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拔本塞源 [ bá běn sè yuán ]
释义:本:根本,根源。拔起树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原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。”
2、不动声色 [ bù dòng shēng sè ]
释义: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3、不留余地 [ bù liú yú dì ]
释义: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。多形容言语、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。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一:“此狐眼光如镜,然词锋太利,未免不留余地矣。”
4、残渣余孽 [ cán zhā yú niè ]
释义:比喻残存的坏人或没有消灭干净的恶势力。
出处:《历史研究》1976年第3期:“由于不少奴隶主残渣余孽被集中于南阳,故而南阳之俗是‘夸奢、上气力、为商贾’,成为一个‘难制御’的地方。”
5、残年余力 [ cán nián yú lì ]
释义:指年老体衰。
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甚矣,汝之不惠,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。”
6、齿牙余论 [ chǐ yá yú lùn ]
释义:微末的赞扬言辞。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。
出处:《南史·谢眺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齿牙余论。”
7、绰绰有余 [ chuò chuò yǒu yú ]
释义:绰绰:宽裕的样子。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,用不完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角弓》:“此令兄弟,绰绰有余。”
8、绰有余裕 [ chuò yǒu yú yù ]
释义:形容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的样子。后也指能力、财力足够而有剩余。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,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?”
9、绰绰有裕 [ chuò chuò yǒu yù ]
释义:绰绰:宽裕舒缓的样子;裕:宽绰,宽缓。形容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的样子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角弓》:“此令兄弟,绰绰有裕。”
10、读书三余 [ dú shū sān yú ]
释义:余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遇传》云:“人有从学者,……从学者云,苦渴无日。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:‘三余’之意。遇言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”
11、东壁余光 [ dōng bì yú guāng ]
释义:东邻墙壁上透过来的光。表示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并无损害的照顾或好处。
12、断袖余桃 [ duàn xiù yú táo ]
释义: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。同“断袖之癖”。
13、锋镝余生 [ fēng dí yú shēng ]
释义:锋:锋芒。镝:箭镞。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。
14、狗彘不食 [ gǒu zhì bù shí ]
释义: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。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。”
15、狗猪不食其余 [ gǒu zhū bù shí qí yú ]
释义:食:吃。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。”
16、恢恢有余 [ huī huī yǒu yú ]
释义:恢恢:形容宽广。薄薄的刀刃插入骨节间,仍觉宽广,还有回旋余地。常形容本领大,技巧高,处理问题毫不费力。
出处: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,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。”
17、积善余庆 [ jī shàn yú qìng ]
释义:积:积累;善:善事;余庆:指先代的遗泽。积德行善之家,恩泽及于子孙。
出处:《周易·坤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
18、劫后余生 [ jié hòu yú shēng ]
释义: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。
出处:清·丘逢甲《岭云海日楼诗钞·寄怀许仙屏中丞四首》:“归飞越鸟恋南枝,劫后余生叹数奇。”
19、竭泽而渔 [ jié zé ér yú ]
释义:掏干了水塘捉鱼。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远打算。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鱼。”
20、积恶余殃 [ jī è yú yāng ]
释义:多行不善,则会遭受恶报。劝人不要行恶,以免祸延子孙。
出处:《易经·坤卦·文言曰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南朝宋·释法明《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》:“积善余庆,积恶余殃,虽新新生灭,交臂代谢,善恶之业,不得不受。”?
21、酒余茶后 [ jiǔ yú chá hòu ]
释义: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。
出处: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》:“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,小说是给人消闲的,是为酒余茶后之用。”
22、目无余子 [ mù wú yú zǐ ]
释义:余子:其他的人。眼里没有旁人。形容自高自大,目中无人。
出处:清·梁启超《新民说》:“目无余子,而我躬亦不知何存。”
23、杀鸡取卵 [ shā jī qǔ luǎn ]
释义:卵:蛋。为了要得到鸡蛋,不惜把鸡杀了。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。
出处:《伊索寓言》
24、尸居余气 [ shī jū yú qì ]
释义:余气:最后一口气。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,指人将要死亡。也比喻人暮气沉沉,无所作为。
出处: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司马公尸居余气,形神已离,不足虑矣。”
25、死有余辜 [ sǐ yǒu yú gū ]
释义:辜:罪。形容罪大恶极,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。
出处: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:“盖奏当之成,虽咎繇听之,犹以为死有余辜。”
26、扫地无余 [ sǎo dì wú yú ]
释义:指彻底干净,毫无存留。同“扫地俱尽”。
出处:南朝·梁·任昉《天监三年笨秀才文》:“百王之敝,齐李斯甚,衣冠礼乐,扫地无余。”
27、拾人唾余 [ shí rén tuò yú ]
释义:比喻自己没有创同,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、见解。见“拾人涕唾”。
出处:梁启超《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》:“事事落人之后,拾人唾余。”
28、事不有余 [ shì bù yǒu yú ]
释义:谓达到极点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娘儿俩先哭了个事不有余,大家劝住,他便忙着到祠堂行礼。”
29、损有余补不足 [ sǔn yǒu yú bǔ bù zú ]
释义:减少多余的,补充欠缺的。
出处: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取于有余以供上用,则贫民之赋可损,所谓损有余补不足。”
30、死有余诛 [ sǐ yǒu yú zhū ]
释义:犹死有余辜。形容罪大恶极,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》:“臣等虽三尺之喙,日诵五车之书,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、簿书奔走之吏,其为尸素,死有余诛。”
余的词语有哪些词语(7个)
- 刀锯之余刀锯:古代刑具,代指刑罚。受刑之余。指阉人。
- 升堂有余升堂和入室是孔子用来比喻学问所达到的两种境界。比喻学问已经达到精深的境地。
- 姜桂余辛姜:生姜;桂:肉桂;辛:辛辣。生姜和肉桂长成时的辣味。比喻人越老越刚强。
- 所余无几无几:没有几个。剩下来的没有几个。
- 才识有余才:才能;识:见识。才能和见识都有剩余。指才能很高,见识极广。
- 灰灭无余灰灭:人或事物像灰烬般消灭。比喻人或物已经不复存在。
- 酒余饭饱酒已尽量,饭也吃饱。形容吃饱喝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