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兀然无所知

诗句
兀然无所知
拼音
 wù rán wú suǒ zhī
平仄
仄平平仄平
韵脚
上平四支
上一句
百体如槁木
下一句
方寸如死灰

「兀然无所知」出自:《隐几》

身适忘四支,心适忘是非。既适又忘适,不知吾是谁。
百体如槁木,兀然无所知。方寸如死灰,寂然无所思。
今日复明日,身心忽两遗。行年三十九,岁暮日斜时。
四十心不动,吾今其庶几。

「兀然无所知」作者:

白居易(772─846),字乐天,晚年号香山居士。祖籍太原(今属山西),后迁居下邓邽(今陕西渭南县)。早年家境贫困,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,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。唐德宗贞元十六年(800)中进士,授秘书省校书郎。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…

「兀然无所知」辞典释义

◎ 兀然的意思

⒈  突兀的样子。

兀然耸立。

towering;

⒉  兀的,忽然。

兀然失笑起来。

suddenly;

⒊  昏然无知的样子。

兀然躺下。

dazed;

⒋  依旧。

多年未通音信,他兀然住在那个小山村。

still;

◎ 无的意思

【卯集下 • 无】无·康熙筆画:4·部外筆画:0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武夫切,音巫。【說文】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【易·乾卦】无咎。【釋文】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【藝苑雄黃】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
【廣韻】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

◎ 所知的意思

⒈  所知道的;知道。

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许君 焦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”
汉 王粲 《咏史诗》:“自古无殉死,达人共所知。”
南朝 梁 丘迟 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圣朝赦罪责功,弃瑕録用,推赤心於天下,安反侧於万物,将军之所知,不假僕一二谈也。”

⒉  相识的人;要好的人。

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所知,则賵而不奠。”
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余所知有 鞠道龙,善为幻术。”
唐 元稹 《莺莺传》:“张生 发其书於所知,由是时人多闻之。”

总述:诗句兀然无所知出自《隐几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