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耻下问 [ bù chǐ xià wèn ]
释义: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,而不觉得不好意思。
出处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
2、不骄不躁 [ bù jiāo bù zào ]
释义:不骄傲,不急躁。
出处:毛泽东《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(行动和作战)和团结人民的政策,不犯大错误,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,是完全有办法的。”
3、不矜不伐 [ bù jīn bù fá ]
释义:矜、伐:自夸自大。不自经为了不起,不为自己吹嘘。形容谦逊。
出处: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;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”
4、不露圭角 [ bù lù guī jiǎo ]
释义:圭角:圭玉的棱角。比喻才干不外露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张子野墓志铭》:“遇人浑浑,不见圭角。”
5、以礼相待 [ yǐ lǐ xiāng dài ]
释义:用应有的礼节接待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八十九回:“赵枢密留住禇坚,以礼相待。”
6、功薄蝉翼 [ gōng bó chán yì ]
释义: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。形容功劳很小。常用作谦词。
出处:汉·蔡邕《让高阳乡侯章》:“臣事轻葭莩,功薄蝉翼。”
7、功成不居 [ gōng chéng bù jū ]
释义:居:承当,占有。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,不去占为己有。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二章: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不居。”
8、好问则裕 [ hào wèn zé yù ]
释义:好:喜欢;裕:富裕。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,学识就会渊博精深。
出处:《尚书·汤诰》:“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。”
9、骄傲自满 [ jiāo ào zì mǎn ]
释义:看不起别人,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。
出处:宋·王明清《挥麈后录》卷八:“既登宥密,颇骄傲自满。”
10、戒骄戒躁 [ jiè jiāo jiè zào ]
释义: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。
出处: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戒骄戒躁,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。”
11、敬贤礼士 [ jìng xián lǐ shì ]
释义:礼:以礼相待,尊重。士:古时称有学问的人。尊重品德高尚、学识出众的人。
出处: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实子安逊,学尚明察,敬贤爱士,以秀才为郎中。”
12、礼贤下士 [ lǐ xián xià shì ]
释义: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,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李勉传》:“其在朝廷,鲠亮廉介,这宗臣表,礼贤下士有始终,尝引李巡、张参在幕府。”
14、谦谦君子 [ qiān qiān jūn zǐ ]
释义: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。
出处:《易·谦》:“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”
15、谦虚谨慎 [ qiān xū jǐn shèn ]
释义:谦虚:虚心;谨慎:慎重小心。虙待人,小心办事。
出处:《晋书 张宾载记》:“封濮阳侯,任遇优显,宠冠当时,而谦虚敬慎,开襟下士。”
16、谦恭下士 [ qiān gōng xià shì ]
释义: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。
出处:《汉书·韦玄成传》:“少好学,修父业,尤谦逊下士。”
17、谦虚敬慎 [ qiān xū jìng shèn ]
释义:形容人虚心礼让,小心谨慎。同“谦虚谨慎”。
出处:《晋书·张宾载记》:“封濮阳侯,任遇优显,衣冠当时,而谦虚敬慎,开襟下士。”
19、深藏若虚 [ shēn cáng ruò xū ]
释义:虚:无。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,好象没有这东西一样。比喻人有真才实学,但不爱在人前卖弄。
出处:《史记·老庄申韩列传》:“吾闻之,良贾深藏若虚,君子盛德,容貌若愚。”
20、天外有天 [ tiān wài yǒu tiān ]
释义: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。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,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。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。亦作“山外有山”、“峰外有峰”
出处:《敦煌曲·何满子四首》其四:“金河一去路千千,欲到天边更有天。”
21、温柔敦厚 [ wēn róu dūn hòu ]
释义:温柔:温和柔顺;敦厚:厚道。原指态度温和,朴实厚道。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。
出处:《礼记·经解》:“温柔敦厚,《诗》教也。”
22、温文尔雅 [ wēn wén ěr yǎ ]
释义:温文:态度温和,有礼貌;尔雅:文雅。形容人态度温和,举动斯文。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,做事不大胆泼辣,没有闯劲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陈锡九》:“此名士之子,温文尔雅,乌能作贼?”
23、闻过则喜 [ wén guò zé xǐ ]
释义:过:过失;则:就。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,表示欢迎和高兴。指虚心接受意见。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。”
24、洗耳恭听 [ xǐ ěr gōng tīng ]
释义: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
出处: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请大王试说一遍,容小官洗耳恭听。”
25、相敬如宾 [ xiāng jìng rú bīn ]
释义:形容夫妻互相尊敬,象对等宾客一样。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臼季使过冀,见冀缺耨,其妻 之,敬 ,相待如宾。”
26、小心谨慎 [ xiǎo xīn jǐn shèn ]
释义:形容言行慎重,不敢疏忽。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出入禁闼二十余年,小心谨慎,未尝有过。”
27、虚怀若谷 [ xū huái ruò gǔ ]
释义:虚:谦虚;谷:山谷。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。形容十分谦虚,能容纳别人的意见。
出处:《老子》:“敦兮其若朴,旷兮其若谷。”
28、逊志时敏 [ xùn zhì shí mǐn ]
释义:谦虚好学,时刻策励自己。
出处:《尚书·说命下》:“惟学逊志,务时敏,厥修乃来。”
29、移樽就教 [ yí zūn jiù jiào ]
释义:樽:古代盛酒器;就:凑近。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,以便请教。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。
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4回:“名九公道:'也罢,我们移樽就教罢。'”
30、自知之明 [ zì zhī zhī míng ]
释义:自知:自己了解自己;明:看清事物的能力。指了解自己的情况,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三十三章:“知人者智也,自知者明也。”
形容极为谦虚的四字词语(7个)
- 克恭克顺克:能够。能够恭敬而顺从,一点也不执拗。
- 屈尊敬贤放下架子。用尊敬的态度来对待有贤德的人。
- 屈己待人委屈自己,以礼待人。形容谦虚、忍让的好品行。
- 情礼兼到情感和礼节同时表露出来。形容真诚有理。
- 扫径以待径:小路;待:等待。洒扫庭院的小路,准备欢迎客人的到来。
- 扫榻以迎榻:床。把床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。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。
- 泰而不骄态度舒泰而不骄傲。也指有地位、有权势后不骄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