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诗句
- 束马过铜梁
- 拼音
- shù mǎ guò tóng liáng
- 平仄
- 仄仄仄平平
- 韵脚
- 下平七阳
- 上一句
- 中有横阳道
- 下一句
- 苕华坐堪老
「束马过铜梁」出自:《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》
乱山沧海曲,中有横阳道。束马过铜梁,苕华坐堪老。
鸠鸣高崖裂,熊斗深树倒。绝壑无坤维,重林失苍昊。
跻攀寡俦侣,扶接念舆皂。俯仰栗嵌空,无因掇灵草。
梯穷闻戍鼓,魂续赖丘祷。敞豁天地归,萦纡村落好。
悠悠思蒋径,扰扰愧商皓。驰想永嘉侯,应伤此怀抱。
鸠鸣高崖裂,熊斗深树倒。绝壑无坤维,重林失苍昊。
跻攀寡俦侣,扶接念舆皂。俯仰栗嵌空,无因掇灵草。
梯穷闻戍鼓,魂续赖丘祷。敞豁天地归,萦纡村落好。
悠悠思蒋径,扰扰愧商皓。驰想永嘉侯,应伤此怀抱。
「束马过铜梁」作者: 陈陶
「束马过铜梁」辞典释义
◎ 束的意思
束【辰集中】【木部】 康熙筆画:7画,部外筆画:3画
《唐韻》書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輸玉切《正韻》式竹切,
音㑛。《說文》縛也。徐曰:束薪也。《詩·周南》白茅純束。
又五疋爲束。《禮·雜記》納幣一束。
又五十矢爲束。《詩·周頌》束矢其搜。
又脯十脡曰束。《穀梁傳·隱元年》束脩之肉,不行境中。
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束州,趙地。
又姓。《統譜》望出南陽,漢疏廣後,避難改爲束。
又《韻會》春遇切《周禮·註疏》詩注切,
音戍。約也。《周禮·司約註》言語之約束。約音要。《史記·漢高紀》待諸侯至,定要束耳。
又叶所律切,音率。《蔡邕·筆賦》削文竹以爲管,如桼絲之纏束。形條搏以直端,染元黃以定色。从木从口,與朿別。
◎ 马的意思
【亥集上 • 馬】马·康熙筆画:10·部外筆画:0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【正韻】莫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母下切,麻上聲。【說文】怒也,武也。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。【玉篇】黃帝臣相乗馬。馬,武獸也,怒也。【正韻】乗畜。生於午,稟火氣。火不能生木,故馬有肝無膽。膽,木之精氣也。木臓不足,故食其肝者死。【易·說卦傳】乾爲馬。【疏】乾象天,天行健,故爲馬。【春秋·說題辭】地精爲馬。【春秋·考异記】地生月精爲馬。月數十二,故馬十二月而生。【周禮·夏官·馬質】掌質馬,馬量三物,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,皆有物賈。
又《校人》掌王馬,辨六馬之屬。凡大祭祀,朝觐,會同,毛馬而頒之。凡軍事,物馬而頒之。註:毛馬齊其色。物馬齊其力。又【趣馬】掌贊正良馬。又【巫馬】掌養疾馬而乗治之,相醫而藥攻馬疾。又【廋人】掌十二閑之政敎以阜馬。【圉人】掌芻牧以役圉師。又司馬,官名。【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註】謂總武事也。又【淸夜錄】漢制,卿駟馬右騑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太守,駟馬駕車,一馬行春。【衞宏·輿服志】諸侯四馬,駙以一馬。【南史·柳元策傳】兄弟五人,爲太守。時人語曰:柳氏門庭,五馬逶迤。【正字通】故今太守稱五馬大夫。又田野浮氣曰野馬。【莊子·逍遙遊】野馬也,塵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【註】日光也。一曰遊絲水氣。又陽馬。【何晏·景福殿賦】承以陽馬,接以圓方。【註】陽馬,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,連接或圓或方也。又投壺勝算曰馬。【禮·投壺】爲勝者立馬,一馬從二馬,三馬旣立,請慶多馬。【註】立馬者,取算以爲馬,表其勝之數也。謂算爲馬者,馬爲威武之用,投壺及射,皆以習武也。又【字彙補】打馬,彈碁類也。朱李易安有打馬圖。又地名。馬陘,齊邑。馬陵,鄭地。見【左傳】。又天馬,獸名。有翼能飛。又竈馬,蟲名。【酉陽雜俎】狀似促織,好穴竈旁。今俗呼竈雞。又馬勃,草名。【正字通】生濕地腐木上,一名馬疕。韓愈所云牛溲馬勃,兼收蓄是也。又海馬,魚名。牙骨堅瑩,文理細如絲,可制爲器。又姓。【姓苑】本伯益之後,趙奢封馬服君,遂氏焉。又司馬、巫馬、乗馬,皆複姓。【前漢·溝洫志】諫大夫乗馬延年。【孟康曰】乗馬,姓也。又【風俗通】有白馬氏。又馬流。【兪益期曰】馬援立銅柱,岸北有遺兵,居壽冷岸,南對銅柱,悉姓馬,號曰馬流。【方隅勝略】謂馬人散處南海,謂之馬流。【韓愈詩】衙時龍戸集,上日馬人來。【註】卽馬流也。一作馬留。又門名。【前漢·項籍傳註】宮垣內兵衞所在,四面皆有司馬,以主事,故總稱司馬門。又【公孫弘傳註】武帝時,相馬者東門京作銅馬法,立於魯般門外,更名金馬門。又亭名。謝靈運爲永嘉太守,以五馬自隨,立五馬亭。又【集韻】滿補切,音姥。義同。【前漢·石慶傳】馬字與尾當五。【師古曰】馬字,下曲者尾,幷四點爲足,凡五。◎ 过的意思
【酉集下 • 辵】过·康熙筆画:16·部外筆画:9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古臥切,戈去聲。【玉篇】度也,越也。【正韻】超也。【易·繫辭】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。【禮·檀弓】過之者,俯而就之。【史記·贾生傳】自以爲過之,今不及也。
又過失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宥過無大。【註】過者,不識而誤犯也。【前漢·文帝紀】俱去細過,偕歸大道。又罪愆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八柄,八曰誅,以馭其過。又責也。【史記·項羽紀】聞大王有意督過之。又卦名。易大過,小過。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古禾切,音戈。【廣韻】經也。【書·禹貢】東過洛汭,北過洚水。又過所也。【釋名】過所至關津以示也。或曰傳轉也,轉移所在,識以爲信。又國名。【左傳·襄四年】處澆于過。【註】過,國名。東萊掖縣有過鄕。又㵎名。【詩·大雅】溯其過㵎。又姓。【後漢·劉陶傳】過晏之徒。【註】過,姓,過國之後。【正韻】經過之過,平聲。超過、過失之過,去聲。◎ 铜梁的意思
⒈ 产铜的山。
引南唐 陈陶 《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》诗:“束马过铜梁,苕华坐堪老。”
⒉ 山名。在 四川省 合川县 南。山有石梁横亘,色如铜。
引《古文苑·扬雄<蜀都赋>》:“铜梁 金堂,火井龙湫。”
章樵 注:“铜梁山 在 宕渠县。”
北周 庾信 《上益州上柱国赵王》诗之一:“铜梁 影棠树,石镜写褰帷。”
倪璠 注:“铜梁 影棠树者,言 赵王 出镇 益州 巴 蜀,铜梁 是听政之所,若 召伯 《甘棠》矣。”
总述:诗句束马过铜梁出自《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陈陶。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