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裹粮杖轻策

诗句
裹粮杖轻策
拼音
 guǒ liáng zhàng qīng cè
平仄
仄平仄平仄
韵脚
入声十一陌
下一句
怀迟上幽室

「裹粮杖轻策」的意思,全诗译文

裹粮杖轻策,怀迟上幽室。
准备好食物拿起手杖,蜿蜒曲折的爬上风景清幽之地。

行源径转远,距陆情未毕。
沿着小路向溪流的源头越走越远,到了上岸的地方沿溪而游的兴致还十分浓厚。

澹潋结寒姿,团栾润霜质。
水波微微动荡的样子凝结成孤寒的姿色,竹子经霜愈见青翠光润。

涧委水屡迷,林迥岩逾密。
涧水弯曲故屡屡不辨水流的去向,丛林深远岩石也越来越密。

眷西谓初月,顾东疑落日。
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驳驳令人怀疑可能已是夜晚,再向东看,岩壁上隐现出昏黄的月色,又使他怀疑是夕阳正在沉落。

践夕奄昏曙,蔽翳皆周悉。
从早到晚,一会儿就过去了,山岩和林木的最隐蔽幽深之处都已经完全熟悉了。

蛊上贵不事,履二美贞吉。
虽然身在仕途,但却不为所累,在永嘉太守任上游玩其乐无穷,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。

幽人常坦步,高尚邈难匹。
我自己经常安然地步行,都难以与绵邈的高尚相匹敌。

颐阿竟何端,寂寂寄抱一。
颐阿之间本来相差很远,但在老子看来,却并没有多少区别。

恬如既已交,缮性自此出。
恬静和智慧既然已经有了,涵养本性就是从此处变现出来的。

「裹粮杖轻策」出自:《登永嘉绿嶂山》

裹粮杖轻策,怀迟上幽室。行源径转远,距陆情未毕。
澹潋结寒姿,团栾润霜质。涧委水屡迷,林迥岩逾密。
眷西谓初月,顾东疑落日。践夕奄昏曙,蔽翳皆周悉。
蛊上贵不事,履二美贞吉。幽人常坦步,高尚邈难匹。
颐阿竟何端,寂寂寄抱一。恬如既已交,缮性自此出。

「裹粮杖轻策」作者:

谢灵运(385-433),陈郡阳夏(今河南省太康县)人,世居会稽(今浙江省绍兴县)。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。谢玄死后,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,因称谢康乐。四二○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,谢灵运降公爵为侯,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。他「…

「裹粮杖轻策」辞典释义

◎ 裹的意思

【申集下 • 衣】裹·康熙筆画:14·部外筆画:8

【唐韻】【韻會】古火切,音果。【玉篇】包也。【詩·大雅】乃裹糇糧。【莊子·大宗師】裹飯而往食之。
【宋玉·高唐賦】綠葉紫裹。【註】裹,猶房也。
【郭璞·江賦】濯穎散裹。【註】裹,謂草實也。
【說文】纏也。
【集韻】古臥切,音過。義同。
【韻會】指所包之物也。

◎ 粮的意思

【未集上 • 米】粮·康熙筆画:13·部外筆画:7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呂張切【正韻】龍張切,音良。同糧。【張衡·思賦】屑瑤蕋以爲粮。
(糧)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呂張切【正韻】龍張切,音良。【說文】穀食。【周禮·地官·廩人】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,則治其糧與其食。【註】行道曰糧,謂糒也。止居曰食,謂米也。【左傳·僖四年】申侯曰:共其資糧屝屨。【疏】糧謂米粟,行道之食。【詩·大雅】乃裹餱糧。【莊子·逍遙遊】適百里者,宿舂糧。適千里者,三月聚糧。
藥名。【神異經】禹餘糧,世傳禹治水,棄其所餘糧于江中,生爲藥草也。亦作粮。

◎ 杖的意思

【辰集中 • 木】杖·康熙筆画:7·部外筆画:3

【唐韻】直兩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雉兩切【正韻】呈兩切,音杖。【說文】所以扶行也。【禮·曲禮】大夫七十而致仕,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。
【王制】五十杖於家,六十杖於鄕,七十杖於國,八十杖於朝。
【禮·喪服小記】父喪苴杖竹也,母喪削杖桐也。
木梃也。【家語】舜事瞽瞍,小棰則待過,大杖則逃走。
【方言】矜謂之杖,謂戈戟柄也。【呂覽·貴已篇】操杖以戰。
【爾雅·釋草】蒤,虎杖。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直亮切,丈去聲。持也。與仗同。【書·牧誓】王左杖黃鉞。
憑倚也。【左傳·襄八年】杖信以待晉。

◎ 轻的意思

【酉集下 • 車】轻·康熙筆画:14·部外筆画:7

〔古文〕【廣韻】去盈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牽盈切【正韻】丘京切,音卿。【說文】輕車也。【廣韻】重之對也。
去聲。【廣韻】虛正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牽正切【正韻】丘正切,音慶。【集韻】疾也。【左傳·桓十二年】絞小而輕,輕則寡謀。
【僖三十三年】秦師輕而無禮。

◎ 策的意思

【未集上 • 竹】策·康熙筆画:12·部外筆画:6

【廣韻】楚革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測革切【正韻】恥格切,音。【儀禮註】策,也。【蔡邕·獨斷】策者,也。其制長二尺,短者半之,其次一長一短,兩編下附單執一札,謂之爲。連編諸,乃名爲策。凡書,字有多有少,一行可盡者書之于,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,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。【禮·曲禮】先生書策,琴瑟在前,坐而遷之,戒勿越。【通攷】漢制,取士作策難問,試者投射答之,謂之射策。若錄政化得失顯問,謂之對策。
策書。【釋名】策書敎令于上,所以驅策諸下也。【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】王命尹氏及王子虎、內史叔興父,策命晉侯爲侯伯。
籌也,謀也。【史記·袁盎傳】盎雖家居,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。
蓍也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黃帝得寶鼎神策,於是迎日推策。【註】策,神蓍也。黃帝得蓍,因以推算曆數,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。
竹名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策簩有叢。【吳筠·竹賦】爾其衆彙非一,則有策簩筋曼。
馬箠。【禮·曲禮】君車將駕,則僕執策立于馬前。【左傳·文十三年】晉士會行,繞朝贈之以策。【註】策,馬撾。
策馬曰策。【左傳·哀十一年】淸之戰,孟之側後入以爲殿,抽矢策其馬。
天策,星名。【左傳·僖五年】童謠云:鶉之賁賁,天策焞焞。【註】天策,傅說星。
金策,錫杖也,見【詩韻輯略】。
小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木細謂之杪,燕之北鄙,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策。
策策,落葉聲。【韓愈詩】秋風一披拂,策策鳴不已。
警策。【陸機·文賦】立片言以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。【註】馬因策而行疾,喩文資片語而理明。以一言入衆辭中,若策之警馬也。
刺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凡草木刺人,北燕、朝鮮之閒謂之策。
姓。明有策敏、策。
【集韻】一曰小箕。【篇海】亦作筴、。俗作䇿、筞,誤。

总述:诗句裹粮杖轻策出自《登永嘉绿嶂山》。作者是宋朝诗人谢灵运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