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句

千竿竹翠数莲红

诗句
千竿竹翠数莲红
拼音
 qiān gān zhú cuì shù lián hóng
平仄
平平仄仄仄平平
韵脚
上平一东
下一句
水阁虚凉玉簟空

「千竿竹翠数莲红」出自:《刘驸马水亭避暑》

千竿竹翠数莲红,水阁虚凉玉簟空。琥珀盏红疑漏酒,
水晶帘莹更通风。赐冰满碗沉朱实,法馔盈盘覆碧笼。
尽日逍遥避烦暑,再三珍重主人翁。

「千竿竹翠数莲红」作者:

刘禹锡(772-842)字梦得,洛阳人,为匈奴族后裔。晚年任太子宾客,世称「刘宾客」。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,结果一同贬谪远郡,顽强地生活下来,晚年回到洛阳,仍有「马思边草拳毛动」的豪气。他的诗精炼含蓄,往往能以清新…

「千竿竹翠数莲红」辞典释义

◎ 千的意思

【子集下 • 十】千·康熙筆画:3·部外筆画:1

【唐韻】蒼先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倉先切,音阡。【說文】十百也。
【廣韻】漢複姓。
【韻補】叶雌人切,請平聲。【劉劭趙都賦】宮妾盈兮數百,食客過兮三千。越信孟之體,慕姬旦之懿仁。

◎ 竿的意思

【未集上 • 竹】竿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3

【廣韻】古寒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居寒切,音干。【說文】竹梃也。【詩·衞風】籊籊竹竿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竹竿萬个。
竿牘。【莊子註】竹爲書。
地名。【水經注】衞縣有竿城。
與干通。【後漢·董卓傳】僭擬車服,時人號竿摩車。【註】竿摩,猶干劘也。言其相逼近也。
【集韻】古旱切。與幹同。箭笴也。
【集韻】居案切,音旰。衣架。【爾雅·釋器】竿謂之箷。
叶經天切。【白居易·悟眞寺詩】或時洩光采,夜與星斗連。中頂最高峯,拄天靑玉竿。
叶公旦切。【劉琨·答盧諶詩】亭亭孤幹,獨生無伴。綠葉繁縟,柔條修罕。朝採爾實,夕捋爾竿。竿翠豐尋,逸珠盈椀。
【字彙補】居旱切,干上聲。【謝靈運詩】不怨秋夕長,恆苦夏日短。濯流激浮湍,息䕃倚密竿。

◎ 竹的意思

【未集上 • 竹】竹·康熙筆画:6·部外筆画:0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張六切【正韻】之六切,音竺。【說文】冬生靑艸,象形。下垂箁箬也。【竹譜】植類之中,有物曰竹。不剛不柔,非草非木。小異空實,大同節目。【又】竹雖冬蒨,性忌殊寒。九河鮮育,五嶺實繁。【詩·衞風】綠竹猗猗。【禮·月令】日短至,則伐木取竹箭。【周禮·夏官】東南曰揚州,其利金、錫、竹箭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渭川千畝竹,其人與千戸侯等。【釋名】竹曰个。【淮南子·俶眞訓】竹以水生。
八音之一。【周禮·春官】播之以八音:金石土革絲木竹。【禮·樂記】竹聲濫,濫以立會,會以聚衆。【史記·律書註】古律用竹。【前漢·律歷志】黃帝使泠綸,自大夏之西,崑崙之隂,取竹之解谷生,其竅厚均者,斷兩節閒而吹之,以爲黃鐘之宮。【釋名】竹曰吹。吹,推也,以氣推發其聲也。
竹。【左傳註】造書于竹。
竹帛。【史記·孝文紀】請著之竹帛,宣布天下。【說文】著之竹帛謂之書。
竹花,竹實。【謝靈運·晉書】元康二年,巴西界竹生花,紫色,結實。【本草】竹花一名草華。【莊子·秋水篇】鵷雛非練實不食。【註】練實,竹實也。
竹醉日。【岳陽風土記】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,可種竹,《齊民要術》所謂竹醉日也。
地名。【爾雅·釋地】觚竹、北戸、西王母、日下,謂之四荒。【史記】伯夷、叔齊,孤竹君之二子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孤竹在遼西令支縣。【又】沛郡有竹縣。【註】今竹邑。【又】廣漢郡屬縣有綿竹。【又】零陵郡竹山縣。【水經注】藉水東南流,與竹嶺水合。【穆天子傳】我徂黃竹。【零陵記】桂竹之野。【楊愼集】桂竹,後稱貴竹,今貴州。【福建志】南安縣有苦竹山。
官名。【唐書·百官志】司竹監掌植竹葦,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。
書名:【竹書紀年】【戴凱之·竹譜】【劉美之·續竹譜】。
姓。【廣韻】伯夷、叔齊之後,以竹爲氏。後漢有下邳相竹曾。
草名。【永嘉郡志】靑田縣有草,葉似竹,可染碧,名爲竹靑。【宛陵詩註】錦竹,草名,似竹而斑。
木名。【益部方物略】竹柏,生峨嵋山,葉繁長而籜似竹。
花藥名。【本草】石竹,瞿麥也。鹿竹、菟竹,黃精也。玉竹,葳蕤也。
菜名。【齊民要術】竹菜,生竹林下,似芹科而莖葉細,可食。【羣芳譜】淡竹葉,一名竹葉菜,嫩時可食。
果名。【桂海虞衡志】木竹,子、皮色、形狀全似大枇杷,肉甘美,秋冬閒實。
䑕名。【贊寧·筍志】竹根有䑕,大如貓,其色類竹,名竹豚,亦名稚子,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。
魚名。【桂海虞衡志】竹魚出灕水,狀如靑魚,味似鱖。
酒名。【張協·七命】豫北竹葉。【張華詩】蒼梧竹葉淸。
【集韻】敕六切,音畜。萹竹,草名。
與屬玉之屬通,鴨也。【揚雄·蜀都賦】獨竹孤鶬。
叶職律切。【謝惠連·雪賦】雪宮建于東國,雪山峙于西域。岐昌發詠于來思,姬滿申歌于黃竹。曹風以麻衣比色,楚謠以幽蘭儷曲。【註】曲,區聿切。竹,職律切。

◎ 翠的意思

【未集中 • 羽】翠·康熙筆画:14·部外筆画:8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七醉切,音綷。【說文】靑羽雀也。出鬰林。【爾雅·釋鳥】翠鷸。【註】似燕,紺色。【疏】李巡曰:鷸一名曰翠,其羽可以爲飾。樊光云:靑羽。出交州。【前漢·賈山傳】飾以翡翠。【註】雄曰翡,雌曰翠。
【南越王趙陀傳】翠鳥幹。【博物志】翡身通黑,惟胸前背上翼後有赤毛。翠身通靑黃,惟六翩上毛長寸餘靑,其飛則羽鳴翠翡翠翡然,因以爲名。
【禮·內則】舒雁翠。【註】舒鴈,鵝也。翠,尾肉也。
【爾雅·釋山】未及上翠微。【疏】謂未及頂上,在旁陂陀之處,名翠微。一說山氣靑縹色,故曰翠微。
姓。【急就篇註】翠氏,楚景萃之後也。避入關三遷,懷土逃匿,改姓爲翠。

◎ 数的意思

【卯集下 • 攴】数·康熙筆画:15·部外筆画:11

【廣韻】所矩切【集韻】爽主切,音籔。【說文】計也。【易·說卦】數往者順。【詩·小雅】心焉數之。【禮·曲禮】問國君之富,數地以對。
【博雅】責也。【左傳·昭二年】使吏數之。【註】責數其罪。
【集韻】阻切,音所。義同。
【廣韻】色句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雙遇切,音捒。算數也。【羣經音辨】計之有多少曰數。【類篇】枚也。【易·節卦】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。【疏】數度,謂尊禮命之多少。
【繫辭】極數知來之謂占。【疏】蓍策之數。【書·大禹謨】天之曆數在汝躬。【疏】天之曆運之數。【周禮·天官·小宰】掌官常以治數。【註】治數,每事多少異也。【後漢·律曆志】隷首作數。【註】隷首,黃帝之臣。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色角切,音朔。頻數也。【禮·祭義】祭不欲數,數則煩。
【爾雅·釋詁】數,疾也。【疏】皆謂急疾也。
【集韻】蘇谷切,音速。【禮·樂記】衞音趨數煩志。【註】趨數,讀爲促速,聲之誤也。【史記·賈生傳】淹數之度兮,語余其期。【註】徐廣曰:數,速也。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趨玉切,音促。細也。【孟子】數罟不入洿池。【趙岐註】密細之網。
【集韻】聳取切,音繏。數數,猶汲汲也。
所錄切,松入聲。汲水疾也。【莊子·天地篇】數如泆湯。
所六切,音縮。數數,迫促意。
仕角切,音浞。促也。
【韻補】叶先奏切。【陸機·宣猷堂詩】篤生我后,克明克秀。體輝重光,承規景數。

◎ 莲的意思

【申集上 • 艸】莲·康熙筆画:17·部外筆画:11

〔古文〕苓【唐韻】落賢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靈年切,音連。【爾雅疏】北人以蓮爲荷。
【說文】芙蕖之實也。【爾雅·釋草】荷,芙蕖。其實蓮。【註】蓮謂房也。
【集韻】連彥切,連去聲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左馮翊蓮勺。【後漢·鄭興傳註】蓮勺,故城在今同州下邳縣東北。
【字彙補】所夾切。草名。【廣雅】鳶尾、烏蓮,射干也。

◎ 红的意思

【未集中 • 糸】红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3

【廣韻】戸公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胡公切,音洪。【說文】帛赤白色。【釋名】紅,絳也。白色之似絳者。【論語】紅紫不以爲褻服。【疏】紅,南方閒色。
地名。【左傳·昭八年】大蒐于紅。【註】紅,魯地。
草名。【爾雅·釋草】紅,蘢古。【註】俗呼紅草爲蘢鼓,語轉耳。
【集韻】沽紅切【正韻】古紅切,音公。與功通。【史記·文帝紀】服大紅十五日,小紅十四日。【註】服虔曰:當言大功、小功。
與工通。【前漢·酈食其傳】紅女下機。【註】師古曰:紅,讀曰工。
【集韻】古巷切,音降。絳或作紅。【前漢·外戚恩澤侯表】孝平二十二人,有紅侯。【註】師古曰:疑紅字當爲絳。劉攽曰:今有紅縣,音降。紅亦有降音。

总述:诗句千竿竹翠数莲红出自《刘驸马水亭避暑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