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迎风骚屑千家竹

诗句
迎风骚屑千家竹
拼音
 yíng fēng sāo xiè qiān jiā zhú
平仄
平平平仄平平仄
韵脚
入声一屋
上一句
相门曾忝旧登龙
下一句
隔水悠扬午夜钟

「迎风骚屑千家竹」出自:《夜别温商梓州》

凤凰城里花时别,玄武江边月下逢。客舍莫辞先买酒,
相门曾忝旧登龙。迎风骚屑千家竹,隔水悠扬午夜钟。
明日又行西蜀去,不堪天际远山重。

「迎风骚屑千家竹」作者:

陈陶(约812─888前)唐诗人。字嵩伯,自号三教布衣,岭南(今两广一带)人,一作鄱阳(今江西鄱阳)人,又作剑浦(今福建南平)人。早年游学长安,研究天文学,于诗也颇有造诣。举进士不第,遂耽情于山水之间,曾漫游江西、福建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、四…

「迎风骚屑千家竹」辞典释义

◎ 迎的意思

【酉集下 • 辵】迎·康熙筆画:11·部外筆画:4

【唐韻】語京切【集韻】魚京切【韻會】疑京切,音。【說文】逢也。【增韻】逆也,迓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自關而東曰逆,自關而西曰迎。【淮南子·覽㝠訓】不將不迎。【註】將,送也。迎,接也。不隨物而往,不先物而動也。
逆數也。【史記·五帝紀】迎日推策。【註】逆數之也。日月朔望,未來而推之,故曰迎日。
【廣韻】魚敬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魚慶切,去聲。【正韻】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,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。【詩·大雅】親迎于渭。
叶吾郞切,音昂。【史記·龜筴傳】理達于理,文相錯迎。使工占之,所言盡當。
叶元具切,音遇。【屈原·離騷】百神翳其備降兮,九嶷其迎。皇剡剡其揚靈兮,告余以吉故。

◎ 风骚的意思

⒈  指《诗》中的《国风》和《楚辞》中的《离骚》。

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原其飇流所始,莫不同祖《风》《骚》。”
唐 贾岛 《喜李馀自蜀至》诗:“往来自此过,词体近《风》《骚》。”
清 姚莹 《论诗绝句》之二:“辛苦十年摹 汉 魏,不知何故远《风》《骚》。”

⒉  借指诗文。

唐 高适 《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》诗:“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。”
宋 苏舜钦 《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》诗:“留连日日奉杯宴,殊无閒隙吟风骚。”
蒋光慈 《少年飘泊者》八:“今天到某秀才家里写几张字画,明天到某一教书馆里谈论点风骚,倒也十分有趣。”

⒊  借指文采、才情。

元 郑光祖 《倩女离魂》第一折:“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,心不遂閒缀作,十分的卖风骚,显秀丽,夸才调。我这里详句法,看挥毫。”
毛泽东 《沁园春·雪》词:“唐宗 宋祖,稍逊风骚。”

⒋  风流放荡。

《醒世恒言·一文钱小隙造奇冤》:“那老儿虽然风骚,到底老人家,只好虚应故事,怎能勾满其所欲?”
明 梁辰鱼 《浣纱记·见王》:“我为人性格风骚,洞房中最怕寂寥。”

⒌  特指女性举止轻佻。

茅盾 《动摇》一:“金凤姐 已经走到跟前,依旧脸上搽着雪白的铅粉,嘴唇涂得猩红,依旧乜着眼,扭着腰,十分风骚。”

⒍  指风流放荡的人。

清 李渔 《怜香伴·女校》:“他出这等风致题目,一定是箇老风骚,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。”

⒎  犹风情。

明 陆采 《明珠记·买药》:“却恋他酒杯来往,儿女风骚。”
杨朔 《火并》:“每年元宵节,秧歌出街的时候,人们可以看见他扮着《拾玉镯》的 孙巧姣,或者《小上坟》的寡妇,专在女人面前卖弄风骚。”

⒏  谓体态俊俏美好。 明 无心子 《金雀记·定婚》:“有貌有貌多俊俏。

陈平 説我最风骚,新大褶,皂罗袍,方巾四角带儿飘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身量苗条,体格风骚。”

⒐  风光,光彩。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九:“旗帜鼓乐,高头骏马,送入衙门到任。

寄华 此时身子如在云里雾里,好不风骚。”
梨园戏《陈三五娘》第一场:“上元景,好风骚,灯如花,月如锣。”

◎ 屑的意思

【寅集上 • 尸】屑·康熙筆画:10·部外筆画:7
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先結切,先入聲。【說文】屑,動作切切也。本作㞕,从尸䏌聲。引崔駟達旨辭,吾亦病子,㞕㞕不已。隸作屑。【徐曰】居旣从尸,動亦从尸。屑屑,屢動作也。一曰敬也,不獲己也。
【廣韻】淸也,顧也,勞也。【詩·邶風】不我屑以。【註】屑,潔也。不以我爲潔,而與之也。
【前漢·王良傳】往來屑屑不憚煩。
【增韻】輕也。【書·多方】爾乃屑播天命。【註】謂輕棄天命。【正字通】凡遇事物,輕視不加意曰不屑。【孟子】不屑去,不屑就,乞人不屑,是也。
瑣屑也。【左傳·昭五年】女叔齊曰:禮所以守其國,行其政令,無失其民者也。而屑屑焉習儀以亟,不亦遠乎。
碎末也。【周禮·天官】王齊共食玉。【鄭註】王齊當食玉屑。
【禮·內則】屑桂與薑。◎按㞕本《說文》屑字。《正韻》㞕、屑分訓,泥。

◎ 千的意思

【子集下 • 十】千·康熙筆画:3·部外筆画:1

【唐韻】蒼先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倉先切,音阡。【說文】十百也。
【廣韻】漢複姓。
【韻補】叶雌人切,請平聲。【劉劭趙都賦】宮妾盈兮數百,食客過兮三千。越信孟之體,慕姬旦之懿仁。

◎ 家的意思

【寅集上 • 宀】家·康熙筆画:10·部外筆画:7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古牙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居牙切,音加。【說文】家居也。【爾雅】戸牖之閒謂之扆。其內謂之家。【詩·周南】宜其室家。【註】家謂一門之內。
婦謂夫曰家。【孟子】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。
一夫受田百畝,曰夫家。【周禮·地官】上地家七人,中地家六人,下地家五人。【註】有夫有婦,然後爲家。
大夫之邑曰家,仕於大夫者曰家臣。【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】大夫皆富,政將在家。
天家,天子之稱。【蔡邕·獨斷】天子無外,以天下爲家。
居其地曰家。【史記·陸賈傳】以好畤田地,善往家焉。
著述家。【前漢·武帝紀】表章六經,罷黜百家。
【太史公自序】成一家之言。
家人,易卦名。
姓。漢劇令家羨,宋家鉉翁。
【集韻】古胡切,音姑。【詩·豳風】予未有室家。叶上据荼。
【小雅】復我邦家。叶上居樗。
與姑同。大家,女之尊稱。漢曹世叔之妻班昭稱大家,卽超妹。
叶古俄切,音歌。【古雉朝飛操】我獨何命兮未有家,時將暮兮可奈何。
【孔臧·蓼賦】苟非德義,不以爲家。安逸無心,如禽獸何。
叶古暮切,音固。【焦氏·易林】三足孤鳥,靈明爲御。司過罰惡,自殘其家。【說文】从宀,豭省聲。周伯溫曰:豕居之圈曰家,故从宀从豕。後人借爲室家之家。○按《六書故》作①,人所合也。从㐺,三人聚宀下,①之義也。乑古族字,乑譌爲豕,《說文》謂从豭省,無義。①字从宀从㐺,或从宀从乑。乑字从亻从人人,與㐺形近。

◎ 竹的意思

【未集上 • 竹】竹·康熙筆画:6·部外筆画:0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張六切【正韻】之六切,音竺。【說文】冬生靑艸,象形。下垂箁箬也。【竹譜】植類之中,有物曰竹。不剛不柔,非草非木。小異空實,大同節目。【又】竹雖冬蒨,性忌殊寒。九河鮮育,五嶺實繁。【詩·衞風】綠竹猗猗。【禮·月令】日短至,則伐木取竹箭。【周禮·夏官】東南曰揚州,其利金、錫、竹箭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渭川千畝竹,其人與千戸侯等。【釋名】竹曰个。【淮南子·俶眞訓】竹以水生。
八音之一。【周禮·春官】播之以八音:金石土革絲木竹。【禮·樂記】竹聲濫,濫以立會,會以聚衆。【史記·律書註】古律用竹。【前漢·律歷志】黃帝使泠綸,自大夏之西,崑崙之隂,取竹之解谷生,其竅厚均者,斷兩節閒而吹之,以爲黃鐘之宮。【釋名】竹曰吹。吹,推也,以氣推發其聲也。
竹。【左傳註】造書于竹。
竹帛。【史記·孝文紀】請著之竹帛,宣布天下。【說文】著之竹帛謂之書。
竹花,竹實。【謝靈運·晉書】元康二年,巴西界竹生花,紫色,結實。【本草】竹花一名草華。【莊子·秋水篇】鵷雛非練實不食。【註】練實,竹實也。
竹醉日。【岳陽風土記】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,可種竹,《齊民要術》所謂竹醉日也。
地名。【爾雅·釋地】觚竹、北戸、西王母、日下,謂之四荒。【史記】伯夷、叔齊,孤竹君之二子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孤竹在遼西令支縣。【又】沛郡有竹縣。【註】今竹邑。【又】廣漢郡屬縣有綿竹。【又】零陵郡竹山縣。【水經注】藉水東南流,與竹嶺水合。【穆天子傳】我徂黃竹。【零陵記】桂竹之野。【楊愼集】桂竹,後稱貴竹,今貴州。【福建志】南安縣有苦竹山。
官名。【唐書·百官志】司竹監掌植竹葦,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。
書名:【竹書紀年】【戴凱之·竹譜】【劉美之·續竹譜】。
姓。【廣韻】伯夷、叔齊之後,以竹爲氏。後漢有下邳相竹曾。
草名。【永嘉郡志】靑田縣有草,葉似竹,可染碧,名爲竹靑。【宛陵詩註】錦竹,草名,似竹而斑。
木名。【益部方物略】竹柏,生峨嵋山,葉繁長而籜似竹。
花藥名。【本草】石竹,瞿麥也。鹿竹、菟竹,黃精也。玉竹,葳蕤也。
菜名。【齊民要術】竹菜,生竹林下,似芹科而莖葉細,可食。【羣芳譜】淡竹葉,一名竹葉菜,嫩時可食。
果名。【桂海虞衡志】木竹,子、皮色、形狀全似大枇杷,肉甘美,秋冬閒實。
䑕名。【贊寧·筍志】竹根有䑕,大如貓,其色類竹,名竹豚,亦名稚子,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。
魚名。【桂海虞衡志】竹魚出灕水,狀如靑魚,味似鱖。
酒名。【張協·七命】豫北竹葉。【張華詩】蒼梧竹葉淸。
【集韻】敕六切,音畜。萹竹,草名。
與屬玉之屬通,鴨也。【揚雄·蜀都賦】獨竹孤鶬。
叶職律切。【謝惠連·雪賦】雪宮建于東國,雪山峙于西域。岐昌發詠于來思,姬滿申歌于黃竹。曹風以麻衣比色,楚謠以幽蘭儷曲。【註】曲,區聿切。竹,職律切。

总述:诗句迎风骚屑千家竹出自《夜别温商梓州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陈陶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