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夜久侵罗袜

诗句
夜久侵罗袜
拼音
 yè jiǔ qīn luó wà
平仄
仄仄平平?
韵脚
上一句
玉阶生白露
下一句
却下水精帘

「夜久侵罗袜」的意思,全诗译文

玉阶生白露,夜久侵罗袜
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,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。

却下水晶帘,玲珑望秋月。(水晶 一作 水精) 
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,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。

「夜久侵罗袜」出自:《玉阶怨》

玉阶生白露,夜久侵罗袜。 却下水精帘,玲珑望秋月。

「夜久侵罗袜」作者:

李白(701─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)。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。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(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)。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(今四川省江油县)的青莲乡。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。青年时期,开始漫游全…

「夜久侵罗袜」辞典释义

◎ 夜的意思

【丑集下 • 夕】夜·康熙筆画:8·部外筆画:5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羊謝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寅謝切【正韻】寅射切,耶去聲。日入爲夜,與晝對。【夏小正】時有養夜。【註】猶言永夜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】以星分夜,以詔夜士夜禁。【衞宏·漢舊儀】晝漏盡,夜漏起,省中黃門持五夜。【註】晝有朝禺中晡夕,夜有甲乙丙丁戊。漢制,金吾掌宮外,戒非常,惟元夜弛禁,前後各一日,謂之放夜。
宣夜,窺天之器。【蔡邕·釋誨】言天體者有三,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渾天。
夜明,祭月之坎。【禮·祭法】夜明,祭月也。
武宿夜,武舞曲名。【禮·祭統】舞莫重於武宿夜。
子夜,晉曲名。【樂府·解題】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,其聲甚哀。
國名。西夜,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,見【前漢·西域傳】。
夜郞,在播州。見【蜀記】。
【史記·夏本紀】桀鑿池爲夜宮。
使夜,漢宮官名,見【外戚傳】。
不夜,城名,在西夏。【杜甫詩】無風雲出塞,不夜月臨關。【邵氏聞見錄】無風塞,不夜城,西夏有其地,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。【齊地記】齊有不夜城,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,萊子立此城,以不夜爲名。
墓穴曰夜臺,一曰長夜。【古詩】築此長夜室。
嘉夜,草名。【前漢·禮樂志郊祀歌】俠嘉夜,蘭芳。【註】俠挾同。嘉夜,芳草也。【楊愼·轉注】作液,非。
姓,見【通志】。
【集韻】夷益切,音亦。東海縣名。
他歷切,音惕。列子湯問篇,師曠方夜擿耳,俛首而聽之,弗聞其聲,見【古今轉注】。
通御韻。【屈原·離騷】吾令鳳凰飛騰兮,繼之以日夜。飄風屯其相離兮,率雲霓而來御。
古通箇韻。【琳·武庫賦】千徒縱唱,億夫求和,聲訇隱而動山,光赫赫以燭夜。字書作叶,非。
叶羊洳切,音豫。【詩·唐風】夏之日,冬之夜。叶下居,居音倨。
叶以灼切,音龠。【詩·小雅】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叶下惡。【說文】夜舍也,天下休舍也。从夕,省聲,亦作。

◎ 久的意思

【子集上 • 丿】久·康熙筆画:3·部外筆画:2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舉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已有切,音九。暫之反也。【易·繫辭】恆久也。【中庸】不息則久。【註】久,常於中也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天乃道,道乃久。
待也。【左傳·昭二十四年】士伯曰:寡君以爲盟主之故,是以久子。
【說文】久,从後灸之,象人兩脛,後有距也。引周禮,久諸牆以觀其橈。◎按今《考工記·廬人》作灸,諸牆以眡其橈。註灸,猶柱也。釋文音救。
【儀禮·士喪禮】夏祝鬻餘飯用二鬲,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。【註】久讀爲灸。【疏】灸,塞義,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。
【韻補】叶舉里切,音几。【詩·邶風】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久叶以。【小雅】來歸自鎬,我行永久。叶喜祉。【楚辭·招䰟】層冰峩峩,飛雪千里。歸來歸來,不可以久。

◎ 侵的意思

【子集中 • 人】侵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7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七林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千尋切,音駸。【說文】漸進也。
朘削也。【春秋·胡傳】聲罪緻討曰伐,潛師掠境曰侵。
【周禮·大司馬】負固不服則侵之。
侵尋。【史記·武帝紀】天子始巡郡縣,侵尋於泰山。【封禪書】作浸尋。【郊祀志】作寢尋。義同。
歲凶。【穀梁傳·襄二十四年】五穀不登,謂之大侵。【韓詩外傳】一穀不升曰歉,二穀不升曰饑,三穀不升曰饉,四穀不升曰荒,五穀不升曰大侵。
姓。【三輔決錄】有侵恭。
【正韻】七稔切,音寢。貌不揚也。【前漢·田蚡傳】貌侵。【註】師古曰:短小曰侵。亦作寢。

◎ 罗的意思

【未集中 • 网】罗·康熙筆画:19·部外筆画:14

【廣韻】魯何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良何切【正韻】朗何切,音蘿。【說文】以絲罟鳥。古者芒氏初作羅。【爾雅·釋器】鳥罟謂之羅。【註】謂羅絡之。【詩·王風】雉離於羅。【周禮·夏官·羅氏】掌羅烏鳥。
【類篇】帛也。【釋名】羅文,疎羅也。【戰國策】下宮糅羅紈,曳綺縠。
【廣雅】羅,列也。【楚辭·九歌】羅生兮堂下。【註】羅列而生。
國名。【左傳·桓十二年】羅人欲伐之。【註】羅,熊姓國,在宜城縣西山中,後徙。
水名。【史記·屈原傳】遂自投汨羅。【註】汨水在羅,故曰汨羅。
新羅,東夷國名。【唐書·東夷傳】新羅,弁韓苗裔也,居漢樂浪地。
姓。【姓氏急就篇】羅氏,顓頊後,封于羅,今房州也。子孫以爲氏。
羅羅,獸名。【山海經】北海有獸,狀如虎,名曰羅羅。【駢雅】靑虎謂之羅羅。
菴羅,果名。【本草】梨之類,色黃,如鵝梨。
【集韻】鄰知切,音離。義同。
【集韻】郞佐切,音囉。邏或省作羅。巡也。

◎ 袜的意思

【申集下 • 衣】袜·康熙筆画:11·部外筆画:5

【唐韻】莫撥切【集韻】莫葛切,音末。【廣韻】袜肚。【類篇】所以束衣也。【隋煬帝詩】錦袖淮南舞,寶袜楚宮腰。
【集韻】勿發切,音韈。【類篇】同襪。【玉篇】脚衣。【漢·雜事秘辛】約縑迫袜,收束微如禁中。
(襪)【唐韻】望發切【集韻】勿發切,音韈。【類篇】足衣。【釋名】襪,末也,在脚末也。【飛燕外傳】衣故短繡裙、小袖、李文襪。【曹植·洛神賦】凌波微步,羅襪生塵。【干祿字書】本作韈,通作襪,別見革部。

总述:诗句夜久侵罗袜出自《玉阶怨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