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大全

行状

 [  xínɡ zhuànɡ  ]

基本释义

  • xínɡ zhuànɡ
  • ㄒ一ㄥˊ ㄓㄨㄤˋ
  • 行狀
  • tgs udy

词典解释

⒈  即行述。

brief biographical sketch of a deceased person;

引证解释

⒈  履历;事迹。

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“遣诣相国府,署行、义、年”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:“行状,年纪也。”
《后汉书·李善传》:“时 钟离意 为 瑕丘 令,上书荐 善 行状。”
《晋书·刘弘传》:“臣輒以 勃 为 归乡令,贞 为 信陵令。皆功行相参,循名校实,条列行状,公文具上。”
宋 陈善 《扪虱新话·孔子曾子之说》:“孔子 曰:‘吾十有五而志於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。’此 孔子 未死前自作行状也。”
鲁迅 《呐喊·阿Q正传》:“阿Q 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,连他先前的‘行状’也渺茫。”

⒉  文体名。专指记述死者世系、籍贯、生卒年月和生平概略的文章。也称状、行述。

唐 李翱 《百官行状奏》:“凡人之事迹,非大善大恶,则众人无由知之,故旧例皆访问於人,又取行状諡议,以为一据。”
清 叶名沣 《桥西杂记·黄忠端书孝经卷》:“洪思 作夫人行状,言卒之日,以所临 忠端公 《孝经》,授其子 棻堂。”

国语辞典解释

⒈  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。南朝梁·刘勰唐·李翶〈百官行状奏〉:「由是事失其本,文害于理,而行状不足以取信。」也作「行述」。

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:「体貌本原,取其事实,先贤表谥,并有行状,状之大者也。」

事迹

⒈  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。

近义词、反义词

翻译

词语拆字

『行状』(xing|zhuang|)同音词

  • 星桩1.密布的木桩。
  • 行庄1.银行﹑钱庄的并称。
  • 行装1.出远门时所携带的衣物。 2.谓着军服。 3.指军服。 4.泛指出行时的服装。
  •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。在一定条件下,生物性状的差异反映它们在遗传物质上的差异。常指杂交试验中的相对性状。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、红花与白花。
  • 刑状1.诉讼状。
  • 形状①物体通过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:葫芦峪因两山中间像葫芦而得名。 ②行为;样子:寄言纨裤与膏粱:莫效此儿形状!
  • 杏装1.杏花的装扮。指粉红色。
(0)
纠错/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