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假公济私 [ jiǎ gōng jì sī ]
释义:假借公家的名义,谋取私人的利益。
出处:《汉书·杜业传》:“方进终不举白,专作威福,阿党所厚,排挤英俊,托公报私,横厉无所畏忌。”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2、违法乱纪 [ wéi fǎ luàn jì ]
释义:违犯法令,破坏纲纪。
出处:任斌武《无声的浩歌》:“毫无疑问,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瞒下,弄虚作假的违法乱纪事件。”
3、徇私舞弊 [ xùn sī wǔ bì ]
释义:徇:曲从;舞:舞弄,耍花样。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八十三回:“谁想这伙官员,贪滥无厌,徇私作弊,克减酒肉。”
4、徇私作弊 [ xùn sī zuò bì ]
释义:为了私情而弄虚作假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三回:“谁想这伙官员,贪滥无厌,徇私作弊,克减酒肉。”
5、真凭实据 [ zhēn píng shí jù ]
释义:确凿的凭据。
出处: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五回:“我本是个安分良民,人家说我私贬鸦片,都是雠扳,没有什么真凭实据。”
6、赃污狼藉 [ zāng wū láng jí ]
释义:指贪污受贿,行为不检,名声败坏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武帝纪》:“长吏多阿附贵戚,赃污狼藉。”
7、捉贼见赃 [ zhuō zéi jiàn zāng ]
释义:脏:偷盗或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。捉盗贼必须看到赃物。指必须要有真凭实据。
出处:元·李文尉《燕青博鱼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:‘捉贼见脏,捉奸见双。’燕大,你既要拿奸,如今还我奸夫来便罢。”
8、贪赃枉法 [ tān zāng wǎng fǎ ]
释义:赃:赃物;枉:歪曲,破坏。贪污受贿,违犯法纪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:“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,贪赃坏法饮酒非为。”
9、贪墨成风 [ tān mò chéng fēng ]
释义:墨:不洁;贪墨:官吏受贿。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。形容吏治腐败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贪以败官为墨。”
10、招摇撞骗 [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]
释义:撞骗:寻机骗人。假借名义,进行蒙骗欺诈。
出处:《清会典事例·七四八·刑部·吏律职制》:“学臣应用员役,傥有招摇撞骗及受贿传递等弊,提调官不行访拿究治者,亦交部议处。”
11、赃私狼藉 [ zāng sī láng jí ]
释义:指贪污受贿,行为不检,名声败坏。
出处:《晋书·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[茹千秋]其子寿龄为乐安令,赃私狼藉,畏法奔逃,竟无罪恶罚,傲然还县。”
13、清正廉洁 [ qīng zhèng lián jié ]
释义:品行端正,为人正直廉洁。
出处:陆文夫《上山的和下山的》:“因为有很多人开始时都是想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官,天长日久之后就忘记了初衷。”
14、饱其私囊 [ bǎo qí sī náng ]
释义:饱:满足;囊:口袋。指非法侵吞钱财,装入自己腰包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3回:“他又并不将此款归入公家,一律饱其私囊。”
15、贪滥无厌 [ tān làn wú yàn ]
释义:厌:满足。乱贪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3回:“谁想这伙官员,贪滥无厌,徇私作弊,克减酒肉。”
16、贪污受贿 [ tān wū shòu huì ]
释义: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
出处:邓小平《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》:“盗窃国家财产,贪污受贿,这是现钱买卖,清清楚楚,不容易搞错。”
形容贿赂的词语有哪些(1个)
- 贪赃纳贿贪赃: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家或他人的财物;纳:接受;贿:贿赂。指利用职权,贪污受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