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临书叹吾道

诗句
临书叹吾道
拼音
 lín shū tàn wú dào
平仄
平平仄平仄
韵脚
上声十九皓
上一句
爱尔持照书
下一句
青荧一点光

「临书叹吾道」出自:《感萤》

爱尔持照书,临书叹吾道
青荧一点光,曾误几人老。
夜久独此心,环垣闭秋草。

「临书叹吾道」作者:

司马扎,生卒年里贯均未详,唐宣宗大中(847~858)前后在世。曾登进士第,有诗名,与储嗣宗友善。著有《司马先辈集》,《全唐诗》。

「临书叹吾道」辞典释义

◎ 临的意思

【未集下 • 臣】临·康熙筆画:17·部外筆画:11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力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犂針切【正韻】犂沉切,音林。【爾雅·釋詁】臨,視也。【詩·衞風】日居月諸,照臨下土。
【大雅】上帝臨女,無貳爾心。【箋】臨,視也。【禮·曲禮】臨諸侯,畛於鬼神。【疏】以尊適曰臨。【穀梁傳·哀七年】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,有臨一國之言焉,有臨一家之言焉。【註】徐乾曰:臨者,撫有之也。
【博雅】臨,大也。
【戰國策】縣隂以甘之,循有燕以臨之。【註】臨,猶制也。
易卦名。
車名。【詩·大雅】以爾鉤援,與爾臨衝,以伐崇墉。【傳】臨,臨車也。【疏】臨者,在上臨下之名。【釋名】臨,如字。韓詩作隆。
地名。【左傳·哀四年】荀寅奔鮮虞,趙稷奔臨。【註】臨,晉邑。
丘名。【爾雅·釋丘】右高名臨丘。
姓。【後趙錄】秦州刺史臨深。【孔融傳】有臨孝存。
門名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左稱彎崎,右號臨硎。【註】彎崎,臨硎,閽闥名。吳後主起昭明宮,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,彎崎宮東門,臨硎宮西門。
【韻會】力鴆切【正韻】力禁切,林去聲。【增韻】喪哭。【顏師古曰】衆哭曰臨。【左傳·宣十二年】楚子圍鄭,旬有七日。鄭人卜行成,不吉。卜臨于大官,且巷出車,吉。【註】臨,哭也。【釋文】臨,力鴆切。
【韻補】叶盧東切,音隆。【詩·大雅】后稷不克,上帝不臨。耗斁下土,寧丁我躬。【司馬相如·長門賦】奉虛言而望誠兮,期城南之離宮。修薄具而自設兮,君不肯乎幸臨。
叶力陽切,音良。【秦始皇祠洛水歌】洛陽之水,其色蒼蒼。祠祭大澤,倏忽南臨。洛濱醊禱,色連三光。

◎ 书的意思

【辰集上 • 曰】书·康熙筆画:10·部外筆画:6

【廣韻】傷魚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商居切,音舒。【說文】作,著也。从聿从者。隷省作書。【易·繫辭】上古結繩而治,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。【註】書契,所以決斷萬事也。【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】六藝: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。【註】書,六書之品。
【地官·保氏】乃敎之六藝,五曰六書。【註】六書:象形、會意、轉注、處事、假借、諧聲。【許愼·說文序】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,依類象形,故謂之文,其後形聲相益,卽謂之字。著於竹帛謂之書。書者,如也。
書有六體。【前漢·藝文志】六體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書、隷書、繆篆、蟲書。
【說文】書有八體: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,三曰刻符,四曰蟲書,五曰摹印,六曰署書,七曰殳書,八曰隷書。
【尙書序疏】諸經史因物立名,物有本形,形從事著,聖賢闡敎,事顯於言,言愜羣心,書而示法,旣書有法,因號曰書。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。【史記·禮書註】書者,五經六籍總名也。【釋名】書,庶也。紀庶物也。
【詩·小雅】畏此書。【傳】書,戒命也。【疏】古者無紙,有事書之於,故曰書。
【周禮·天官·司書註】主計會之簿書。
【左傳·昭六年】鄭人鑄書。【註】鑄書於鼎。
【左傳·昭六年】叔向使詒子產書。○按卽書牘也。
【前漢·董仲舒傳】對亡應書者。【註】書,謂詔書也。
官名。【前漢·成帝紀】初置尙書,員五人。
【百官公卿表】中書謁者。

◎ 叹的意思

【備考·丑集 • 口】叹·康熙筆画:5·部外筆画:2

【龍龕】音以。
【川韻】作又字。
(嘆)〔古文〕【唐韻】【集韻】他案切【正韻】他晏切,音炭。【說文】吞歎也。一曰太息也。與歎同。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他干切【正韻】他丹切,音灘。義同。【詩·王風】嘅其嘆矣,遇人之艱難矣。【釋文】嘆,本亦作歎,吐丹反,協韻也。
【大雅】而無永嘆。【釋文】歎,他安反,字或作嘆。
叶他絹切,音。【曹植賦】入空室而獨倚,對牀幃而切歎。歎叶上見。
叶他涓切,音天。【曹大家·東征賦】陟封丘而踐路兮,慕京師而竊嘆。小人性之懷土兮,自書傳而有焉。

◎ 吾的意思

【丑集上 • 口】吾·康熙筆画:7·部外筆画:4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五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訛胡切,音梧。【說文】我自稱也。【爾雅·釋詁】吾,我也。【左傳·桓六年】我張吾三軍,而被吾甲兵。【楚辭·九章註】朱子曰:此篇多以余吾稱,詳其文意,余平而吾倨也。
【廣韻】御也。執金吾,官名。【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】中尉,秦官,武帝太初元年,更名執金吾。【註】師古曰:金吾,鳥名也,主辟不祥。天子出行,職主先導,以禦非常,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。
【後漢·百官志】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,月三繞行宮外,及主兵器。吾猶禦也。【註】應劭曰:執金革,以禦非常。
【集韻】棒名。【古今注】金吾,車輻棒也。漢官執金吾,吾,止也,執金革禦非常也,以銅爲之,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,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。○按顏應二說,及古今注凡三義,各不相同,今存之。
昆吾,國名。【詩·商頌】昆吾夏桀。【箋】已姓。
地名。【前漢·揚雄傳】武帝廣開上林,南至宜春鼎湖,御宿昆吾。【註】晉灼曰:昆吾,地名,有亭。
鍾吾,國名。漢爲司吾縣。【左傳·昭二十七年】公子燭庸奔鍾吾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東海郡司吾縣。
番吾,番音蒲,卽漢蒲吾縣。【史記·蘇秦傳】秦甲渡河踰漳,據番吾。【註】徐廣曰:常山有蒲吾縣。正義曰:疑古番吾公邑也。
余吾,蠡吾,朱吾,已吾,皆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上黨郡余吾縣,涿郡蠡吾縣,日南郡朱吾縣。【後漢·郡國志】留郡已吾縣。
伊吾,地名。【後漢·西域傳】伊吾,舊膏腴之地。
余吾,水名。【前漢·匈奴傳】北橋余吾。【註】師古曰:於余吾水上作橋。
【正字通】伊吾,除哦聲,亦作咿唔。
姓。【廣韻】漢有廣陵令吾扈。
複姓。五氏,徐吾以鄕爲氏。鍾吾,昆吾以國爲氏。由吾,由余之後。
古有肩吾子,隱者。
【正字通】借爲支吾。與枝梧通。
【集韻】【類篇】牛居切,音魚。【晉語】暇豫之吾吾。【註】吾讀如魚,吾吾,不敢自親之貌。
山名。【史記·河渠書】功無已時兮吾山平。【註】徐廣曰:東郡東阿有魚山,或者是乎。
【廣韻】五加切【集韻】牛加切,音牙。允吾,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金城郡允吾縣。【註】應劭曰:允吾,音鈆牙。
【讀書通】童通作吾。【管子·海王篇】吾子食鹽二升少半。【註】吾子,謂小男小女也。【正字通】古本管子作童。

◎ 道的意思

【酉集下 • 辵】道·康熙筆画:16·部外筆画:9

〔古文〕衟【唐韻】徒皓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杜皓切,陶上聲。【說文】所行道也。【爾雅·釋宮】一達謂之道路。【詩·小雅】周道如砥。【前漢·董仲舒傳】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。
【廣韻】理也,衆妙皆道也,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。【易·繫辭】一隂一陽之謂道。【又】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【書·大禹謨】道心惟微
順也。【書·禹貢】九河旣道。【註】順其道也。
國名。【左傳·僖五年】江黃道柏。【註】道國,在汝南安陽縣南。
【韻會】州名。漢屬零陵郡,唐營州,攺道州。
當道,草名。【博雅】當道,馬舄也。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大到切【正韻】杜到切,陶去聲。【正韻】言也。【孝經】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。【大學】如切如磋者,道學也。
由也。【禮·禮器】苟無忠信之人,則理不虛道。【中庸】尊德性而道問學。
治也。與導同。【論語】道千乗之國。【史記·文帝紀】道民之略,在于務本。
引也。【左傳·隱五年】請君釋憾于宋,敝邑爲道。
從也。【前漢·淮南王傳】諸使者道長安來。【山海經】風道北來。【註】道,從也。
【字彙補】動五切,音覩。【易林】冬藪枯腐,當風于道。蒙蔽塵埃,左氏勞苦。
叶徒厚切,頭上聲。【詩·衞風】牆有茨,不可道也。叶下醜。

总述:诗句临书叹吾道出自《感萤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司马扎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