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诗句
- 石路荫长松
- 拼音
- shí lù yīn cháng sōng
- 平仄
- 仄仄仄仄平
- 韵脚
- 上平二冬
- 上一句
- 云门夹峭石
- 下一句
- 谷响猿相应
「石路荫长松」出自:《早发故山作》
云门夹峭石,石路荫长松。谷响猿相应,山深水复重。
餐霞人不见,采药客犹逢。独宿灵潭侧,时闻岳顶钟。
餐霞人不见,采药客犹逢。独宿灵潭侧,时闻岳顶钟。
「石路荫长松」作者: 马戴
「石路荫长松」辞典释义
◎ 石的意思
【午集下 • 石】石·康熙筆画:5·部外筆画:0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常隻切【韻會】常亦切,音碩。【增韻】山骨也。【釋名】山體曰石。【易·說卦傳】艮爲山,爲小石。【楊泉物理論】土精爲石,石氣之核也。氣之生石,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。【春秋·說題詞】石,隂中之陽,陽中之隂,隂精補陽,故山含石。
又樂器,八音之一。【書·益稷】擊石拊石。【註】石,磬也。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。【周禮·春官·典同】厚聲石。【註】鐘太厚則如石,叩之無聲。又堅也。【前漢·揚雄傳】石畫之臣。【師古註】言堅固如石。亦作碩。又星亦稱石。【左傳·僖十六年】隕石于宋五,隕星也。又量名。十斗曰石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夫治田百畮,歲收畮一石半,爲粟百五十石。又官祿秩數稱石。【師古曰】漢制,三公號稱萬石,以下遞減至百石。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。【唐書·張弘靖傳】汝輩挽兩石弓,不如識一丁字。又水亦稱石。【水經注】河水濁,淸澄一石水六斗泥。又酒亦稱石。【史記·滑稽傳】臣飲一斗亦醉,一石亦醉。又衡名。百二十斤爲石。【書·五子之歌】關石和鈞。【註】三十斤爲鈞,四鈞爲石。【禮·月令】仲春鈞衡石。【前漢·律歷志】石者,大也,權之大者。又州名。【廣韻】秦伐趙取離石,周因邑以名州。又姓。【左傳】衞大夫石碏。又複姓。孔子弟子有石作蜀。又叶常義切,音嗜。【宋玉·高唐賦】勢薄岸而相擊兮,隘交引而却會。崪中怒而特高兮,若浮海而望碣石。又叶石若切,音杓。【楚辭·惜誓】方世俗之幽昬兮,眩白黑之美惡。放山淵之龜玉兮,相與貴夫礫石。又【招魂】長人千仞,惟魂是索些。十日代出,流金礫石些。又叶七各切,音錯。【郭璞·爾雅贊】鰒似蛤,有鱗無殻。一面附石,細孔雜雜,或七或八。◎ 路的意思
【酉集中 • 足】路·康熙筆画:13·部外筆画:6
【唐韻】洛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魯故切,音賂。【說文】道也。【註】徐鉉曰:道路,人各有適也。【釋名】路,露也。人所踐蹈而露見也。【周禮·夏官·合方氏】掌達天下之道路。【爾雅·釋宮】路,旅途也。【註】途卽道也。【又】一達謂之道路。【註】長道。
又【爾雅·釋詁】路,大也。【詩·大雅】厥聲載路。【箋】是時聲音則已大矣。又車也。【詩·魏風】殊異乎公路。【傳】路,車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巾車】王之五路。【註】王在焉曰路。【左傳·桓二年】大路越席。【註】大路,玉路,祀天車也。【疏】路訓大也。君之所在,以大爲號,門曰路門,寢曰路寢,車曰路車。又鼓也。【周禮·地官·鼓人】以路鼓鼓鬼享。【註】路鼓,四面鼓也。又弓也。【史記·孝武紀】路弓乗失。又傾貌。【荀子·富國篇】田疇穢,都邑路。【註】路謂無城郭牆垣也。又與輅同。【禮·月令】乗鸞路。【釋文】路本又作輅。又姓。【急就篇註】路,水名也。又因爲縣,在涿郡,居者氏焉。漢有大夫路溫舒。又【集韻】歷各切,音洛。【前漢·揚雄傳】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。【註】晉灼曰:路音落。服虔曰:以竹虎落此山也。師古曰:落,纍也。以繩周遶之也。◎ 荫的意思
【申集上 • 艸】荫·康熙筆画:17·部外筆画:11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於禁切,音廕。【說文】草隂地。【徐曰】草所庇也。【荀子·勸學篇】樹成蔭而衆鳥息焉。【呂氏春秋】松柏成而塗之人已蔭矣。
又日景也。【左傳·昭元年】趙孟視蔭。又通廕。【左傳·文九年】本根無所庇廕。又【韻會】通作隂。【詩·大雅】旣之隂女。又【左傳·文十七年】鹿死不擇音。【註】音同蔭。【杜云】所茠蔭之處。古字借用。又【集韻】於金切,音隂。草木蔭翳也。【班固·西都賦】茂樹蔭蔚。或作。◎ 长松的意思
⒈ 药草名。服之可黑须发。
引宋 苏轼 《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》诗之一:“莫道长松浪得名,能教覆额两眉青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一·长松》:“长松生古松下,根色如薺苨,长三五寸,味甘微苦,类人参,清香可爱。按 张天觉 《文集》云:僧 普明 居 五臺山,患大风,眉髮俱堕,哀苦不堪。忽遇异人,教服长松,示其形状。 明 採服之,旬餘毛髮俱生,颜色如故。”
总述:诗句石路荫长松出自《早发故山作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马戴。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