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应听缑山半夜钟

诗句
应听缑山半夜钟
拼音
 yīng tīng gōu shān bàn yè zhōng
平仄
平仄平平仄仄平
韵脚
上平二冬
上一句
定知别后宫中伴

「应听缑山半夜钟」出自:《送宫人入道归山》

十岁吹箫入汉宫,看修水殿种芙蓉。自伤白发辞金屋,
许著黄衣向玉峰。解语老猿开晓户,学飞雏鹤落高松。
定知别后宫中伴,应听缑山半夜钟

「应听缑山半夜钟」作者:

于鹄,大历、贞元间诗人也。隐居汉阳,尝为诸府从事。其诗语言朴实生动,清新可人;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,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。代表作有《巴女谣》、《江南曲》、《题邻居》、《塞上曲》、《悼孩子》、《长安游》、《惜花》、《南溪书斋》、《题美人》等,…

「应听缑山半夜钟」辞典释义

◎ 应的意思

【卯集上 • 心】应·康熙筆画:17·部外筆画:13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於陵切,音膺。【說文】當也。从心聲。【徐曰】,鷹字也。本作,今作應。
料度辭也。【唐詩】應須,祇應,皆是也。
【周語】其叔父實應且憎。【註】猶受也。
國名。【括地志】故應城,因應山爲名,在汝州葉縣。
姓。出南頓,本周武王後。【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】邗晉應韓,武之穆也。漢有應曜,與四皓偕隱,曜獨不出,八代孫應劭,集解漢書。
通作膺。【書·武成】誕膺天命。【註】當也。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於證切,音譍。【集韻】答也。【廣韻】物相應也。【易·咸卦】二氣感應以相與。
樂名。【周禮·春官·笙師應樂註】應長六尺五寸,象柷,有椎連底,左右相擊,以應柷也。【樂書】應樂,猶鷹之應物,其獲也小,故小鼓小舂謂之應,所以應大也。小鼙曰應鼓。【周禮·春官·小師】擊應鼓。【註】鼙也。
天子之門曰應門。【詩·大雅】廼立應門。【註】正門也。
州名。鴈門地,唐置應州。
叶於容切,音雍。【易·蒙卦】童蒙求我,志應也。初筮告,以剛中也。【陸賈新語】事以類相從,聲以音相應。◎按應字,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。《正字通》止作去聲,誤。

◎ 听的意思

【丑集上 • 口】听·康熙筆画:7·部外筆画:4

【唐韻】宜引切【集韻】擬引切,音齗。【說文】笑貌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】亾是公听然而笑。【楊愼曰】听,古哂字。
【廣韻】口大貌。【集韻】大口謂之听。
【廣韻】牛謹切【集韻】語近切,音。亦笑貌。
【集韻】口謹切,音赾。
魚斤切,音㹞。
逆乙切,音聉。義同。
魚其切,音疑。听嗞,口開貌。
魚衣切,音沂。與同。嗞,媿貌。
【正字通】俗借爲聽字省文。
(聽)〔古文〕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他定切,音侹。【說文】聆也。【釋名】聽,靜也。靜,然後所聞審也。【書·太甲】聽德惟聰。【儀禮·士昏禮】命之曰:敬恭聽,宗爾父母之言。
【廣韻】待也。
受也。【左傳·成十一年】鄭伯如晉聽成。【註】聽,猶受也。
從也。【易·艮卦】不拯其隨未退聽也。【疏】聽,從也。【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】姑慈婦聽。
斷也。【禮·王制】司寇正明辟,以聽獄訟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凡邦之小治,則冢宰聽之。【前漢·法志】一曰辭聽,二曰色聽,三曰氣聽,四曰耳聽,五曰目聽。
任也。【前漢·景帝紀】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,聽之。
也。【戰國策】請爲王聽東方之處。【註】聽,偵之。
【唐韻】他丁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湯丁切【正韻】他經切,音㕔。【集韻】聆也,聽受也。中庭曰聽事,言受事察訟於是。俗作㕔。毛氏曰:漢晉皆作聽,六朝以來始加厂。
【韻補】叶儻陽切,音堂。【蘇轍·讀道藏詩】昔者惠子死,莊子笑自傷。微言不復知,言之使誰聽。

◎ 缑山的意思

⒈  即 缑氏山。指修道成仙之处。参见“緱氏山”。

唐 白居易 《吴兴灵鹤赞》:“辽水 一去, 緱山 不迴。”
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自负》:“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:‘纵有 緱山 也无益,四方联络尽蛙声。’”
明 王錂 《春芜记·访友》:“因此上 箕山 掛瓢, 緱山 弄簫。”

◎ 半夜的意思

⒈  一夜的一半。

唐 皎然 《宿山寺寄李中丞洪》诗:“从他半夜愁猿惊,不废此心长杳冥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今日同这二位混,混了半夜,好容易脸不红了。”
巴金 《灭亡》第五章:“那伸直的道路经过了半夜的安息之后,现在又开始向人们诉说它底被人践踏的命运。”

⒉  夜里十二点左右,也泛指深夜。

唐 王维 《扶南曲歌词》之四:“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。”
宋 苏轼 《过莱州雪后望三山》诗:“黄昏风絮定,半夜扶桑开。”
冯德英 《苦菜花》第四章:“半夜里, 姜永泉 接到情报:敌人离此不远了。”

◎ 钟的意思

【戌集上 • 金】钟·康熙筆画:20·部外筆画:12

【唐韻】職容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諸容切,音鍾。【說文】樂鐘也。【廣韻】世本曰:垂作鐘。【釋名】鐘,空也。內空受氣多,故聲大也。【詩·周南】鐘鼓樂之。
【韻會】律名,黃鐘十一月,夾鐘二月,林鐘六月,應鐘十月。◎按《周》《禮》皆作鍾,古字通用。互詳前鍾字註。
地名。【春秋·桓十一年】公會宋公于夫鐘。【註】夫鐘,郕地。
山名。【廣輿記】鐘山屬金陵。【集韻】或作銿。

总述:诗句应听缑山半夜钟出自《送宫人入道归山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于鹄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