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莫滞秋风西上期

诗句
莫滞秋风西上期
拼音
 mò zhì qiū fēng xī shàng qī
平仄
仄仄平平平仄平
韵脚
上平四支
上一句
亦知到处逢下榻

「莫滞秋风西上期」出自:《送贾三北游》

贾生未达犹窘迫,身驰匹马邯郸陌。片云郊外遥送人,
斗酒城边暮留客。顾予他日仰时髦,不堪此别相思劳。
雨色新添漳水绿,夕阳远照苏门高。把袂相看衣共缁,
穷愁只是惜良时。亦知到处逢下榻,莫滞秋风西上期

「莫滞秋风西上期」作者:

刘长卿(约709-780),字文房,河间(今河北省河间县)人。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(733)进士。肃宗至德年间,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,因被人诬陷,下姑苏(今江苏省苏州市)狱,后贬为潘州(今广东省茂名市)南巴尉,移陆州司马,死于随州刺史任上。世…

「莫滞秋风西上期」辞典释义

◎ 莫的意思

【申集上 • 艸】莫·康熙筆画:13·部外筆画:7

〔古文〕䒬【唐韻】慕各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末各切,音寞。【韻會】無也,勿也,不可也。【易·繫辭】莫之與,則傷之者至矣。
定也。【詩·大雅】監觀四方,求民之莫。
謀也。【詩·小雅】秩秩大猷,聖人莫之。
【博雅】强也。【論語】文莫吾猶人也。【晉書·欒肇·論語駁曰】燕齊謂勉强爲文莫。【揚子·方言】侔莫,强也,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。【淮南子·謬稱訓】猶未之莫與。【註】莫,勉之也。
削也。【管子·制分篇】屠牛垣,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。
【博雅】莫莫,茂也。【詩·周南】維葉莫莫。【註】莫莫,茂密之貌。
【莊子·逍遙遊】廣莫之野。【註】莫,大也。
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卽幕氏省文。漢有富人莫氏,見《游俠傳》。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。
【史記·夏本紀註】五湖之一有莫湖。
與瘼通。【詩·小雅】莫此下民。
與幕通。【史記·李廣傳】莫府省約文書籍事。
【說文】莫故切。同暮。【易·夬卦】莫夜有戎。
菜也。【詩·魏風】彼汾沮洳,言采其莫。【註】音暮。【陸璣疏】莫,莖大如箸,赤節,節一葉,似柳葉,厚而長,有毛刺,今人繅以取繭緒。其味酢而滑,始生可以爲羹,又可生食。五方通謂之酸迷,冀州人謂之乾絳,河、汾之閒謂之莫。
通膜。【禮·內則】去其皽。【註】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。
【韻會】莫白切,音陌。靜也。【詩·小雅】君婦莫莫。【註】言淸靜而敬至也。【左傳·昭二十八年】德正應和曰莫。
【唐韻古音】平聲,音謨。《漢書》註引《詩》聖人莫之作謨。【直音】作。

◎ 滞的意思

【巳集上 • 水】滞·康熙筆画:15·部外筆画:11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直例切,音彘。【說文】凝也。【周語】震雷出滯。
積也。【魯語】敢告滯積,以紓執事。
漏也。【詩·小雅】此有滯穗。
【周禮·地官·廛人】凡珍異之有滯者,斂而入于膳府。【疏】謂沈滯不售者。
【左傳·成十八年】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。
【集韻】尺制切,音摯。音敗不和也。或作懘。亦作慸。
丑例切,音跇。水灑散貌。
【韻補】叶直帶切,音與近。【楚辭·九章】乗舲船余上沅兮,齊吳榜以擊汰。船容與而不進兮,淹回水以凝滯。

◎ 秋风的意思

⒈  秋季的风。

汉武帝 《秋风辞》:“秋风起兮白云飞,草木黄落兮雁南归。”
三国 魏 曹丕 《燕歌行》之一:“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。”
唐 杜甫 《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》:“秋风嫋嫋动高旌,玉帐分弓射虏营。”

⒉  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。参见“打秋风”。

明 沉榜 《宛署杂记·街道》:“每初僉及年终,置酒邀会,每家银三五分,则曰打网,曰秋风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会试举人,变作秋风之客。”

⒊  蟋蟀的别名。

清 厉荃 《事物异名录·昆虫·蟋蟀》:“《清异録》:汉 龙驤子 名 卭,讳之,呼蛩曰秋风。”

◎ 西的意思

【申集下 • 襾】西·康熙筆画:6·部外筆画:0

〔古文〕㢴【唐韻】先稽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先齊切,音粞。【類篇】金方也。【說文】鳥在巢上也。日在西方而鳥栖,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。文作㢴,象形也。【前漢·律歷志】少隂者西方,西遷也。隂氣遷落物,於時爲秋。【尚書·大傳】西方者何,鮮方也。或曰鮮方,訊訊之方也。訊者,訊人之貌。
地名。【晉書·地理志】西郡。【韻會】唐置西州。
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西氏。【姓苑】西門豹之後,改爲西。
【集韻】相咨切,音私。義同。
【篇海】蘇前切,音先。【前漢·郊祀歌】象載瑜,白集西,食甘露,飮榮泉。【後漢·趙壹傳·窮鳥賦】幸賴大賢,我矜我憐。昔濟我南,今振我西。
【韻補】斯人切,叶音辛。【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】醴騰湧於隂溝,甘露被宇而下臻。朱桂黝鯈於南北,芝蘭阿那於東西。
【類篇】乙却切,音約。平量也。
【廣韻】籀文作。○按《玉篇》等書西字另一部。今从《字彙》《正字通》附入襾部。

◎ 上的意思

【子集上 • 一】上·康熙筆画:3·部外筆画:2

〔古文〕丄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【易·乾·文言】本乎天者親上。
【廣韻】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【蔡邕·獨斷】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
上日。【書·舜典】正月上日。【註】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
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
上官,複姓。
【唐韻】時掌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【易·需卦】雲上于天。【禮·曲禮】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
進也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朔上三千奏牘。
與尙通。【詩·魏風】上愼旃哉。【前漢·賈誼傳】上親,上齒,上賢,上貴。
【匡衡傳】治天下者審所上。
【韻補】叶辰羊切,音常。【楚辭·九懷】臨淵兮汪洋,顧林兮忽荒。修予兮袿衣,騎霓兮南上。
叶時刃切,音愼。【王微觀海詩】照本苟不昧,在末理知瑩。忽乗摶角勢,超騰送崖上。
叶矢忍切,音審。【郭璞·遊仙詩】翹首望太淸,朝雲無增景。雖欲思陵化,龍津未易上。【說文】上,高也。指事。時掌切。◎按字有動靜音,諸韻皆以上聲,是掌切,爲升上之上,屬動,去聲,時亮切,爲本在物上之上,屬靜。今詳《說文》上聲上字,高也,是指物而言,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。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。後倣此。

◎ 期的意思

【辰集上 • 月】期·康熙筆画:12·部外筆画:8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渠之切,音其。【說文】會也。【易·歸妹】歸妹愆期。
【書·大禹謨】耄期倦于勤。【禮·曲禮】百年曰期頤。【註】期,猶要也。
【書·大禹謨】期于予治。【傳】期,當也,當于治體。
【前漢·路溫舒傳】刻木爲吏,期不對。【註】期,必也。
【莊子·庚桑楚】志乎期費。【註】期,卒也。費,耗也。
【莊子·寓言篇】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,是非先也。【註】期,待也。
【玉篇】時也,契約也。【廣韻】信也,限也。
【爾雅·釋宮】八達謂之崇期。【註】四道交出。
口吃。【史記·周昌傳】臣期期知其不可。
【集韻】居之切,音姬。朞,亦書作期。【易·繫辭】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。
【左傳·昭二十三年】叔孫旦而立期焉。【註】從旦至莫爲期。【釋文】期,本又作朞。
【韻補】叶渠尤切。【班婕妤·自悼賦】奉供養於東宮兮,托長信之末流。共灑埽於帷幄兮,永終死以爲期。
叶巨椅切。【漢·淳于長夏承】於皇祖,天挺應期。佐時理物,紹從先軌。

总述:诗句莫滞秋风西上期出自《送贾三北游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刘长卿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