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博大精深 [ bó dà jīng shēn ]
释义:博:广,多。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。
出处:明·姜世昌《〈逸周书〉序》:“迄今读书,若揭日月而行千载,其博大精深之旨,非晚世学者所及。”
2、秉文兼武 [ bǐng wén jiān wǔ ]
释义:犹言能文能武。
出处:唐·牛肃《纪闻·吴保安》:“李将军秉文兼武,受命专征。”
3、秉文经武 [ bǐng wén jīng wǔ ]
释义:执掌文事,经营武备。
出处:南朝·梁·沈约《王亮等封侯诏》:“秉文经武,任惟腹心。”
4、不直一文 [ bù zhí yī wén ]
释义:鄙视之词,犹言毫无价值。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。
出处: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四:“士大夫若爱一文,不直一文。”
5、才兼文武 [ cái jiān wén wǔ ]
释义: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:“熹平四年,九江蛮反,四府选植才兼文武,拜九江太守。”
6、地下修文 [ dì xià xiū wén ]
释义:旧指有才文人早死。
出处: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八引王隐《晋书》:“韶言天上及地下事,亦不能悉知也。颜渊、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。”
7、断发文身 [ duàn fà wén shēn ]
释义:剪短头发,身上刺着花纹。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。
出处: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:“大伯端委以治周礼,仲雍嗣之,断发文身,祼以为饰,岂礼也哉。”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东方曰夷,被发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”
8、繁文缛节 [ fán wén rù jié ]
释义:文:规定、仪式;缛:繁多;节:礼节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“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9、分文不取 [ fēn wén bù qǔ ]
释义:一个钱也不要。比喻不计报酬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9卷:“懒龙分文不取,也不问多少,尽数与了贫儿。”
10、放纵不拘 [ fàng zòng bù jū ]
释义:指恣意行事,不受约束。同“放纵不羁”。
出处:《汉书·游侠传·陈遵》:“竦博学通达,以谦俭自守,而遵放纵不拘,操行虽异,然相亲友。”
11、黼黻文章 [ fǔ fú wén zhāng ]
释义: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。泛指华美鲜艳的色彩。
出处:《荀子非相》:“故赠人以言,重于金石珠玉;观人以言,美于黼黻文章。”
12、古色古香 [ gǔ sè gǔ xiāng ]
释义: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。
出处:宋 陆游《小室》:“窗几穷幽致,图书发古香。”
13、官样文章 [ guān yàng wén zhāng ]
释义: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。比喻光注意形式,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,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。
出处:宋·吴处厚《青箱杂记·文章官样》:“王安国曰:‘文章格调须是官样。’”
14、广文先生 [ guǎng wén xiān sheng ]
释义:①唐杜甫称郑虔为“广文先生”。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。
出处:据《新唐书·郑虔传》载,玄宗爱郑虔才,为置广文馆,以之为博士。唐·杜甫《醉时歌》:“诸公衮衮登台省,广文先生官独冷;早第纷纷厌梁肉,广文先生饭不足。”
15、膏粱文绣 [ gāo liáng wén xiù ]
释义: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。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。
出处:语本《孟子 ·告子上》:“《诗》云:‘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’言饱乎仁义也,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;令闻广誉施于身,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。”岐注:“膏粱,细粱如膏者也;文绣,绣衣服也。
16、孤文只义 [ gū wén zhī yì ]
释义:指零碎的文字材料。
出处:清·龚自珍《〈春秋决事比〉自序》:“斯时通古今者起,以世运如是其殊科,王与霸如是其殊统;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,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;……竹帛烂,师友断,疑信半;为立德、适道、达权之君子,若此其难也。”
17、横槊赋诗 [ héng shuò fù shī ]
释义:槊:长矛;赋:吟。横着长矛而赋诗。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,固一世之雄也。”
18、回文织锦 [ huí wén zhī jǐn ]
释义:比喻有关相思的绝妙诗文。
出处:典出《晋书·列女传·窦滔妻苏氏》:“窦滔妻苏氏,始平人也,名蕙,字若兰。善属文。滔,苻坚时为秦州刺史,被徙流沙,苏氏思之,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。宛转循环以读之,词甚凄惋,凡八百四十字。”
19、矫若惊龙 [ jiǎo ruò jīng lóng ]
释义:矫:矫健。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,或舞姿婀娜。
出处: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尤善隶书,为古今之冠,论者称其笔势,以为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。”
20、力透纸背 [ lì tòu zhǐ bèi ]
释义:形容书法刚劲有力,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。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,词语精练。
出处:唐·颜真卿《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》:“当其用锋,常欲使其透过纸背,此成功之极也。”
21、潘文乐旨 [ pān wén lè zhǐ ]
释义: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。
出处: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,将让尹,请潘岳为表。岳曰:‘当得君意。’广乃作二百句语,述己之志。岳因取次比,便成名笔。时人咸云:‘若广不假岳之笔,岳不取广之旨,无以成斯美也。’”
22、片文只事 [ piàn wén zhī shì ]
释义: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。
出处:《宋书·志序》:“司马迁制一家之言,始区别名题,至乎礼仪刑政,有所不尽,乃于纪传之外,创立八书,片文只事,鸿纤备举。”
23、旁文剩义 [ páng wén shèng yì ]
释义:次要的文字和内容。
24、深文附会 [ shēn wén fù huì ]
释义: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。同“深文傅会”。
出处:《明史·徐石麟传》:“当是时,帝以威刑驭下,法官引律,大抵深文附会,予重比。”
25、圣神文武 [ shèng shén wén wǔ ]
释义: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。
出处:《书·大禹谟》:“帝德广运,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
26、市民文学 [ shì mín wén xué ]
释义:封建社会后期,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。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,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。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。
27、斯斯文文 [ sī sī wén wén ]
释义:形容举目文雅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,乍见了你这破落户,还被人笑话死了呢。”
28、遂非文过 [ suí fēi wén guò ]
释义:饰非文过。掩饰错误和过错。
出处:汉荀悦《汉纪·昭帝纪》:“遂非文过,知而不改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今之君子,岂徒顺之,又从为之辞。”
29、同文共规 [ tóng wén gòng guī ]
释义:比喻国家统一。同“同文共轨”。
出处:南朝·梁·江淹《恨赋》:“削平天下,同文共规。”
30、温文尔雅 [ wēn wén ěr yǎ ]
释义:温文:态度温和,有礼貌;尔雅:文雅。形容人态度温和,举动斯文。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,做事不大胆泼辣,没有闯劲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陈锡九》:“此名士之子,温文尔雅,乌能作贼?”
形容文字霸气的词语有哪些(4个)
- 孔壁古文相会在孔子住宅墙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。今泛指古字或汉代以前的文字。
- 守文持正守:遵守;文:法度;持正:坚持正道。指遵守法度,坚持正道。
- 巧思成文巧思:灵活、精巧而又高妙的构想、设计;成文:写成文章。用灵活精巧而高妙的构思,写成一部名作。
- 文案孔目1.文书与档案的条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