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鳌头独占 [ áo tóu dú zhàn ]
释义: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楔子:“殿前曾献升平策,独占鳌头第一名。”
2、拔山盖世 [ bá shān gài shì ]
释义:盖世:超越天下人,世上第一。力能拔掉大山,形容力大勇猛,当代无比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
3、地大物博 [ dì dà wù bó ]
释义:博:丰富。指国家疆土辽阔,资源丰富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”
4、独占鳌头 [ dú zhàn áo tóu ]
释义:鳌头: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,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。科举时代指点状元。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楔子:“殿前曾献升平策,独占鳌头第一名。”
5、分内之事 [ fèn nèi zhī shì ]
释义:分内:自己,本分。本分之内的事情。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。
出处:《圣谕广训·孝训》:“皆孝子分内之事也。”
6、孤立无援 [ gū lì wú yuán ]
释义: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,得不到外力援助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回:“庄公既碍姜氏之面,又度公孙滑孤立无援,不能有为。”
7、冠绝一时 [ guàn jué yī shí ]
释义:冠绝:遥遥领先,位居第一。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,首屈一指。
出处: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“十王习击刺,猿臂善射,弯弓三百斤,膂力骁捷,冠绝一时。”
8、虎入羊群 [ hǔ rù yáng qún ]
释义:老虎跑进羊群。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一回:“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、张赶杀贼众,如虎入羊群,纵横莫当。”
9、甲冠天下 [ jiǎ guàn tiān xià ]
释义:甲冠:第一。称雄天下。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,无与伦比。
10、举世无双 [ jǔ shì wú shuāng ]
释义: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。
出处:汉·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自以为智能,海内无双。”
11、军令如山 [ jūn lìng rú shān ]
释义: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。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,下级必须执行,不得违抗。
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9回:“云长曰:‘愿依军法。’孔明曰:‘如此,立下文书。’云长便与了军令状。”
12、拒狼进虎 [ jù láng jìn hǔ ]
释义:比喻一害刚去,又来一害。同“拒虎进狼”。
出处:吕志伊《读史感赋》:“拒狼进虎岂良谋,亡国图存夫。”
13、来者勿拒 [ lái zhě wù jù ]
释义: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。同“来者不拒”。
出处:《公羊传·隐公二年》:“公令戎于潜。”汉·何休注:“来者勿拒,去者勿追。”
14、柔远怀来 [ róu yuǎn huái lái ]
释义:安抚边远地区,怀柔归附者。
出处:唐·张九龄《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》:“柔远怀来,在卿良算。”
15、身先士卒 [ shēn xiān shì zú ]
释义: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,冲在士兵前面。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,走在群众前面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当敌勇敢,常为士卒先。”《资治通鉴·隋纪炀帝大业九年》:“玄感每战,身先士卒,所向摧陷。”
16、事过境迁 [ shì guò jìng qiān ]
释义:境:境况;迁:改变。事情已经过去,情况也变了。
出处:清·颐琐《黄绣球》第三回:“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,已不在心上。”
17、首屈一指 [ shǒu qū yī zhǐ ]
释义:首:首先。扳指头计算,首先弯下大拇指,表示第一。指居第一位。引申为最好的。
出处:清 颜光敏《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》:“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。”
18、山崩海啸 [ shān bēng hǎi xiào ]
释义:山岳崩塌,海水奔腾咆哮。
出处:宋·周密《癸辛宋识前集·炮祸》:“诸炮并发,大声如山崩海啸,倾城骇恐,以为急兵至矣。”
19、天下第一 [ tiān xià dì yī ]
释义: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试以章奏,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。”
20、无与伦比 [ wú yǔ lún bǐ ]
释义:伦比:类比,匹敌。指事物非常完美,没有能跟它相比的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论佛骨表》:“数千百年以来,未有伦比。”
21、外刚内柔 [ wài gāng nèi róu ]
释义: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。同“内柔外刚”。
出处:宋·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议论》:“兵戈既起,将帅擅权,武吏功臣,过求姑息。边蕃远郡,得以骄矜,外刚内柔,上陵下替,此为屈辱又非多乎?”
22、啸聚山林 [ xiào jù shān lín ]
释义:啸聚: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。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五回:“我这伙好汉,非比啸聚山林之辈。”
23、遥遥领先 [ yáo yáo lǐng xiān ]
释义:远远地走在最前面(多指成绩、比赛等)。
出处:罗来勇《世界在他们眼前展开》:“我们的声誉就是实力——遥遥领先的技术和工艺。”
24、勇冠三军 [ yǒng guàn sān jūn ]
释义:冠:位居第一;三军:军队的统称。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。
出处:汉·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,义勇冠三军。”
25、褎然举首 [ yòu rán jǔ shǒu ]
释义:褎然:出众的样子;举:推举;首:第一。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。
出处: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。”
26、云窗霞户 [ yún chuāng xiá hù ]
释义:指华美的居处。
出处:元·周伯琦《学宫纪事绝句》之四:“数树青榆延阁东,云窗霞户绮玲珑。”
27、至高无上 [ zhì gāo wú shàng ]
释义:至:最。高到顶点,再也没有更高的了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:“道至高无上,至深无下,平乎准,直乎绳,圆乎规,方乎矩。”汉·许慎《说文解字·一部》:“天,颠也。至高无上,从一大。”
28、子曰诗云 [ zǐ yuè shī yún ]
释义:子:指孔子;诗:指《诗经》;曰、云:说。泛指儒家言论。
出处:元·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一折:“我堪恨那伙老乔民,用这等小猢狲,但学得些妆点皮肤,子曰诗云。”
29、博物君子 [ bó wù jūn zǐ ]
释义:指博学多识的人。
出处: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延陵季子之仁心,慕义无穷,见微而知清浊。呜呼,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!”《后汉书·周荣传》:“蕴椟古今,博物多闻,《三坟》之篇,《五集》之策,无所不览。”
30、出类拔萃 [ chū lèi bá cuì ]
释义:拔:超出;类:同类;萃:原为草丛生的样子,引伸为聚集。超出同类之上。多指人的品德才能。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形容分内之事的成语(45个)
••阅读 1097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描写月饼样子的成语
宝珠市饼,垂涎三尺,画饼充饥,花好月圆,花残月缺,回味无穷,美味佳肴,鹊笑鸠舞,热熬翻饼,小恩小惠,一浆十饼,意味深长,月圆花好,赞不绝口,珍羞美味,珍馐美馔,白头偕老,饕餮盛宴
自立自强的相关成语
百折不回,半涂而废,傍人篱落,傍人门户,不可动摇,不屈不挠,不由自主,持之以恒,滴水穿石,独当一面,发奋图强,发愤图强,海枯石烂,海誓山盟,皇天不负有心人,火中取栗,坚强不屈,坚忍不拔,坚持不懈,坚定不移,坚韧不拔,艰苦奋斗,艰难困苦,艰苦…
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的成语
藏污纳垢,纠缠不清,有长者风
关于学校的拟人的成语
百花争艳,闭月羞花,春风得意,风卷残云,风木含悲,鬼哭狼嚎,鹤立鸡群,烘云托月,狐假虎威,狐朋狗友,虎落平川,花枝招展,狡兔三窟,狼吞虎咽,老马识途,龙争虎斗,明眸善睐,鸟语花香,怒发冲冠,翩若惊鸿,黔驴技穷,柔情绰态,鼠目寸光,鼠窃狗盗,…
关于对过错负责的成语
惩前毖后,浪子回头,纳谏如流,文过饰非,闻过则喜,有则改之,知错就改,忠言逆耳
古代描写毒品的成语
骨瘦如柴,糊里糊涂,昏昏沉沉,浑浑噩噩,精神恍惚,神魂颠倒,瘦骨嶙峋,万劫不复,虚度年华,醉生梦死,酒囊饭袋,行尸走肉
描写太阳的景色的成语
电光朝露,发愤图强,翻天覆地,梦幻泡影,日新月异,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,与日俱进,作如是观,一日千里
认真听讲的国学成语
聚精会神,全神贯注,心无旁骛,专心致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