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背信弃义 [ bèi xìn qì yì ]
释义:背:违背;信:信用;弃:扔掉;义:道义。违背诺言,不讲道义。
出处:《北史·周纪下·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2、背义负信 [ bèi yù fù xìn ]
释义:指背弃道义,不守信用。
出处:见“背信弃义”。
3、不仁不义 [ bù rén bù yì ]
释义:仁:仁爱;义:道义。不讲仁德,不讲道义。形容品性卑劣、残忍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大学三》:“害人与穿窬,因为不仁不义。”
4、春秋无义战 [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]
释义: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。也泛指非正义战争。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孟子曰:‘春秋无义战。’”
5、词严义密 [ cí yán yì mì ]
释义:措词严谨,道理周密。
出处:《剪灯馀话·幔亭遇仙录》:“宋朝诸儒所述,皆明白正大,词严义密,无馀蕴。”
6、词言义正 [ cí yán yì zhèng ]
释义:词:言词,语言。义:道理。言辞严厉,义理正大。
出处:宋·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”
7、大仁大义 [ dà rén dà yì ]
释义:形容为人宽厚,尊崇仁义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至于刘琮降(曹)操,豫州(刘备)实不知;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,此真大仁大义也。”
8、大义凛然 [ dà yì lǐn rán ]
释义:大义:正义;凛然:严肃、或敬畏的样子。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,令人敬畏。
出处: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十:“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,上配天皇;条高后擅政之年,下系中宗,大义凛然。”
9、大义灭亲 [ dà yì miè qīn ]
释义:大义:正义,正道;亲:亲属。为了维护正义,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,使受到应得的惩罚。
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大义灭亲,其是之谓乎。”
10、道义之交 [ dào yì zhī jiāo ]
释义:交:交情,友谊。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。指互相帮助,互相支持的朋友。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38回:“道义之交,只此已足,何必更为介介。”
11、断章取义 [ duàn zhāng qǔ yì ]
释义:断:截断;章:音乐一曲为一章。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,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。指引用与原意不符。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赋诗断章,余取所求焉。”
12、多行不义必自毙 [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]
释义:坏事干多了,结果是自己找死。
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”
13、多情多义 [ duō qíng duō yì ]
释义:指重情谊。
出处:《品花宝鉴》第三回:“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、多情多义的人。”
14、恩断义绝 [ ēn duàn yì jué ]
释义:恩:恩情;义:情义。感情破裂。多指夫妻离异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三折:“咱两个思断义绝,花残月缺,再谁恋锦帐罗帏。”
15、反经合义 [ fǎn jīng hé yì ]
释义:虽违背常道,但仍合于义理。
出处:《北史·尔朱荣传》:“荣女先为明帝嫔,欲上立为后,帝疑未决。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:‘昔文公在秦,怀嬴入侍。事有反经合义,陛下独何疑焉?”
16、负德背义 [ fù dé bèi yì ]
释义:犹言负恩背义。
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四回:“[申侯]今又以国媚楚,使子之君,负德背义,自召干戈,祸及民社。”
17、顾名思义 [ gù míng sī yì ]
释义:顾:看;义:意义,含义。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昶传》:“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”
18、干名犯义 [ gàn míng fàn yì ]
释义:干犯名教和道义。
出处: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调美》:“谁想不前不后,刚刚是太老爷的同年。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。这样干名犯义的事,如何做得!”
19、高义薄云天 [ gāo yì báo yún tiān ]
释义: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。后形容人很讲义气。同“高义薄云”。
出处: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英辞润金石,高义薄云天。”
20、割恩断义 [ gē ēn duàn yì ]
释义:舍弃恩德,断绝道义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六回:“自桃园缔盟,誓以同死;今何中道相违,割恩断义?”
21、孤文只义 [ gū wén zhī yì ]
释义:指零碎的文字材料。
出处:清·龚自珍《〈春秋决事比〉自序》:“斯时通古今者起,以世运如是其殊科,王与霸如是其殊统;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,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;……竹帛烂,师友断,疑信半;为立德、适道、达权之君子,若此其难也。”
22、假仁假义 [ jiǎ rén jiǎ yì ]
释义:伪装仁慈善良。
出处:《朱子全书·历代一·唐》:“汉高祖私意分数少,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。”
23、见利思义 [ jiàn lì sī yì ]
释义:看到货财,要想到道义。
出处:《论语·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
24、见利忘义 [ jiàn lì wàng yì ]
释义: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出处: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25、绝仁弃义 [ jué rén qì yì ]
释义:绝、弃:放弃。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,回复到人的本性。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,绝仁弃义,民复孝德。”
26、瘠义肥辞 [ jí yì féi cí ]
释义: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。
出处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风骨》:“捶子坚而难移,结响凝而不滞,此风骨之力也。若瘠义肥辞,繁杂失统,则无骨之征也。”
27、计行虑义 [ jì xíng lǜ yì ]
释义:计:计策。行:实施。虑:考虑。义:道义。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。
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:“君子计行虑义,小人计行其利。”
28、见义当为 [ jiàn yì dāng wéi ]
释义: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。同“见义必为”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四折:“赵实见义当为,不行邪径,就加你为吉阳县令。”
29、见义敢为 [ jiàn yì gǎn wéi ]
释义:看到正义的事,就勇敢地去做。同“见义勇为”。
出处:宋·曾巩《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》:“为吏明悟敏捷,见义敢为,不少屈以求合。”
30、居仁由义 [ jū rén yóu yì ]
释义:内心存仁,行事循义。
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》:“居仁由义,大人之事备矣。”
义的词语有哪些词语(5个)
- 伤廉愆义伤廉:损害廉洁;愆:丧失。指某种行为损害廉洁,丧失道义。
- 士穷见节士:读书人;穷:困窘;节:节操。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。
- 士穷见节义士:读书人;穷:困窘;节义:节操,气节。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。
- 渐仁摩义渐:浸润;摩:磨砺。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。
- 焚契市义1.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