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泼成纸上猩猩色

诗句
泼成纸上猩猩色
拼音
 pō chéng zhǐ shàng xīng xīng sè
平仄
仄平仄仄平平仄
韵脚
入声十三职
上一句
留得溪头瑟瑟波
下一句
手把金刀擘彩云

「泼成纸上猩猩色」出自:《乞彩笺歌》

浣花溪上如花客,绿闇红藏人不识。留得溪头瑟瑟波,
泼成纸上猩猩色。手把金刀擘彩云,有时剪破秋天碧。
不使红霓段段飞,一时驱上丹霞壁。蜀客才多染不供,
卓文醉后开无力。孔雀衔来向日飞,翩翩压折黄金翼。
我有歌诗一千首,磨砻山岳罗星斗。开卷长疑雷电惊,
挥毫只怕龙蛇走。班班布在时人口,满袖松花都未有。
人间无处买烟霞,须知得自神仙手。也知价重连城璧,
一纸万金犹不惜。薛涛昨夜梦中来,殷勤劝向君边觅。

「泼成纸上猩猩色」作者:

韦庄(836─910),字端己,长安杜陵(今陕西西安市东南)人。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。早年屡试不第,直到乾宁元年(894)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,任校书郎。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,召为判官,奉使入蜀,归朝后升任左补阙。天复元年(901),入蜀为王建…

「泼成纸上猩猩色」辞典释义

◎ 泼的意思

【巳集上 • 水】泼·康熙筆画:16·部外筆画:12
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普活切,音鏺。【玉篇】水漏也。一曰弃水也。
【李翊·俗呼小錄】雨一番一起爲一潑。
【孫穆·鷄林類事】高麗方言謂足曰潑。
【韻補】叶傍各切,音泊。【蘇軾詩】雨霽讀書處,亂翠曉如潑。偏偏貯秋雨,歲歲壞籬落。【集韻】或省作。

◎ 成的意思

【卯集中 • 戈】成·康熙筆画:7·部外筆画:3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是征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時征切,音城。【說文】就也。【廣韻】畢也。凡功卒業就謂之成。
平也。【周禮·地官·調人】凡過而殺傷人者,以民成之。【疏】成,平也。非故心殺傷人,故共鄕里和解之也。【詩·大雅】虞芮質厥成。
【左傳·隱六年】鄭人來輸平。【公羊傳】輸平猶墮成也。【文七年】惠伯成之。
終也。凡樂一終爲一成。【書·益稷】簫韶九成。【儀禮·燕禮】笙入三成。【註】三成謂三終也。
善也。【禮·檀弓】竹不成用。【註】成,猶善也。
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八灋五曰官成。註官成,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。
【秋官·士師】掌士之八成。【註】八成者,行事有八篇,若今時決事比也。【釋文】凡言成者,皆舊有成事品式。
必也。【吳語】勝未可成。【註】猶必也。
倂也。【儀禮·旣夕】俎二以成。【註】成,猶倂也。
【禮·王制】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。【註】計要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司會】以參互攷日成,以月要攷月成,以歲會攷歲成。
【司馬法】通十爲成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方十里爲成。【左傳·哀元年】有田一成。
重也。【爾雅·釋地】丘一成爲敦丘。【註】成,猶重也。周禮曰:爲壇三成。【疏】言丘上更有一丘,相重累者。
【釋名】成,盛也。
【諡法】安民立政曰成。
州名。古西戎白馬氏國,西魏置成州,唐同谷郡。
姓。周武王子成伯之後。
盆成,陽成,皆複姓。
【集韻】辰陵切,音承。本作郕。或省作成。地名。
【韻補】叶羊切,音常。【范蠡曰】得時不成,反受其殃。
【史記·龜筴傳】螟螽歲生,五穀不成。叶上祥。

◎ 纸的意思

【未集中 • 糸】纸·康熙筆画:10·部外筆画:4
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諸氏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掌氏切,音只。【說文】絮一苫也。【韻會】古人書於帛,故裁其邊幅,如絮之一苫。【釋名】紙,砥也,平滑如砥石也。【東觀漢記】黃門蔡倫造意,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。【初學記】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,名曰幡紙,故其字从糸。至後漢,蔡倫剉故布擣抄作紙。
其字从巾。【張揖·古今字詁】巾部云:紙今帋。則其字从巾之謂也。
姓。【魏書·官氏志】渴侯氏,後改爲紙氏。

◎ 上的意思

【子集上 • 一】上·康熙筆画:3·部外筆画:2

〔古文〕丄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【易·乾·文言】本乎天者親上。
【廣韻】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【蔡邕·獨斷】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
上日。【書·舜典】正月上日。【註】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
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
上官,複姓。
【唐韻】時掌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【易·需卦】雲上于天。【禮·曲禮】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
進也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朔上三千奏牘。
與尙通。【詩·魏風】上愼旃哉。【前漢·賈誼傳】上親,上齒,上賢,上貴。
【匡衡傳】治天下者審所上。
【韻補】叶辰羊切,音常。【楚辭·九懷】臨淵兮汪洋,顧林兮忽荒。修予兮袿衣,騎霓兮南上。
叶時刃切,音愼。【王微觀海詩】照本苟不昧,在末理知瑩。忽乗摶角勢,超騰送崖上。
叶矢忍切,音審。【郭璞·遊仙詩】翹首望太淸,朝雲無增景。雖欲思陵化,龍津未易上。【說文】上,高也。指事。時掌切。◎按字有動靜音,諸韻皆以上聲,是掌切,爲升上之上,屬動,去聲,時亮切,爲本在物上之上,屬靜。今詳《說文》上聲上字,高也,是指物而言,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。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。後倣此。

◎ 猩猩的意思

⒈  哺乳动物。体高可达4米。臂长,头尖,吻突,鼻平,口大。全身有赤褐色长毛,没有臀疣。树栖,主食果实。能在前肢帮助下直立行走。古亦指猿猴之类。
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猩猩能言,不离禽兽。”
唐 李白 《远别离》诗:“日惨惨兮云冥冥,猩猩啼烟兮鬼啸雨,我纵言之将何补。”
清 朱彝尊 《送陈舍人归黄冈》诗:“暇搜耆旧文,笔秃猩猩毛。”

⒉  指猩猩血。亦借指鲜红色。

唐 皮日休 《重题蔷薇》诗:“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三四回:“﹝ 秦明 ﹞盔上红缨飘烈焰,锦袍血染猩猩,连环锁甲砌金星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四九回:“正説着,只见他屋里的小丫头子送了猩猩氊斗篷来。”

◎ 色的意思

【未集下 • 色】色·康熙筆画:6·部外筆画:0

〔古文〕【廣韻】所力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殺測切,音嗇。【說文】顏氣也。人之憂喜,皆著於顏,故謂色爲顏氣。【禮·玉藻】色容莊。【汲冢周書】喜色油然以出,怒色厲然以侮,欲色嫗然以愉,懼色薄然以下,憂悲之色瞿然以靜。【後漢·嚴光傳】帝思其賢,乃令以物色訪之。【註】以形貌求之也。
采色。【書·臯陶謨】以五采彰施于五色。【註】五色,靑黃赤白黑也。【左傳·桓二年】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。
色慾。【書·五子之歌】內作色荒。【傳】色,女色。【禮·坊記】諸侯不下漁色,故君子遠色,以爲民紀。
物景亦曰色。【莊子·盜跖篇】車馬有行色。【潘岳·關中詩】重圍克解,危城載色。豈曰無過,功亦不測。【註】載色,猶言有生氣起色也。
【公羊傳·哀六年】色然而駭。【註】驚貌。
【詩·魯頌】載色載笑。【傳】色,溫潤也。
【戰國策】怒於室者色於市。【註】色,作色也。
祕色。【高齋漫錄】世言祕色,磁器。錢氏有國時,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,臣庶不得用,故云祕色。
【博雅】色,縫也。

总述:诗句泼成纸上猩猩色出自《乞彩笺歌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韦庄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