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本来面目 [ běn lái miàn mù ]
释义:原为佛家语,指人的本性。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。
出处:《六祖坛经·行由品》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宋·苏轼《老人行》诗:“一任秋霜换鬓毛,本来面目长如故。”
2、博施济众 [ bó shī jì zhòng ]
释义:博:广泛;济:救济。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。
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。”
3、不辨真伪 [ bù biàn zhēn wěi ]
释义:辨:分辨。伪:虚假。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十九回:“晋文公先年过曹,曹人多有识得的,其夜仓卒不辨真伪。”
4、不识庐山真面目 [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]
释义: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5、慈眉善目 [ cí méi shàn mù ]
释义: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。
出处: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圆圆的脸,长满银灰的胡子,慈眉善目的。”
6、初生之犊 [ chū shēng zhī dú ]
释义:刚出生的小牛,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。
出处:先秦·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德将为汝美,道将为汝居,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!”
7、打抱不平 [ dǎ bào bù píng ]
释义:遇见不公平的事,挺身而出,帮助受欺负的一方。
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五回:“不瞒两位说,老汉平生,最喜欢劫副教授济贫抑强扶弱抱打不平。”
8、待人接物 [ dài rén jiē wù ]
释义:物:人物,人们。指跟别人往来接触。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教以慎于接物,推贤士为务。”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五:“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,汲引后进,待人接物者如此。”
9、反璞归真 [ fǎn pǔ guī zhēn ]
释义:璞:蕴藏有玉的石头,也指未雕琢的玉;归:返回;真:天然,自然。去掉外饰,还其本质。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归真反璞,则终身不辱。”
10、反朴归真 [ fǎn pǔ guī zhēn ]
释义:反:通“返”,回;朴:质朴;归:返回;真:天然,自然。去掉外饰,还其本质。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。
出处:鲁迅《花边文学·玩笑只当它玩笑(下)》:“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‘返朴归真’的意思也全没有。”
11、返璞归真 [ fǎn pú guī zhēn ]
释义:去掉外饰,还其本质。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。同“返朴归真”。
出处: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上帝基督化人,超凡入圣,返璞归真。”
12、归全反真 [ guī quán fǎn zhēn ]
释义:回归到完善的、原本的境界。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》:“无室家累,无子孙忧,屈伸宠辱,委顺而已,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,以至于归全反真,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?信矣!”
13、归真反璞 [ guī zhēn fǎn pú ]
释义:归:返回;真:天然,自然;璞:蕴藏有玉的石头,也指未雕琢的玉。去掉外饰,还其本质。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归真反璞,则终身不辱。”
14、归真反朴 [ guī zhēn fǎn pǔ ]
释义: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。同“归真反璞”。
出处:朱自清《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》:“他(鲁迅)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‘归真反朴’的主张。”
15、憨状可掬 [ hān zhuàng kě jū ]
释义:可掬:可以用手捧取。形容顽皮娇痴、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。招人喜爱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种梨》:“乡人馈馈,憨状可掬,其见笑于市人,有以哉。”
16、和蔼可亲 [ hé ǎi kě qīn ]
释义:和蔼:和善。态度温和,容易接近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九回:“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,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。”
17、货真价实 [ huò zhēn jià shí ]
释义:货物不是冒牌的,价钱也是实在的。形容实实在在,一点不假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但不知可有‘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’的字样没有?”
18、葫芦依样 [ hú lu yī yàng ]
释义:依样画葫芦。比喻只是模仿,缺乏创造。
出处: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三卷:“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,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。”
19、济困扶危 [ jì kùn fú wēi ]
释义:济、扶:帮助。救济贫困的人,扶助有危难的人。
出处: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三折:“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,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,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。”
20、济弱扶倾 [ jì ruò fú qīng ]
释义:弱:弱小;倾:倒塌,比喻境遇困难。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。
出处:南朝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桓公匡合,济弱扶倾。”元·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四折:“你若肯扶倾济弱,我可便回嗔作笑。”
21、解囊相助 [ jiě náng xiāng zhù ]
释义:拿出财物帮助别人。
出处:明·张岱《娘嬛文集·募修岳鄂王祠募疏》:“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,自为王所式凭。”
22、借书留真 [ jiè shū liú zhēn ]
释义:指借别人的书,抄写后留下正本,把抄本还给别人。
出处:《汉书·河间献王传》:“从民得善书,必为好写与之,留其真。”
23、救困扶危 [ jiù kùn fú wēi ]
释义:救济、扶助陷于危难的人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来生债》第四折:“则为我救困扶危,疏财仗义。”
24、烈火见真金 [ liè huǒ jiàn zhēn jīn ]
释义: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,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。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。
25、烂熳天真 [ làn màn tiān zhēn ]
释义:形容心地纯真,不虚伪做作。
出处:元·李伯瞻《殿前欢·省悟》曲:“闲愁心上消磨尽,烂熳天真,贤愚有几人?”
26、烂漫天真 [ làn màn tiān zhēn ]
释义:形容心地纯真,不虚伪。
出处: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九卷:“李太白着宫锦袍醉眠长安市上,纯是烂漫天真,千古岂容第二人装点此蕃举动。”
27、弄假成真 [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]
释义:本来是假装的,结果却弄成了真的。
出处:宋·邵雍《弄笔吟》:“弄假像真终是假,将勤补拙总轮勤。”
28、璞玉浑金 [ pú yù hún jīn ]
释义:比喻天然美质,未加修饰。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”
29、情真意切 [ qíng zhēn yì qiè ]
释义:指情意十分真切。
出处:清·吴乔《答万季埜诗问》:“六朝体宽无粘,韵得叶用,粘缀但情真意切,得句即佳。故‘城上草’一篇,止十三字,而意味无穷。”
30、任其自然 [ rèn qí zì rán ]
释义:任:听任;其:代词,他,它。听任人或事物自然发展。
出处: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》卷七:“大要在固脏气之外,任其自然耳。”
形容人内心单纯的词语(10个)
- 丁真永草南朝梁丁觇善隶书,陈智永善草书,当时人称“丁真永草”。后用以赞人书法之工妙。
- 三真六草真:正楷;草:草体。泛指各种书体。
- 书生气十足比喻政治上糊涂,看问题单纯、幼稚,书呆子气很足。
- 乱真不辨乱真:善于摹仿,和真的一样。摹仿能力很强,和真的放在一起,分不出真假。
- 任真自得任真:任其自然;自得:自己有所体会。凭任自己的体会。指写文章不受拘束,有自己的风格。
- 假金方用真金镀方:才。假的金子才用真真镀。比喻只有假的或劣质的东西才需装饰,以冒充真的或质量好的。
- 半伪半真伪:虚假;真:真实。一半虚伪,一半真实。指真假混杂,难以分辨。
- 善人义士善良之人,仁义之士。
- 日出而作作:劳动。太阳出来就出去劳动。指古人纯朴简单的劳动生活。
- 画里真真真真:女子名。比喻不切实际的空想或根本实现不了的幻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