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安闲自在 [ ān xián zì zài ]
释义:安静清闲,自由自在。形容清闲无事。
出处:明·李贽《焚书·预约·早晚礼仪》:“有问乃答,不问即默,安闲自在,从容应付,不敢慢之,不可敬之。”
2、不动声色 [ bù dòng shēng sè ]
释义: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3、不能自已 [ bù néng zì yǐ ]
释义:已:停止。指无法控制自己,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。
出处:唐·卢照邻《寄裴舍人书》:“慨然而咏‘富贵他人合,贫贱亲戚离’,因泣下交颐,不能自已。”
4、处之泰然 [ chǔ zhī tài rán ]
释义:处:处理,对待;泰然:安然,不以为意的样子。若无其事的样子。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。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。
出处: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爰初发迹,遘此颠沛,神情玄定,处之弥泰。”
5、从容自若 [ cóng róng zì ruò ]
释义:从容:不慌不忙,很镇静;自若:自在,如常,保持原样。不慌不忙,沉着镇定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刘世龙传》“而思礼以为得计,从容自若,尝与相忤者,必引令枉诛。”
6、若无其事 [ ruò wú qí shì ]
释义:象没有那回事一样。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。
出处:《晚清文学丛钞》:“雪岩若无其事,说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。”
7、不以为意 [ bù yǐ wéi yì ]
释义:不把它放在心上。表示对人、对事抱轻视态度。
出处: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》:“临淄官徒有在京邑,闻怀砖慕势,咸共耻之,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。”
8、不紧不慢 [ bù jīn bù màn ]
释义:形容心情平静,行动从容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九回:“相形之下,走也不好,不走也不好;紧走也不好,慢走也不好,不紧不慢也不好;不知怎样才好!”
9、从容不迫 [ cóng róng bù pò ]
释义:从容:不慌不忙,很镇静;不迫:不急促。不慌不忙,沉着镇定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刘世龙传》“而思礼以为得计,从容自若,尝与相忤者,必引令枉诛。”
11、不慌不忙 [ bù huāng bù máng ]
释义:不慌张,不忙乱。形容态度镇定,或办事稳重、踏实。
出处:元·高文秀《襄阳会》第三折:“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,不慌不忙缩了头。”
12、此中三昧 [ cǐ zhōng sān mèi ]
释义:三昧:佛教用语,梵文音译词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绝杂念,使心神平静,是佛门修养之法。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。
出处:唐·李肇《国史补·中》:“长沙僧怀素好草书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”
13、安安心心 [ ān ān xīn xīn ]
释义:保持心境平静,不受外界干扰
出处: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74回:“数年之后,心气全平,冤愤若释,倒安安心心的在地下修道起来。”
14、毫不在意 [ háo bù zài yì ]
释义: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一回:“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,毫不在意。”
15、泰山之安 [ tài shān zhī ān ]
释义:安:安稳。像泰山那样稳固。形容稳固安定
出处: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以居泰山之安,而欲乘累卵之危。”
16、垂绅正笏 [ chuí shēn zhèng hù ]
释义:绅:古代士大夫的衣带;笏:朝笏。垂下衣带的末端,恭敬地拿着朝笏。形容大臣庄重严肃的样子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至于临大事,决大议,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让心情极度平静的词语(2个)
让心情极度平静的成语智能推荐
- 澹泊明志,宁静致远 澹泊:不追求名利;宁静:心情平静沉着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专心致志,才可有所作为。
- 近乡情怯 指远离家乡多年,不通音信,一旦返回,离家乡越近,心情越不平静,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。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。
- 惊魂未定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
- 痛定思痛 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,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。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。
- 心神不宁 定:安定。形容心情不平静。
- 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,态度温和。指不急躁,不生气。
- 卧榻之下,岂容他人酣睡 自己的床铺边,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?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,不容许别人插手
- 恬然自安 本意是安静.恬然在这里指的是心境的平和的样子.自安:自己感有虚安; 心情平静,安于现状;
- 万箭钻心 像万支箭钻入心头。形容极度伤痛的心情
- 心和气平 和:温和;平:平静。心情平静,态度温和。指不急躁,不生气,身心安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