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、不逞之徒 [ bù chěng zhī tú ]- 释义:不逞:不得志,不如意;徒:人(含贬义)。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。 - 出处: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,因公子之徒以作乱。” 
- 2、不平则鸣 [ bù píng zé míng ]- 释义:鸣:发出声音,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。 - 出处: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 
- 3、得步进步 [ dé bù jìn bù ]- 释义:已进了一步,还要向前进一步。比喻野心大,贪心永不满足。 - 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自北宁失败后,法人得步进步,海疆处处戒严。” 
- 4、杜微慎防 [ dù wēi shèn fáng ]- 释义:杜:杜绝,断绝;慎:谨慎。杜绝细微,谨慎防备萌芽。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。 - 出处:《明史·胡松传》:“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,武库仗内也而外之,非所以重肘腋,杜微慎防也,执弗许。 
- 5、杜隙防微 [ dù xī fāng wēi ]- 释义:杜隙:杜绝疏失。杜绝疏失,防患于未然。 - 出处:明·陈子龙《整饬京营疏》:“择才望大臣素为都人信服者以统之,弹压维制,杜隙防微,亦不为无助也。” 
- 6、防微杜渐 [ fáng wēi dù jiàn ]- 释义:微:微小;杜:堵住;渐:指事物的开端。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,不让它发展。 - 出处: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:“若敕政责躬,杜渐防萌,则凶妖消灭,害除福凑矣。” 
- 7、防微虑远 [ fáng wēi lǜ yuǎn ]- 释义:虑:考虑,思虑。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,就加以防止,并考虑长远的计策。 - 出处:唐·郑亚《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》:“由是洞启宸衷,大破群议,运筹制胜,举无遗策,防微虑远。” 
- 8、腹诽心谤 [ fù fěi xīn bàng ]- 释义:心怀不满,暗中发泄。 - 出处: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魏其、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,腹非而心谤。” 
- 9、防患于未然 [ fáng huàn yú wèi rán ]- 释义:患:灾祸;未然:没有这样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。 - 出处:《周易·既济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”《乐府诗集·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。” 
- 10、官轻势微 [ guān qīng shì wēi ]- 释义:官位不够重要,势力也很小。 -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二回:“孙权虽有雄才,乃残汉骠骑将军、南昌侯之职,官轻则势微,尚有畏中原之心,若加以正位,则陛下一阶耳。” 
- 11、公平合理 [ gōng píng hé lǐ ]- 释义: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。 - 出处:毛泽东《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》:“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,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,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。” 
- 12、灌夫骂坐 [ guàn fū mà zuò ]- 释义:用以指人借酒发泄心中的不满。 - 出处: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载:灌夫,西汉人,初以勇武闻名,为人刚直不阿,任侠,好饮酒骂人。与丞相田蚡不和,后因在蚡处使酒骂座,戏侮田蚡,为蚡所劾,以不敬罪族诛。 
- 13、恨铁不成钢 [ 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 ]- 释义: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,急切希望他变好。 - 出处:只为宝玉不上进,所以时常恨他,也不过是‘恨铁不成钢’的意思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6回 
- 14、患难与共 [ huàn nàn yǔ gòng ]- 释义: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。指彼此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。 - 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,诚与国分形同气,忧患共之者也。” 
- 15、诲人不倦 [ huì rén bù juàn ]- 释义:诲:教导。教导人特别耐心,从不厌倦。 -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 
- 16、悔其少作 [ huǐ qí shǎo zuò ]- 释义:指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。 - 出处:汉·杨修《答临淄侯笺》:“修家子云,老不晓事,强著一书,悔其少作。” 
- 17、见微知萌 [ jiàn wēi zhī méng ]- 释义:微:细微。萌:发生。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,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。 - 出处: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圣人见微以知萌,见端以知末,故见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” 
- 18、矫时慢物 [ jiǎo shí màn wù ]- 释义:矫时,矫正时俗。慢,傲慢。指对现实不满,态度傲慢。 - 出处:《后汉书·弥衡传》:“少有才辩,而尚气刚傲,好矫时慢物。” 
- 19、今不如昔 [ jīn bù rú xī ]- 释义:昔:往昔,过去。现在不如过去。多用于表示对世事的不满情绪。 - 出处:宋·吴曾《能改斋温录·冷斋不读书》:“作诗曰:‘老色日上面,欢悰日去心,今既不如昔,后当不如今。’” 
- 20、牢骚满腹 [ láo sāo mǎn fù ]- 释义:一肚子委曲、不满的情绪。 - 出处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这一年来,牢骚满腹,一触即发。” 
- 21、旁敲侧击 [ páng qiāo cè jī ]- 释义:比喻说话、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,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。 -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回:“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,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。” 
- 22、人言啧啧 [ rén yán zé zé ]- 释义: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。 - 出处:清 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:“话说王府娶亲之日,周女不愿叩拜翁姑,以至一场扫兴,任人言啧啧,他只在房里抽烟。” 
- 23、玩世不恭 [ wán shì bù gōng ]- 释义:玩世:以消极、玩弄的态度对待生活;不恭:不严肃。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、不认真的生活态度。 - 出处:《汉书·东方朔传赞》:“依隐玩世,诡时不逢。” 
- 24、五鬼闹判 [ wǔ guǐ nào pàn ]- 释义:许多小鬼戏弄判官。剧目名。旧时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对自己不满或轻蔑的人所戏弄。 - 出处:鲁迅《小说旧闻钞·三保太监西洋记》:“惟其中有五鬼闹判一语,不知所出;以问余,亦无以应也。” 
- 25、学而不厌 [ xué ér bù yàn ]- 释义:厌:满足。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 -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 
- 26、心非巷议 [ xīn fēi xiàng yì ]- 释义:心里不满,而在私下议论。 - 出处:语出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入则心非,出则巷议。” 
- 27、心存芥蒂 [ xīn cún jiè dì ]- 释义:芥蒂:本指细小的梗塞物,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。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。 - 出处:汉·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,曾不芥蒂。” 
- 28、怏怏不乐 [ yāng yāng bù lè ]- 释义:怏怏:形容不满意的神情。心中郁闷,很不快活。 - 出处: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。” 
- 29、怨声载道 [ yuàn shēng zài dào ]- 释义:载:充满。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。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。 - 出处:《诗比·大雅·生民》:“实覃实訏,厥声载路。”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开门受赂,署用非次,天下纷然,怨声满道。” 
- 30、鞅鞅不乐 [ yāng yāng bù lè ]- 释义: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。鞅,通“怏”。 - 出处: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武真人》:“武真人,名元照,会稽萧山民女也……年稍长,议以妻邑之富人,既受币,照鞅鞅不乐。” 
表示对人不满的成语(72个)
••阅读 2035
表示对人不满的词语(6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对对方不满的成语
暗淡无光,百结愁肠,不以为意,不以为然,不可收拾,不可理喻,不可饶恕,不屑一顾,不期而然,惨然不乐,茶饭无心,愁云惨雾,愁山闷海,愁肠百结,打鸡骂狗,得步进步,付之一叹,高傲自大,目空一切,弄月嘲风,拍案惊奇,旁敲侧击,不共戴天,无可奈何,…
描写对领导不满的成语
打鸡骂狗,牢骚满腹,旁敲侧击,尸位素餐,素餐尸位,心存芥蒂,不平则鸣,不逞之徒
表示对人的感动的成语
哀感顽艳,哀感天地,百兽率舞,百感交集,抱头大哭,抱头痛哭,触景伤情,触物伤情,荡气回肠,动人心弦,动人心魄,睹物伤情,夺眶而出,恩将仇报,感人肺腑,感人至深,感人肺肝,感人心脾,感同身受,感恩怀德,感恩戴义,感天动地,感恩荷德,感恩戴德,…
表示对人感谢的成语
拜恩私室,不当人子,阿弥陀佛,醉酒饱德
表示对人失望的成语
哀哀欲绝,哀思如潮,黯然失色,黯然销魂,百爪挠心,败兴而归,悲痛欲绝,缠绵悱恻,愁眉苦脸,愁眉不展,愁眉锁眼,愁肠百结,出乎意外,捶胸顿足,大失所望,大失人望,废然思返,废然而反,肝肠寸断,呼天抢地,汲汲顾影,气断声吞,泣不成声,生不如死,…
表示对人无语的成语
反唇相讥,无可奉告,哑口无言,义正辞严
对某个人不满的成语
不屑一顾
形容对某件事很不满的成语
不安小成,不屑一顾,杜微慎防,杜隙防微,防患于未然,防微虑远,腹诽心谤,耿耿于怀,官轻势微,患难与共,积微成著,见微知萌,微不足道,不逞之徒,防微杜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