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大全

三经

 [  sān jīnɡ  ]

基本释义

  • sān jīnɡ
  • ㄙㄢ ㄐ一ㄥ
  • 三經
  • dg x

词典解释

⒈  谓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
⒉  儒家的三部经书。指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。

⒊  儒家的三部经书。指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周礼》。王安石曾撰《毛诗义》、《尚书义》、《周官新义》,合称《三经新义》。

⒋  儒家的三部经书。指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。《宋史·艺文志一》有刘元刚《三经演义》,清黄丕烈辑《三经音义》,均指上述三书。

⒌  指《诗》六义中的赋、比、兴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八十:“三经是赋、比、兴,是做诗底骨子。”一说指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
《管子·版法》:“凡将立事,正彼天植,风雨无违,远近高下,各得其嗣。三经既飭,君乃有国。”
郭沫若 集校:“三经,谓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‘正彼天植’,地利也;‘风雨无违’,天时也;‘远近高下各得其嗣’,人和也。”

⒉  儒家的三部经书。指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。

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下》:“是故圣人重之,载于三经。”
颜师古 注:“谓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。”

⒊  儒家的三部经书。指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周礼》。 王安石 曾撰《毛诗义》、《尚书义》、《周官新义》,合称《三经新义》。

宋 叶绍翁 《四朝闻见录·制科词赋三经宏博》:“词赋既罢,而士之所习者皆三经。所谓三经者,又非圣人之意,惟用 安石 之説以增广之,各有套括。”

⒋  儒家的三部经书。指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。 《宋史·艺文志一》有 刘元刚 《三经演义》, 清 黄丕烈 辑《三经音义》,均指上述三书。

⒌  指《诗》六义中的赋、比、兴。

《朱子语类》卷八十:“三经是赋、比、兴,是做诗底骨子。”
一说指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。 鲁迅 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二篇:“风、雅、颂以性质言:风者,闾巷之情诗,雅者,朝廷之乐歌;颂者,宗庙之乐歌也。是为《诗》之三经。”

近义词、反义词

    翻译

    词语拆字

    『三经』(san|jing|)同音词

    • 三旌1.指公﹑侯﹑伯三公。 2.三面旌旗。
    • 三精1.谓日﹑月﹑星。
    • 三景1.谓日﹑月﹑星三光。
    • 三径1.见"三径"。
    • 三凈1.佛教语。语本《十诵律》卷三七:"痴人,我听啖三种凈肉。何等为三?不见,不闻,不疑。"此谓一般佛教信徒难以立即断除肉食,故小乘戒中设变通之法,允许食用不见杀﹑不闻杀﹑不疑为我杀三种肉食。后因称这三种肉为"三凈"。 2.佛教语。指色界第三禅的少净天﹑无量净天和遍净天。
    • 三镜1.见"三鉴"。
    • 三京1.古代都市西京﹑东京﹑北京的合称。唐以雍州为西京,河南为东京,太原为北京。 2.古代都市西京﹑东京﹑北京的合称。宋以大名为北京,开封为东京,洛阳为西京。
    • 三荆1.一株三枝的荆树。 2.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。 3.后魏置荆州于穰县(今河南邓县),置南荆州于安昌(今河南确山县),置东荆州于泚阳(今河南泌阳县),谓之三荆。参阅《资治通鉴.梁武帝中大通二年》胡三省注。
    • 三惊1.古代用兵,三度耀威示武使敌惊惧,谓之"三惊"。
    • 散精1.散发精气。
    (0)
    纠错/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