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云门青寂寂

诗句
云门青寂寂
拼音
 yún mén qīng jì jì
平仄
平平平仄仄
韵脚
入声十二锡
上一句
衣冠起晚钟
下一句
此别惜相从

「云门青寂寂」出自:《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(得峰字)》

苒苒谷中寺,娟娟林表峰。阑干上处远,结构坐来重。
骑马行春径,衣冠起晚钟。云门青寂寂,此别惜相从。

「云门青寂寂」作者: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祖籍河南巩县。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。青年时期,他曾游历过今江苏、浙江、河北、山东一带,并两次会见李白,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。唐玄宗天宝五年(746),杜甫来到长安,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,由于奸臣…

「云门青寂寂」辞典释义

◎ 云的意思

【子集上 • 二】云·康熙筆画:4·部外筆画:2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王分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于分切,音雲。【說文】山川氣也。象回轉形。後人加雨作雲,而以云爲云曰之云。【正字通】與曰音別義同。凡經史,曰通作云。
運也。【管子·戒篇】天不動,四時云下,而萬物化。【註】云:運動貌。
狎昵往復也。【詩·小雅】昏姻孔云。【朱傳】云:旋也。【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】晉不鄰矣,其誰云之。【註】云:猶旋。旋歸之也。
語助。【詩·小雅】伊誰云憎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。
陸佃曰:云者,有應之言也。【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】子朱曰:朱也當御。三云:叔向不應。
云云:衆語也。《前漢·汲黯傳》上曰,吾欲云云。【註】猶言如此如此也。
云云:山名。【前漢·郊祀志】封大山禪云云:【註】云云:太山下小山。
云爲。【易·繫辭】變化云爲。
姓。漢云敞。
與芸同。【莊子·在宥篇】萬物云云。【註】盛貌。老子作芸芸。
紛云:興作貌。【呂覽·圜道篇】雲氣西行云云然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威武紛云。俗作紜。
【韻補】叶于先切,言也。【韓愈·剝啄行】我謝再拜,汝無復云。往追不及,來可待焉。

◎ 门的意思

【戌集上 • 門】门·康熙筆画:8·部外筆画:0

【唐韻】莫奔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謨奔切【韻會】謨昆切,音捫。【說文】聞也。从二戸,象形。【玉篇】人所出入也。在堂房曰戸,在區域曰門。【博雅】門,守也。【釋名】捫也。言在外爲人所捫摸也。【易·同人】同人于門。【註】心無係吝,通夫大同,出門皆同,故曰同人於門也。【書·舜典】賔于四門,四門。【傳】四門,四方之門。【禮·月令】孟秋之月,其祀門。【周禮·天官·掌舍】爲帷宮,設旌門。【註】王行止食息,張帷爲宮,樹旌以表門。【又】設車宮轅門。【註】王止宿險阻之處,車以爲藩,則仰車以其轅表門。今慕府亦稱轅門,牙門。【楚辭·九辯】君之門以九重。【註】天子九門:關門、遠郊門、近郊門、城門、臯門、雉門、應門、路門、寢門,亦曰庫門。
譙門,城上爲高樓以望者。【前漢·勝傳】獨守丞與戰譙門中。
橋門,國學門也。【後漢·儒林傳】圜橋門而觀聽者,蓋億萬計。
師門。【後漢·桓榮傳】上則通達經旨,下則去家慕鄕,求謝師門。
【通鑑】唐狄人傑,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。或謂曰:天下桃李,悉在公門。
【正字通】世族盛著曰門望。韓顯宗疏,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。
凡物關鍵處,皆謂之門。【易·繫辭】道義之門。【疏】物之得宜,從此易而來,故云道義之門,謂與道義爲門戸也。
【老子·道德經】衆妙之門。
期門,勇士也。【後漢·譙傳】帝始作期門,數爲微行。【註】前書,武帝微行,常與侍中常侍武騎,及待詔,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,期諸殿門,故有期門之號,自此始也。成帝微行亦然,故言始也。【班固·西部賦】期門佽飛,列刃攢鍭。
官名。【周禮·地官】司門,祭祀之牛牲繫焉,監門養之。【後漢·百官志】黃門侍郞六百石,掌侍從左右給事中。【又】門大夫六百石。【註】漢官曰:門大夫二人,選四府掾屬。
【周禮·春官·小宗伯】其正室,皆謂之門子。【註】將代父當門者也。【左傳·襄十一年】大夫諸司門子勿順。
地名。【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】託於木門。【註】木門,晉地【史記·項羽紀】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。【孟康註】在新豐東十七里。
【秦本紀】敗三晉之師於石門。【一統志】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,踰中條山,通陝州道,山嶺參天,左右壁立,閒不容軌,名曰石門。
鴈門,郡名。見【前漢·地理志】。
山名。【書·禹貢】浮于積石,至于龍門。【傳】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。【後漢·逸民傳】龎公攜其妻子,登鹿門山。
【正字通】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。漢光武紀寒門註,師古曰: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,盛夏凜然。
星名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。【註】南門二星,在庫樓南天之外門,明則氏羌貢。【天文志】大微星南四星執法,中端門,左右掖門。
姓氏也。公卿之子,敎以六藝,謂之門子。後因以爲氏,後魏門文愛。
東門、西門、雍門、木門,俱複姓。【左傳·宣十八年註】襄仲居東門,故曰東門氏。
樂名。【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】以樂舞敎國子,舞雲門大卷、大咸、大㲈、大夏、大濩、大武。【註】此周所存六代之樂。黃帝曰雲門。
人名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使盧生求羨門高誓。【註】羨門,古仙人。【前漢·藝文志】逢門射法二篇。【註】卽逢蒙。【荀子·正論篇】羿蠭門者,天下之善射者也。
【正字通】僧曰沙門桑門。【前漢·郊祀志】沙門,漢言息心削髮,絕情欲,歸於無爲也。
【韻補】叶民堅切,音眠。【楚辭·遠遊】虛以待之兮,無爲之先。庶類有成兮,此德之門。
叶眉貧切,音珉。【詩·邶風】出自北門,憂心殷殷。叶下貧。【荀卿·雲賦】往來惽憊,通於大神。出入甚亟,莫知其門。

◎ 青的意思

【戌集中 • 青】青·康熙筆画:8·部外筆画:0

〔古文〕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倉經切,音鶄。【說文】東方色也。【釋名】靑,生也。象物之生時色也。【書·禹貢】厥土靑黎。【荀子·勸學篇】靑出之藍而靑於藍。
神名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,祭靑帝。
州名。【書·禹貢】海岱惟靑州。
鳥名。【禮·曲禮】前有水,則載靑旌。【註】靑,靑雀,水鳥。
木名。【庾信·步虛詞】空靑爲一林。【註】雲笈七籤,玉淸天中有樹,似松,名曰空靑之林。
【廣韻】男靑、女靑,皆木名。出羅浮山記。
果名。靑子,橄欖也。【蘇軾詩】紛紛靑子落紅鹽。
藥名。【本草綱目】空靑,腹中空,破之有漿,治眼疾。一名楊梅靑。【又】白靑,治目疾,色深者爲石靑,淡者爲碧靑。淮南子畢萬術云:白靑,得鐵卽化爲銅。
曾靑、綠靑、扁靑、綠膚靑,詳【本草綱目】。
【韻會】竹皮曰靑。【後漢·吳祐傳】殺靑以寫經書。【註】以火炙令汗取其靑,易書復不蠹,謂之殺靑。
【唐·李肇·翰林志】凡大淸宮道觀薦告詞文,用靑藤紙朱字,謂之靑詞。
【李綽·歲時紀】上巳曲江禊飮,曰踏靑。
姓。【廣韻】出何氏姓苑。
複姓三氏,漢有靑烏子。
有靑牛氏,靑陽氏。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子丁切。與菁同。【詩·衞風】綠竹靑靑。【傳】靑靑,茂盛貌。【釋文】靑,子丁反。本亦作菁。
【小雅】其葉靑靑。【釋文】靑,子零反。

◎ 寂寂的意思

⒈  寂静无声貌。

三国 魏 曹植 《释愁文》:“愁之为物,惟惚惟怳,不召自来,推之弗往,寻之不知其际,握之不盈一掌。寂寂长夜,或羣或党,去来无方,乱我精爽。”
唐 王维 《寒食汜上作》诗:“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。”
宋 叶适 《叶君宗儒墓志铭》:“有百年之宅,千岁之田,前临清流,旁接高阜,亭院深芜,竟日寂寂。”
明 归有光 《项脊轩志》:“庭堦寂寂,小鸟时来啄食,人至不去。”
《三侠五义》第二七回:“包兴 放下帐子,将灯移出,寂寂无声,在外伺候。”
冰心 《庄鸿的姊姊》:“炉火也似乎失了热气,我只寂寂地看着弟弟,弟弟却也寂寂地看着我。”

⒉  孤单;冷落。

汉 秦嘉 《赠妇诗》:“寂寂独居,寥寥空室。”
《敦煌变文集·秋胡变文》:“阻隔孃孃,孤惸寂寂,徒步含啼。”
宋 苏轼 《纵笔三首》诗之一:“寂寂 东坡 一病翁,白鬚萧散满霜风。”
清 汪懋麟 《奉送益都公致政归里》诗:“宠荣终寂寂,去住贵惺惺。”
何其芳 《画梦录·哀歌》:“我为什么看见了一片黑影,感到了一点寒冷呢,因为想起那些寂寂的童时吗?”

⒊  犹悄悄。

唐 孟郊 《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》诗:“洛 友寂寂约,省骑霏霏尘。”
元 顾瑛 《以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》诗:“天风寂寂吹古香,清露泠泠湿秋圃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六二回:“公主施能寂寂密密,又偷了 王母 灵芝,在潭中温养宝物。”
端木蕻良 《被撞破了的脸孔》:“只寂寂地咳嗽了两声,便和衣倒下。”

总述:诗句云门青寂寂出自《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(得峰字)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