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大全

惊遽

 [  jīnɡ jù  ]

基本释义

  • jīnɡ jù
  • ㄐ一ㄥ ㄐㄨˋ
  • 驚遽
  • nyiy hgep

词典解释

⒈  由于突然的刺激而恐慌。

惊遽而起。

stunned and flurried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惊懅”。惊慌焦急。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有顷,又白 王符 在门。

规(皇甫规 )素闻 符 名,乃惊遽而起,衣不及带,屣履出迎。”
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徐登》:“炳(赵炳 )乃故升茅屋,梧鼎而爨,主人见之惊懅。”
清 朱之瑜 《与王民则书》之三:“此时宰相 源公 就国,适遇水灾,惊遽无可适议,不得已勉从彼言。”
王世镇 《枪》:“只见那短枪的抖动,弹壳的飞舞……人的惊遽地嘶哑声,搅成一片残醒惊险的场面。”

国语辞典解释

⒈  惊慌恐惧。

《后汉书·卷四九·王符传》:「规素闻符名,乃惊遽而起,衣不及带,屣履出迎。」
明·孟称舜《桃花人面·第四出》:「看你神思昏迷,语言惊遽。」

近义词、反义词

    翻译

    词语拆字

    『惊遽』(jing|ju|)同音词

    • 旌举1.表彰举荐。
    • 静居1.安静地闲居。 2.谓隐居静修。
    • 静局1.和谐恬静的场面。
    • 兢惧1.戒慎恐惧;惶恐。
    • 惊沮1.犹惊惧。
    • 惊惧1.亦作"惊戄"。 2.惊慌害怕。
    • 惊懅1.见"惊遽"。
    • 儆惧1.戒惧;警惕和畏惧。
    • 京局1.宋时指中央机构各部门,又称百司。 2.指清代铸钱机构宝泉局及宝源局。
    • 京剧我国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。清中叶以来,以西皮、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调、汉调相继进入北京,徽汉合流演变为北京皮黄戏,即京剧。也叫京戏。
    (0)
    纠错/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