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苕华坐堪老

诗句
苕华坐堪老
拼音
 sháo huá zuò kān lǎo
平仄
平平仄平仄
韵脚
上声十九皓
上一句
束马过铜梁
下一句
鸠鸣高崖裂

「苕华坐堪老」出自:《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》

乱山沧海曲,中有横阳道。束马过铜梁,苕华坐堪老
鸠鸣高崖裂,熊斗深树倒。绝壑无坤维,重林失苍昊。
跻攀寡俦侣,扶接念舆皂。俯仰栗嵌空,无因掇灵草。
梯穷闻戍鼓,魂续赖丘祷。敞豁天地归,萦纡村落好。
悠悠思蒋径,扰扰愧商皓。驰想永嘉侯,应伤此怀抱。

「苕华坐堪老」作者:

陈陶(约812─888前)唐诗人。字嵩伯,自号三教布衣,岭南(今两广一带)人,一作鄱阳(今江西鄱阳)人,又作剑浦(今福建南平)人。早年游学长安,研究天文学,于诗也颇有造诣。举进士不第,遂耽情于山水之间,曾漫游江西、福建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、四…

「苕华坐堪老」辞典释义

◎ 苕的意思

【申集上 • 艸】苕·康熙筆画:11·部外筆画:5

【唐韻】徒聊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田聊切,音迢。【詩·陳風】邛有旨苕。【疏】苕苕,饒也。幽州人謂之翹,夏生,莖如勞豆而細,葉似蒺藜而靑,其莖綠色,可生食,如小豆藿。
【詩·小雅】《苕之華》芸其黃矣。【註】陵苕,一名䑕尾,生下濕水中,七八月中花紫,似今紫草花,可染皁,煑以沐髮卽黑。
【爾雅·釋草】連,異翹。【註】一名連苕。
水名。【山海經】龍首之山,苕水出焉。
苕苕,高貌。【水經注】虎牢臨河,苕苕孤上。【張衡·西京賦】壯亭亭以苕苕。
《詩·苕之華》,徐邈讀作時饒切,同軺。

◎ 华的意思

【申集上 • 艸】华·康熙筆画:12·部外筆画:8

〔古文〕䔢【唐韻】戸花切【集韻】胡瓜切,音划。【書·舜典】重華協于帝。【傳】華謂文德。
【禮·檀弓】華而睆。【疏】凡繪畫,五色必有光華,故曰華畫也。
【廣韻】草盛也。
粉也。【曹植·洛神賦】鉛華弗御。
髮白也。【後漢·陳蕃傳】蹇諤之操,華首彌固。
華林,園名。【魏志】芳林園卽今華林園。
地名。【戰國策】說趙王于華屋之下。【史記·秦本紀註】華陽,地名。【吳志·孫皓傳】皓舉大衆出華里。
【水經注】河水東南徑華池。
華表。【古今註】堯設誹謗木,今之華表。
星名。【晉書·天文志】大帝九星曰華蓋。
【韻會】胡化切,音話。【書·禹貢】至于太華。【爾雅·釋山】華山,爲西嶽。
姓。【潛夫論】華氏子,姓也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宋戴公子者,食采于華,因氏焉。
【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】華楓枰櫨。【註】華皮可以爲索。
【集韻】呼瓜切,音譁。【禮·曲禮】爲國君者華之。【註】華,中裂之,不四拆也。【爾雅·釋木】瓜曰華之。
與花同。【爾雅·釋草】華,荂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齊楚之閒或謂之華,或謂之荂。【佩觿集】華有戸瓜,呼瓜二翻,俗別爲花。
【韻補】呼戈切。【邊讓·章華賦】體迅輕鴻,榮曜春華。進如浮雲,退如激波。
胡戈切。【徐鍇·說文繫傳】華,本音和,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。【棗據詩】矯足登雲閣,相伴步九華。徙倚憑高山,仰攀桂樹柯。
【詩·本音】灼灼其華。【註】音敷。【考】《詩》如常棣之華,顏如舜華,維常之華,叶車韻。隰有荷華,叶下都韻。黍稷方華,叶下途韻,凡七見,皆讀敷。
【唐韻古音】亦音敷。郭璞曰:江東謂華爲敷。陸德明曰:古讀華如敷,不獨江東也。漢光武曰:仕宦當作執金吾,娶妻必得隂麗華。
【韻會】苦蛙切【正韻】枯瓜切,音誇。不正也。或作蕐。詳䓙字註。䓙又作。

◎ 坐的意思

【丑集中 • 土】坐·康熙筆画:7·部外筆画:4

〔古文〕㘸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徂臥切,音座。行之對也。【禮·曲禮】坐如尸。【又】虛坐盡後,食坐盡前。
便坐,別坐之處。【前漢·文翁傳】在便坐受事。
【後漢·宣秉傳】秉修高節,光武特拜御史中丞,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,京師謂之三獨坐。
猶守也。【左傳·桓十二年】楚伐絞,軍其南門。絞人爭出,驅楚役徒于山中。楚人坐其北門,而覆諸山下,大敗之。
古者謂跪爲坐。【禮·曲禮】先生琴瑟書策在前,坐而遷之。【註】坐,跪也。
【律】有罪坐。【前漢·文帝紀】除收帑相坐律令。
罪人對理曰坐。【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】鍼莊子爲坐。
釋氏大坐曰跏趺。【蓮華經】結跏趺坐。
與座通。【前漢·梅福傳】當戸牖之法坐。【註】正座也。
姓。見【姓苑】。
【集韻】徂果切,音睉。義同。○按坐有上去二音,字韻諸書訓註皆同,惟《轉註古音》坐註引《史記》高帝紀,遂坐上坐。《正義》云:前坐字,在果反,後坐字,在臥反。《字彙》行坐之坐讀上聲,非。《正字通》謂坐字在上聲者,叶音也,亦非。本作。【說文】从土,从畱省,土所止也。隷作坐。

◎ 堪的意思

【丑集中 • 土】堪·康熙筆画:12·部外筆画:9

【唐韻】口含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枯含切【正韻】苦含切,音戡。【說文】勝也。
任也,可也。【家語】子貢曰:吳王爲人猛暴,羣臣不堪。【羊祜讓開府表】臣有何功,可以堪之。
堪輿,天地總名。【范浚心箴】茫茫堪輿,俯仰無垠。
【孟康曰】堪輿,神名,造輿宅書者。
山形奇怪也。【揚雄·蜀都賦】堪當隱倚。
姓。【風俗通】八元仲堪之後。
【說文】地突也。【徐鉉註】地穴中出也,據此與龕同。
【集韻】楚錦切,音墋。土也。一曰不淸澄。通作勘,戡。別作龕。【正字通】經傳錯互者,因聲近而譌。

◎ 老的意思

【未集中 • 老】老·康熙筆画:6·部外筆画:0

〔古文〕【廣韻】盧皓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魯皓切,音栳。【說文】考也。七十曰老。从人毛匕,言須髮變白也。【禮·曲禮】七十曰老而傳。【公羊傳·宣十一年】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。【註】六十稱耋,七十稱老。
【詩·鄭風】與子偕老。【疏】沒身不衰也。【禮·祭義】貴老。爲其近于親也。
【周禮·地官·鄕老註】老,尊稱也。
【儀禮·聘禮】授老幣。【註】老賔之臣。【疏】大夫家臣稱老。
【禮·曲禮】國君不名卿老。【註】卿老亦卿也。
【禮·王制】天子之老。【註】老謂上公。
【禮·禮運】三老在學。【註】乞言,則受之三老。【左傳·昭三年】三老凍餒。【註】三老,謂上壽、中壽、下壽,皆八十已上。
【左傳·隱三年】桓公立,乃老。【註】老,致仕也。
【列子·天瑞篇】老,耄也。
姓。【廣韻】宋有老佐。
【韻補】叶朗口切。【釋名】老,朽也。【史記·律書】酉者,萬物之老也。
【韻補】叶滿補切,姥當以此得聲。【班固·西都賦】若臣者,徒觀迹於舊墟,聞之乎故老。十分未得其一端,故不能徧舉也。

总述:诗句苕华坐堪老出自《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陈陶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