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、哀哀父母 [ āi āi fù mǔ ]- 释义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 -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 
- 2、哀哀欲绝 [ āi āi yù jué ]- 释义:绝:断气,死。形容极其悲痛。 -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。” 
- 3、哀思如潮 [ āi sī rú cháo ]- 释义: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。形容极度悲痛。 - 出处:京剧《平原作战》第五场:“哀思如潮热泪洒,平川有边仇无涯。” 
- 4、哀毁骨立 [ āi huǐ gǔ lì ]- 释义: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;骨立: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。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 - 出处: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孝行纯至,父母卒,哀毁三年,不出庐寝。服竟,羸瘠骨立异形,医疗数年乃起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” 
- 5、爱别离苦 [ ài bié lí kǔ ]- 释义:佛家语,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。 - 出处: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六十一:“云何爱别离苦?当知此苦,亦由五相。”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三:“问:‘如何是至极之谈?’曰:‘爱别离苦。’” 
- 6、黯然失色 [ àn rán shī sè ]- 释义:黯然:心里不舒服、情绪低落的样子;失色:因惊恐而变以脸色。本指心怀不好,脸色难看。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,远远不如。 - 出处:南朝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。”李善注:“黯然,失色貌” 
- 7、黯然销魂 [ àn rán xiāo hún ]- 释义:黯然:心怀沮丧、面色难看的样子;销魂:灵魂离开肉体。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。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。 - 出处: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。” 
- 8、阿鼻地狱 [ ā bí dì yù ]- 释义:阿鼻:梵语的译音,意译为“无间”,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。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。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。 - 出处:语出《法华经·法师功德品》:“下至阿鼻地狱。” 
- 9、嗳声叹气 [ ài shēng tàn qì ]- 释义:因伤感、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 -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薛蟠急得说又不好,劝又不好,打又不好,央告又不好,只是出入嗳声叹气。” 
- 10、阿毗地狱 [ ā pí dì yù ]- 释义:阿毗:梵语的译音,意译为“无间”,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。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。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。 - 出处:见“阿鼻地狱”。 
- 11、剥床及肤 [ bō chuáng jí fū ]- 释义:剥:六十四卦之一,坤下艮上,意即剥落、烂;及:到。原指损害及于肌肤。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。 - 出处:《周易·剥》:“剥床以肤,凶。” 
- 12、不堪回首 [ bù kān huí shǒu ]- 释义:堪:可以忍受;回首:回顾,回忆。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,因而不忍去回忆。 - 出处:唐·戴叔伦《哭朱放》:“最是不堪回首处,九泉烟冷树苍苍。” 
- 13、不能自拔 [ bù néng zì bá ]- 释义:拔:摆脱。不能主动地从痛苦、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。 - 出处:《宋书·刘义恭传》:“世祖前锋至新亭,劭挟义恭出战,恒录在左右,故不能自拔。” 
- 14、不知去向 [ bù zhī qù xiàng ]- 释义:向:方向。不知道哪里去了。 -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回:“宣王问曰:‘如今红衣小儿何在?’答曰:‘自教歌之后,不知去向。’” 
- 15、百般折磨 [ bǎi bān zhé mó ]- 释义: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、精神上遭受痛苦。 - 出处: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·精察二·孟简》:“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个妇女……然后揪着她的头发把头往地上碰,百般折磨污辱,包君的妻子本来就瘦弱多病,并且怀有身孕,回到船上就死了。” 
- 16、悲痛欲绝 [ bēi tòng yù jué ]- 释义:绝:穷尽。悲哀伤心到了极点。 -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七章:“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,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,跪着呜咽哭啼,直到死在这山脚下。” 
- 17、悲歌易水 [ bēi gē yì shuǐ ]- 释义: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。 - 出处:见“悲歌击筑”。 
- 18、悲声载道 [ bēi shēng zài dào ]- 释义: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。形容苦难深重。 - 出处: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誓师檄文》:“妇叹童呼,悲声载道;酷刑厚敛,怨气冲天。” 
- 19、惨绝人寰 [ cǎn jué rén huán ]- 释义:人寰:人世。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。形容惨痛到了极点。 - 出处:毛泽东《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》:“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,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。” 
- 20、惨不忍睹 [ cǎn bù rěn dǔ ]- 释义:睹:看。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。 - 出处: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伤心惨目,有如是耶!” 
- 21、惨绿少年 [ cǎn lǜ shào nián ]- 释义:惨绿:浅绿,指服色。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。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。 - 出处:唐·张固《幽闲鼓吹》:“皆尔之俦也,不足忧矣!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。” 
- 22、惨不忍闻 [ cǎn bù rěn wén ]- 释义:闻:听。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。 - 出处:清 陈天华《狮子吼》第二回:“或父呼子,或夫觅妻,呱呱之声,草畔溪间,比比皆是,惨不忍闻。” 
- 23、惨无人道 [ cǎn wú rén dào ]- 释义:惨:狠毒,残暴。残酷狠毒到极点,如野兽一样。 - 出处: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:“杀伤我人民,系累我妇孺,惨无人道。” 
- 25、苍生涂炭 [ cāng shēng tú tàn ]- 释义:涂:泥淖。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、掉进火坑那样痛苦。 -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三回:“狼心狗行之辈,滚滚当道,奴颜婢膝之徒,纷纷秉政。以致社稷丘墟,苍生涂炭。” 
- 26、楚楚可怜 [ chǔ chǔ kě lián ]- 释义:楚楚:植物丛生的样子,也形容痛苦的神情。本指幼松纤弱可爱,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。 -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,但永无栋梁之用耳。” 
- 27、创巨痛深 [ chuāng jù tòng shēn ]- 释义:创:创伤;痛:疼痛。受了很大创伤,痛苦很深。原指哀痛父母之丧,犹如体受重创。后多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。 - 出处: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创巨者其日久,痛甚者其愈迟;三年者,称情而立文,所以为至痛极也。” 
- 28、垂头丧气 [ chuí tóu sàng qì ]- 释义: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、萎蘼不振的样子。 - 出处:唐·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主人于是垂头丧气,上手称谢。” 
- 29、捶胸顿足 [ chuí xiōng dùn zú ]- 释义:捶:敲打;顿:跺。敲胸口,跺双脚。形容非常懊丧,或非常悲痛。 - 出处:元·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“我衷肠,除告天,奈天高,又不知,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。” 
- 30、惨绿年华 [ cǎn lǜ nián huá ]- 释义:指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。 - 出处:清·龚自珍《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》诗之七:“十年提倡受思身,惨绿年华记忆真。” 
形容很可怜的样子的成语智能推荐
- 楚楚可怜 楚楚:植物丛生的样子,也形容痛苦的神情。本指幼松纤弱可爱,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。
- 面红耳热 形容因紧张、急躁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。
- 蓬首垢面 头发很乱,脸上很脏。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。也泛指没有修饰。
- 意气扬扬 扬扬:得意的样子。形容很得意的样子。
- 天真烂漫 天真:指心地单纯,没有做作和虚伪;烂漫:坦率自然的样子。形容儿童思想单纯、活泼可爱,没有做作和虚伪。
- 庞然大物 庞然:高大的样子。指高大笨重的东西。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。
- 意兴盎然 意兴:兴致。盎然:指气氛、趣味等洋溢的样子。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。
- 颔首低眉 形容低着头,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。
- 可怜巴巴 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
- 乡乡而饱 乡:通“飨”;乡乡:吃得很满足。形容吃得很满足的样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