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百家争鸣 [ bǎi jiā zhēng míng ]
释义: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。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。百家,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。鸣,发表见解。
出处: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……蜂出并作,各引一端,崇其所说,以此弛说,取舍诸候。”
2、博学多才 [ bó xué duō cái ]
释义:学识广博,有多方面的才能。
出处:《晋书·郤诜传》:“诜博学多才,环伟倜傥,不拘细行,州郡礼命并不应。”
3、不吝赐教 [ bù lìn cì jiào ]
释义:吝:吝惜;赐:赏予;教:教导,教诲。不吝惜自己的意见,希望给予指导。请人指教的客气话。
出处:鲁迅《两地书》五:“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,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。”
4、不谋而合 [ bù móu ér hé ]
释义:谋:商量;合:相符。事先没有商量过,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既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今诸将不谋而同,似有天数。”
5、不能赞一辞 [ bù néng zàn yī cí ]
释义:赞:赞助;赞一辞:添一句话。提不出一点意见。形容文章非常完美。
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。”
6、百喙如一 [ bǎi huì rú yī ]
释义:犹言众口一辞。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
出处:清·王夫之《孝烈传》:“唯习闻湘人之言,百喙如一者若此。”
7、别置一喙 [ bié zhì yī huì ]
释义:插一句嘴。比喻提出不同意见。
出处: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四:“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,乃托文章巨公之名,以诳世之聋瞽。人家子弟,辄奉以为圣经贤传,不敢别置一喙,闻人出一议,辄摇手闭目,以为侮圣人之言。”
8、采及葑菲 [ cǎi jí fēng fēi ]
释义: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。
出处:《诗经·国风·邶风》:“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?德音莫违,及尔同死。”
9、承颜候色 [ chéng yán hòu sè ]
释义:看人脸色行事,不敢有不同意见。
出处:《魏书·寇治传》:“畏避势家,承颜侯色,不能有所执据。”
10、持平之论 [ chí píng zhī lùn ]
释义:持平:主持公道,没有偏向。指公正的意见。也指折中、调和的话。
出处:《汉书·杜延年传》:“延年论议持平。”
11、刍荛之见 [ chú ráo zhī jiàn ]
释义: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
12、传为美谈 [ chuán wéi měi tán ]
释义:美谈: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。指传扬开去,成为人们赞美、称颂的事情。
出处:《公羊传·闵公二年》:“鲁人至今以为美谈。”
13、从善若流 [ cóng shàn ruò liú ]
释义: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。同“从善如流”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张玄素传》:“从善若流,尚恐不逮,饰非拒谏,祸可既乎?”
14、道不同不相为谋 [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]
释义:走着不同道路的人,就不能在一起谋划。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。
出处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
15、独断独行 [ dú duàn dú xíng ]
释义:行事专断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。形容作风不民主。
出处:清 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第19章:“予已预备随时辞职,以便足下独断独行。”
16、独断专行 [ dú duàn zhuān xíng ]
释义:行事专断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。形容作风不民主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,不把督抚放在眼里。”
17、党同妒异 [ dǎng tóng dù yì ]
释义:犹言党同伐异。指结帮分派,偏向同伙,打击不同意见的人。
出处:唐·张说《府君墓志铭》:“君以律有违经背礼,著《妨难》十九篇,书奏,帝下有司而删定之;官党同妒异,竟寝其议。”
18、独行独断 [ dú xíng dú duàn ]
释义:行事专断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。形容作风不民主。同“独断独行”。
出处:郭希仁《从戎纪略》:“彦彪令各营于肩章均添‘四标’字样,官长进谒皆称邱大帅,俨然以兵马都督自居,调遣布置,独行独断。”
20、伐异党同 [ fá yì dǎng tóng ]
释义:伐:讨伐,攻击。指结帮分派,偏向同伙,打击不同意见的人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。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。”
21、房谋杜断 [ fáng móu dù duàn ]
释义:指唐太宗时,名相房玄龄多谋,杜如晦善断。两人同心济谋,传为美谈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房玄龄杜如晦传论》:“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,则曰:‘非如晦莫能筹之。’及如晦至焉,竟从龄之策也。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,杜知房之善建嘉谋。”
22、反听内视 [ fǎn tīng nèi shì ]
释义:内视:向内看;反听:听外面的。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,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。
出处: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反听之谓聪,内视之谓明,自胜之谓强。”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夫内视反听,则忠臣竭诚;宽贤务能,则义士厉节。”
23、纷纷不一 [ fēn fēn bù yī ]
释义:各不相同。纷纷:多而杂乱。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三十回:“也有做‘请宴’的,也有做‘窥醉’的,也有做‘借茶’的,也有做‘刺虎’的,纷纷不一。”
24、敢不承命 [ gǎn bù chéng mìng ]
释义:敢:反语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;承:接受。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?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?
出处: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吾君子顺先典,贶某重礼,某不敢辞,敢不承命。”
25、刚愎自用 [ gāng bì zì yòng ]
释义:愎:任性;刚愎:强硬回执;自用:自以为是。十分固执自信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其佐先穀,刚愎不仁,未肯用命。”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:“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。”
26、各执己见 [ gè zhí jǐ jiàn ]
释义: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。
出处:《人民文学》1976年第3期:“两人争辩到这儿,就有点各执己见,搁不下来。”
27、各抒己见 [ gè shū jǐ jiàn ]
释义:抒:抒发,发表。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十四回:“据我主意,何不各抒己见,出个式子,岂不新鲜些?”
28、各执一词 [ gè zhí yī cí ]
释义:执:坚持。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。形容意见不一致。
出处:巴金《春》:“她看见王氏和觉民各执一词,不能断定谁是谁非。”
29、公听并观 [ gōng tīng bìng guān ]
释义: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“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,公听并观,若事有未见于理而物未周于用,将改曲易调,远与黄唐角功,近昭文武之迹,岂近习而已哉?”
30、孤行己见 [ gū xíng jǐ jiàn ]
释义:不接受别人的意见,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。
出处: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,企图孤行己见,不尊重我们的意见,但是结果都不通。”
形容观点众多的词语(10个)
- 上书言事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。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。
- 两可之言两可:可彼可此,态度暧昧。不肯明确表示自己态度的言论和意见。
- 两歧遂分两歧:分杈成为两枝,引申为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;遂:于是。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。也指事物从此向不同的方向发展。
- 人眼是秤众人的眼睛如同秤一样的公平。比喻群众的意见公正合理。
- 傅纳以言傅:陈述。让人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加以采纳。
- 同声相呼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指志趣、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,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
- 善人能受尽言品行好的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。
- 大鸣大放鸣:有所发抒;放:发出,开出。指群众在对某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上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。
- 师心自任师心:以心为师,这里指只相信自己;自任: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。形容自以为是,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。
- 废耳任目废:放弃;任:信任。放弃了耳朵,信任眼睛。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,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