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百花齐放 [ bǎi huā qí fàng ]
释义:形容百花盛开,丰富多彩。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。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,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。”
2、百鸟朝凤 [ bǎi niǎo cháo fèng ]
释义:朝:朝见;凤:凤凰,古代传说中的鸟王。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,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。
出处:宋·李昉等《太平御览》九百一十五卷引《唐书》:“海州言凤见于城上,群鸟数百随之,东北飞向苍梧山。”
3、笨鸟先飞 [ bèn niǎo xiān fēi ]
释义: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,做事比别人先动手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第一折:“我和你有个比喻:我似那灵禽在后,你这等坌(笨)鸟先飞。”
4、比翼双飞 [ bǐ yì shuāng fēi ]
释义:比翼:翅膀挨着翅膀。双飞:成双的并飞。比喻夫妻情投意合,在事业上并肩前进。
出处:《尔雅·释地》:“南方有比翼鸟焉,不比不飞,其名谓之鹣鹣。”
5、坌鸟先飞 [ bèn niǎo xiān fēi ]
释义: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,怕赶不上别人,抢先动手。多用作谦词。同“笨鸟先飞”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第一折:“[三末云]:二哥,你得了官也。我和你有个比喻,我似那灵禽在后,你这等坌鸟先飞。”
6、池鱼笼鸟 [ chí yú lóng niǎo ]
释义:池里的鱼,笼里的鸟。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。
出处:晋·潘岳《秋兴赋》:“譬犹池鱼笼鸟,有江湖山薮之思。”
7、蚕丛鸟道 [ cán cóng niǎo dào ]
释义:指险绝的山路。
出处:清·戴名世《纪红苗事》:“开其蚕丛鸟道,通其百工技艺。”
8、德高望重 [ dé gāo wàng zhòng ]
释义:德:品德;望:声望。道德高尚,名望很大。
出处:《晋书·简文三子传》:“元显因讽礼官下仪,称已德隆望重,既录百揆,内外群僚皆应尽敬。”
9、杜鹃啼血 [ dù juān tí xuě ]
释义:传说杜鹃昼夜悲鸣,啼至血出乃止。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。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其间旦暮闻何物?杜鹃啼血猿哀鸣。”
10、飞鸟惊蛇 [ fēi niǎo jīng shé ]
释义:像飞鸟入林,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。形容草书自然流畅。
出处:《法书苑》:“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,曾自题一联:‘飞鸟入林,惊蛇入草。’”
11、飞鸟依人 [ fēi niǎo yī rén ]
释义:依:依恋。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。比喻依附权贵。亦比喻小孩、少女娇小柔顺,可亲可受的情态。
出处:宋·阙名《宋季三朝正要·二·理宗淳祐四年》:“今嵩之父死如路人,方经营内引,摇尾乞怜,作飞鸟依人之态。”
12、凤鸣朝阳 [ fèng míng zhāo yáng ]
释义:朝阳:早晨的太阳。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。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;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
13、龟文鸟迹 [ guī wén niǎo jì ]
释义:指古代的象形文字。
出处:唐·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第七卷:“颉首四目,通于神明,仰观奎星圆曲之势,俯察龟文鸟迹之象,博彩众美,合而为字,是曰古文。”
14、花红柳绿 [ huā hóng liǔ lǜ ]
释义:红红的花,绿绿的柳条。形容颜色鲜艳纷繁
出处:五代·前蜀·魏承班《生查子》词:“花红柳绿间晴空。”
15、花香鸟语 [ huā xiāng niǎo yǔ ]
释义:鸟语:鸟鸣如同讲话一般。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八回:“云雾渐淡,日色微明,四面也有人烟来往,各处花香鸟语,颇可盘桓。”
16、鹄形鸟面 [ hú xíng niǎo miàn ]
释义:指饥疲瘦削的样子。
出处:明归有光《送宋知县序》:“岁复荐饥,侯加意抚恤,向之逃亡者,鹄形鸟面,争出供役。”
17、寒蝉僵鸟 [ hán chán jiāng niǎo ]
释义: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。比喻默不作声的人。
出处:清·李渔《慎鸾交·心归》:“诗朋同游胜景,怎做得寒蝉僵鸟,反舌无声!”
18、活蹦乱跳 [ huó bèng luàn tiào ]
释义:欢蹦乱跳,活泼、欢乐,生气勃勃的样子。
出处: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。”
19、坚定不移 [ jiān dìng bù yí ]
释义:稳定坚强,毫不动摇。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记·文宗开成五年》:“推心委任,坚定不移,则天下何忧不理哉!”
20、娇小玲珑 [ jiāo xiǎo líng lóng ]
释义:形容身材小巧、伶俐可爱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衾里面,紧贴身朝外睡着个娇小玲珑的妙人儿。”
21、惊弓之鸟 [ jīng gōng zhī niǎo ]
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22、倦鸟知还 [ juàn niǎo zhī huán ]
释义: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;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。
出处:晋·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
23、鸾翔凤集 [ luán xiáng fèng jí ]
释义:比喻优秀的人才汇聚到一起。
出处:晋·傅咸《申怀赋》:“穆穆清禁,济济群英。鸾翔凤集,羽仪上亲。”
24、笼鸟池鱼 [ lóng niǎo shi yú ]
释义:关在笼里的鸟,养在池中的鱼。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。
25、笼鸟槛猿 [ lóng niǎo jiàn yuán ]
释义:笼中鸟槛中猿。比喻受拘禁没有自由的人。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》诗:“笼鸟槛猿俱未死,人间相见是何年!”
26、默不作声 [ mò bù zuò shēng ]
释义:一句话也不说。
出处:朱自清《不知道》:“固然他有时也可以‘默不作声’,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,‘不能奉告’或‘不便奉告’。”
27、木干鸟栖 [ mù gàn niǎo qī ]
释义:指鸟栖树上,至树干枯也不离去。比喻行事坚定不移。
出处: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外篇》:“身不敢饮食,拥辕执轺,木干鸟栖,袒肉暴骸。”
28、能说会道 [ néng shuō huì dào ]
释义:形容很会讲话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:“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,又长了一张巧嘴,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,在人跟前能说惯道,抓尖要强。”
29、鸟革翚飞 [ niǎo gé huī fēi ]
释义:革:鸟张翅;翚:羽毛五彩的野鸡。如同鸟儿张开双翼,野鸡展翅飞翔一般。旧时形容宫室华丽。
出处: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如鸟斯革,如翚斯飞。”
30、鸟尽弓藏 [ niǎo jìn gōng cáng ]
释义:鸟没有了,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。比喻事情成功之后,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。
出处: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蜚(飞)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
形容鸟叫的四词语字(1个)
- 象形文字1.指摹拟实物形状而造的文字。每个字有固定的读法,跟没有固定读法的图画文字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