭荀奉倩,近愧刘真长。’遂拂袖而去。” 
- 12、发植穿冠 [ fà zhí chuān guān ]- 释义:形容极度愤怒。同“发上冲冠”。 - 出处: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荆轲西刺秦王,高渐离、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,闻者瞋目裂眦,发植穿冠。” 
- 13、发怒穿冠 [ fà nù chuān guān ]- 释义:毛发竖起的样子。形容极度愤怒。同“发上冲冠”。 - 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鼙舞歌五首》之五:“张目决眦,发怒穿冠。” 
- 14、发怒冲冠 [ fā nù chōng guàn ]- 释义:形容极度愤怒。同“发上冲冠”。 - 出处: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’高渐离击筑,宗意和之。如壮声则发怒冲冠,为哀声则士皆流涕。 《燕丹子》下卷 
- 15、忿忿不平 [ fèn fèn bù píng ]- 释义: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同“愤愤不平”。 - 出处:《禅真逸史》第一回:“此时过往人众,见齐德受亏,俱忿忿不平。” 
- 16、艴然不悦 [ fú rán bù yuè ]- 释义:非常生气。艴fú然,也作怫然,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。 - 出处:典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[孟子]曰:“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?”曾西艴然不悦,曰:“尔何曾比予于管仲!……” 
- 17、敢怒而不敢言 [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]- 释义: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。指慑于威胁,胸中愤怒不敢吐露。 - 出处: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” 
- 18、敢怒敢言 [ gǎn nù gǎn yán ]- 释义:敢于愤怒,又敢于说出来。 - 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回:“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,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。” 
- 19、赫然而怒 [ hè rán ér nù ]- 释义:形容大怒。火冒三丈的样子。 
- 20、火冒三丈 [ huǒ mào sān zhàng ]- 释义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 - 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 
- 21、火上添油 [ huǒ shàng tiān yóu ]- 释义: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。同“火上浇油”。 -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三回:“贾臬台见他顶嘴,如火上添油,那气格外来的大。” 
- 22、横眉立眼 [ héng méi lì yǎn ]- 释义:犹言横眉努目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 - 出处: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二部第二四章:“白占魁横眉立眼,凶狠狠地要去赶车。” 
- 23、横眉瞪眼 [ héng méi dèng yǎn ]- 释义:犹言横眉努目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 - 出处:《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·徐泰吉找死》:“一个太平军冲到他身边,他以为是他的部下,还横眉瞪眼的叫:‘打、打、打!’” 
- 24、横眉努目 [ héng méi nǔ mù ]- 释义:耸眉瞪眼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 - 出处:后蜀·何光远《鉴戒录》卷十引陈裕诗:“横眉努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供养弄蛇人。”努,一本作“怒”。 
- 25、横眉怒视 [ héng méi nù shì ]- 释义:犹言横眉努目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 - 出处:师飙等《金戈铁马少年时》第五章;“辛弃疾、贾瑞、飞烟、金福仗剑立于帐口,一个个横眉怒视,杀气逼人。” 
- 27、疾言遽色 [ jí yán jù sè ]- 释义:言语神色粗暴急躁。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 - 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 
- 28、疾言厉色 [ jí yán lì sè ]- 释义: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 - 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 
- 29、戟指怒目 [ jǐ zhǐ nǔ zhāng ]- 释义:指着人,瞪着眼。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。 - 出处:马辂《国共和谈演义》第六回:“张学良还要解释,蒋早气得七窍生烟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 
- 30、金刚怒目 [ jīn gāng nù mù ]- 释义: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 - 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《谈薮》:“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 
形容有点生气的成语智能推荐
- 顶针续麻 首尾相连,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。如:成语接龙等。
- 生气勃勃 勃勃:旺盛的样子。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,充满活力。
-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,糊里糊涂。
- 将信将疑 将:且,又。有点相信,又有点怀疑。
- 光昌流丽 光昌:光明昌大。流丽:流畅而华丽,常用以形容诗文和书法。“光昌流丽”成语的含义有二个:①形容工作顺利发展,事业昌盛,形势大好。②形容文笔流畅华美。
- 千金买骨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。比喻求贤若渴,喻重视人才,渴望得到人才。。
- 凉席温被 夏天将床枕扇凉,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;形容孝顺父母的成语典故
- 拂袖而起 拂袖:甩袖子,表示生气。形容很生气,一甩袖子就走了
- 虎虎有生气 虎虎:勇猛威武的样子。形容气势威猛,有旺盛的生命力
- 气生气死 气:气恼。气得死去活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