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白阁道士遥相迎

诗句
白阁道士遥相迎
拼音
 bái gé dào shì yáo xiāng yíng
平仄
仄仄仄仄平平平
韵脚
下平八庚、去声二十四敬
上一句
云门老僧定未起
下一句
日闻羽檄日夜急

「白阁道士遥相迎」出自:《新秋月夕,客有自远相寻者,作吴体二首以赠》

风初寥寥月乍满,杉篁左右供馀清。因君一话故山事,
忆鹤互应深溪声。云门老僧定未起,白阁道士遥相迎
日闻羽檄日夜急,掉臂欲归岩下行。
惊闻远客访良夜,扶病起坐纶巾欹。清谈白纻思悄悄,
玉绳银汉光离离。三吴烟雾且如此,百越琛赆来何时。
林端片月落未落,强慰别情言后期。

「白阁道士遥相迎」作者:

陆龟蒙(?─约881),字鲁望,自号江湖散人、甫里先生,又号天随子,苏州姑苏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。幼聪颖,善属文。举进士不第,曾任湖、苏二州刺史的幕僚,后隐居松江甫里,多所论撰。后以高士征召,不至。素与李蔚,卢携友善、及李、卢当政,召拜左拾…

「白阁道士遥相迎」辞典释义

◎ 白阁的意思

⒈  山峰名。在 陕西省。

唐 岑参 《因假归白阁西草堂》诗:“东望 白阁 云,半入 紫阁 松。”
唐 杜甫 《渼陂西南台》诗:“错磨 终南 翠,颠倒 白阁 影。”
仇兆鳌 注引《通志》:“紫阁、白阁、黄阁 三峯,具在 圭峯 东。 紫阁,旭日射之,烂然而紫。 白阁 阴森,积雪不融。 黄阁 不知所谓。三峯不甚远。”

⒉  指楼阁。

唐 李商隐 《街西池馆》诗:“白阁他年别朱门此夜过。”
前蜀 贯休 《读贾区贾岛集》诗:“青云终叹命白阁久围炉。”

◎ 道士的意思

⒈  有道之士,道德品质高尚的人。

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循天之道》:“古之道士有言曰:‘将欲无陵,固守一德。’”
汉 刘向 《新序·节士》:“介子推 曰:‘ 推 闻君子之道,謁而得位,道士不居也,争而得财,廉士不受也。’”
《后汉书·第五伦传》:“﹝ 第五伦 ﹞遂将家属客 河东,变名姓,自称 王伯齐,载盐往来 太原、上党,所过輒为粪除而去,陌上号为道士,亲友故人莫知其处。”

⒉  炼丹服药、修道求仙之士。 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卫将军 王涉 素养道士 西门君惠。

君惠 好天文讖记。”
晋 郭璞 《游仙诗》之二:“青谿千餘仞,中有一道士。云生梁栋间,风出窗户里。借问此何谁,云是 鬼谷子。”
唐 韩愈 《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》:“君昆弟六人,先君而殁者四人。其一人尝为 郑 之 滎泽 尉,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説。既去官,絶不营人事。”
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潘烂头》:“潘烂头,不知何许人,为道士于 京江,有异术。”

⒊  道教徒。

《梁书·沉约传》:“﹝ 沉约 ﹞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,称禪代之事,不由己出。”
《资治通鉴·梁敬帝绍泰元年》:“齐 主还 鄴,以佛、道二教不同,欲去其一,集二家论难於前,遂敕道士皆剃髮为沙门。”
胡三省 注:“道家虽曰宗 老子,而 西汉 以前未尝以道士自名,至 东汉 始有道士 张道陵、于吉 等,其实与佛教皆起於 东汉 之时。”
俞平伯 《重过西园码头》:“受罪有和尚道士可以超度,想呼奴唤婢则有泥塑的金童玉女。”

⒋  佛教徒;和尚。

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传·义解一·竺道潜》:“恢 嘲之曰:‘道士何以游朱门?’ 潜 曰:‘君自覩其朱门,贫道见为蓬户。’”
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王树勋》:“松公 故喜佛法, 树勋 投其意指,公大赏鉴,因命易装为道士。”

◎ 遥的意思

【酉集下 • 辵】遥·康熙筆画:17·部外筆画:10

〔古文〕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餘招切,音謠。【說文】遠也。【禮·王制】千里而遙。【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】遠哉遙遙。
逍遙,徜徉也。互詳逍字註。

◎ 相的意思

【午集中 • 目】相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4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息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思將切,音襄。【說文】省視也。
【廣韻】共也。【正韻】交相也。【易·咸卦】二氣感應以相與。【公羊傳·桓三年】胥命者何,相命也。【註】胥,相也。相與胥音別義通。
質也。【詩·大雅】追琢其章金玉其相
相思,木名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相思之樹。【註】大樹也。東冶有之。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息亮切,襄去聲。【爾雅·釋詁】視也。【左傳·隱十一年】相時而動。
【集韻】助也。【易·泰卦】輔相天地之宜。【書·立政】用勱相我國家。
【爾雅·釋詁】導也。
勴也。【註】謂贊勉。【疏】鄉飲酒云:相者,一人敎導,卽贊勉也。
【增韻】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】朝觀會同,則爲上相。【註】相,詔王禮也。出接賔曰,入詔禮曰相。相者,五人卿爲上。
【廣韻】扶也。【禮·禮器】樂有相步。【註】扶工也。
【小爾雅】治也。【左傳·昭九年】水屬也,火水妃也,而楚所相也。【註】楚之先祝融,主治火事。
選擇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簭人】上春相簭。【註】謂更選擇其蓍也。
送杵聲。【禮·曲禮】鄰有喪,舂不相。【註】相者,聲以相助,歌以助舂,猶引重者呼邪許也。
相術。【左傳·文元年】內史叔服能相人。
月名。【爾雅·釋天】七月爲相。
官名。【呂覽】相者,百官之長也。【古三墳】伏犧氏上相共工,下相皇桓。【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】相國,丞相,皆秦官。
計相。【史記·張丞相傳】張蒼遷爲計相。【註】專主計籍。
內相。【唐書·陸贄傳】贄爲翰林時,號內相。
家相。【禮·曲禮】士不名家相。【註】主知家務者。
【周禮·春官】有馮相氏。【夏官】有方相氏。
樂器。【禮·樂記】治亂以相。【註】相卽拊也。亦以節樂,以韋爲表,裝之以穅。穅,一名相,因以名焉。
星名。【石申星經】相星在北極斗南。
江神,名奇相。見【博雅】。
太史部有相風竿。【傅休奕相風賦】表以靈鳥,鎭以金虎。以祥風,以占吉凶。【古今注】作伺風鳥,夏禹所作也。
藥名。【本草綱目】相,麻黃別名。相鳥,馬蘭別名。
地名。【商書序】河稟甲居相。【註】在河北。令魏郡有相縣。
州名。後魏置相州,唐曰鄴都。
姓。【後漢·南蠻傳】武落鐘離山出四姓,一曰相氏。【後秦】相雲。【北齊】相願。
相里,務相,空相,熊相,倚相,京相,沂相,俱複姓。
【字彙補】音禳。【禮·祭法】相近於坎壇,祭寒暑也。【註】相近當爲禳祈,王肅又作祖迎。
叶思必切,音悉。【杜甫·漫興絕句】恰似春風相欺得,夜來吹折數枝花。【陸游詩話】白樂天用相字,多作思必切,如爲問長安月,如何不相離是也。此詩相欺,亦當讀入聲。【說文】易緯文曰:地可觀者,莫可觀於木,故从目从木。【正字通】相,俗作,轉注。相,思將切,省視也。,莫卜切,目不明也。分相爲二,非。

◎ 迎的意思

【酉集下 • 辵】迎·康熙筆画:11·部外筆画:4

【唐韻】語京切【集韻】魚京切【韻會】疑京切,音。【說文】逢也。【增韻】逆也,迓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自關而東曰逆,自關而西曰迎。【淮南子·覽㝠訓】不將不迎。【註】將,送也。迎,接也。不隨物而往,不先物而動也。
逆數也。【史記·五帝紀】迎日推策。【註】逆數之也。日月朔望,未來而推之,故曰迎日。
【廣韻】魚敬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魚慶切,去聲。【正韻】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,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。【詩·大雅】親迎于渭。
叶吾郞切,音昂。【史記·龜筴傳】理達于理,文相錯迎。使工占之,所言盡當。
叶元具切,音遇。【屈原·離騷】百神翳其備降兮,九嶷其迎。皇剡剡其揚靈兮,告余以吉故。

总述:诗句白阁道士遥相迎出自《新秋月夕,客有自远相寻者,作吴体二首以赠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陆龟蒙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