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春蚕到死丝方尽 [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]
释义:丝:双关语,“思”的谐音。比喻情深谊长,至死不渝。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
2、风云际会 [ fēng yún jì huì ]
释义:风云:比喻难得的机会;际会:遇合。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。
出处:《周易·乾·文言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万物睹。”汉·王充《论衡·偶会》:“良辅超拔于际会。”
3、古往今来 [ gǔ wǎng jīn lái ]
释义:从古到今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往古今来谓之宙,四方上下谓之宇。”
4、豪情壮志 [ háo qíng zhuàng zhì ]
释义:豪迈的情感,远大的志向。
出处:茅盾《温故以知新》:“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,然而豪情壮志,更见坚强。”
5、恍然大悟 [ huǎng rán dà wù ]
释义:恍然:猛然清醒的样子;悟:心里明白。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
6、艰难险阻 [ jiān nán xiǎn zǔ ]
释义:前进道路上的困难、危险和障碍。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险阻艰难备尝之矣。”
7、九死一生 [ jiǔ sǐ yī shēng ]
释义: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。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,情况十分危急。
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刘良注:“虽九死无一生,未足悔恨。”
8、脍炙人口 [ kuài zhì rén kǒu ]
释义: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。指美味人人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。
出处:五代·王定宝《唐摭言·海叙不遇》:“如‘水声常在耳,山色不离门’,又‘扫地树留影,拂床琴有声’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
9、老生常谈 [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]
释义:老书生经常说的话。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辂传》:“此老生之常谈。”
10、排山倒海 [ pái shān dǎo hǎi ]
释义:推开高山,翻倒大海。形容力量强盛,声势浩大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齐纪高宗建武二年》:“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,步骑数十万,南临瓜步,诸郡尽降。”宋·杨万里《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》:“病势初来敌颇强,排山倒海也难当。”
11、巧夺天工 [ qiǎo duó tiān gōng ]
释义:夺:胜过。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。形容技艺十分巧妙。
出处:元·赵孟頫《赠放烟火者》诗:“人间巧艺夺天工,炼药燃灯清昼同。。”
13、热情洋溢 [ rè qíng yáng yì ]
释义: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。
出处:曹靖华《罗汉岭前吊秋白》:“对全世界来说,这些热情洋溢的报导,正是拨云雾而见青天啊!”
14、人生自古谁无死 [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 ]
释义: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,但应死得有价值。
出处:宋·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诗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
15、沈腰潘鬓 [ shěn yāo pān bìn ]
释义:形容姿态、容貌美好(特指男子)。
出处:南·李煜《破阵子》词:“一旦归为臣虏,沈腰潘鬓消磨。”
16、四面八方 [ sì miàn bā fāng ]
释义: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?”
17、四通八达 [ sì tōng bā dá ]
释义: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。形容交通极便利。也形容通向各方。
出处:《子华子·晏子问党》:“其途之所出,四通而八达,游士之所凑也。”
18、山重水复 [ shān zhòng shuǐ fù ]
释义:指山峦重迭,水流盘曲。
出处:宋·陆游《游山西村》诗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
19、天下无敌 [ tiān xià wú dí ]
释义:普天之下,没有敌手。形容战无不胜,没有对手。
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夫国君好仁,天下无敌。”
20、脱口而出 [ tuō kǒu ér chū ]
释义:不经考虑,随口说出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八回:“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,大约一部之中,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,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?”
21、万里长征 [ wàn lǐ cháng zhēng ]
释义:征:远行。上万里路的远行。形容极摇远的征程。
出处:唐·王昌龄《出塞》诗: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”
22、万水千山 [ wàn shuǐ qiān shān ]
释义:万道河,千重山。形容路途艰难遥远。
出处:唐·张乔《寄维阳故人》诗:“离别河边绾柳条,千山万水玉人遥。”
23、无出其右 [ wú chū qí yòu ]
释义:出:超出;右:上,古代以右为尊。没有能超过他的。
出处: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:“上尽召见,与语,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贤赵臣田叔、孟舒等十人,如见与语,汉庭臣无能出其右者。”
24、望其项背 [ wàng qí xiàng bèi ]
释义:项:颈的后部。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。比喻赶得上。
出处:清·汪琬《与周处士书》:“言论之超卓雄伟,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,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。”
25、闲情逸致 [ xián qíng yì zhì ]
释义:逸:安闲;致:情趣。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百回:“此时四处兵荒马乱,朝秦暮楚,我勉强做了一部《旧唐书》,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。”
26、行藏用舍 [ xíng cáng yòng shě ]
释义:行:做,实行。藏;退隐。用:任用。舍:不用。
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。”
27、一气呵成 [ yī qì hē chéng ]
释义:一口气做成。形容文章结构紧凑,文气连贯。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,迅速不间断地完成。
出处: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近体中》:“若‘风急天高’,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,一句之中字字皆律,而实一意贯串,一气呵成。”
28、一去不复返 [ yī qù bù fù fǎn ]
释义:一去就不再回来了。
出处: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
29、一泻千里 [ yī xiè qiān lǐ ]
释义:泻:水往下直注。形容江河奔流直下,流得又快又远。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。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赠从弟宣州长史昭》诗:“长川豁中流,千里泻吴会。”宋·陈亮《与辛幼安殿撰书》:“大江在河,一泻千里。”
30、异曲同工 [ yì qǔ tóng gōng ]
释义:工:细致,巧妙;异:不同的。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。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,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异曲。”
形容七律诗写的好的词语大全(6个)
- 七言律诗1.诗体名。每首八句,每句七字,平仄﹑对仗及用韵,都有一定格律。
- 上天下地上面至于天,下而至于地。形容范围广阔,没有限制。多用以形容说话、写文章内容非常空阔广泛。
- 世路风波世路:生活道路;风波:各种矛盾。指生活中充满各种矛盾。
- 山河破碎形容国土失陷分割,破败残缺。
- 机中锦字1.指晋窦滔妻苏蕙所作织锦回文《璇玑图》。滔仕苻坚为秦州刺史,获罪远徙流沙,蕙作回文七言诗织于锦上以寄滔,辞甚凄楚。
- 飞流直下飞流:指瀑布;直下:垂直泻下。瀑布垂直泻下。形容瀑布垂直泻下的壮观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