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诗句
- 如何不相见
- 拼音
- rú hé bù xiāng jiàn
- 平仄
- 平平仄平仄
- 韵脚
- 去声十七霰
- 上一句
- 文鹓亦西飞
- 下一句
- 羽翼有高卑
「如何不相见」出自:《将往江淮,寄李十九儋》
徘徊到河洛,华屋未及窥。秋风飘我行,远与淮海期。
回首隔烟雾,遥遥两相思。阳春自当返,短翮欲追随。
「如何不相见」作者: 韦应物
「如何不相见」辞典释义
◎ 如何的意思
⒈ 怎样。
引《书·尧典》:“帝曰:‘俞,予闻,如何?’”
宋 苏轼 《赠包安静先生》诗之二:“建 茶三十斤,不审味如何。”
明 唐顺之 《游塘侯巡公》诗:“禰生 狂态復如何?一刺怀中半灭磨。”
刘大白 《割麦插禾》诗:“插禾虽多,割禾如何?”⒉ 奈何。怎么办。
引《诗·秦风·晨风》:“如何如何,忘我实多。”
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光 曰:‘ 昌邑王 行昏乱,恐危社稷,如何?’”
唐 白居易 《上阳白发人》诗:“上阳 人,苦最多:少亦苦,老亦苦。少苦老苦两如何?”⒊ 奈何。对付,处置。
引《易·小过》:“‘飞鸟以凶’,不可如何也。”
高亨 注:“不可如何,无可奈何。”
郭沫若 《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》:“母亲要这样教我们,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。”⒋ 奈何。亦指对付、处置的办法。
引《汉书·曹参传》:“相舍后园近吏舍,吏舍日饮歌呼。从吏患之,无如何,乃请 参 游后园。”
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六:“阮惠 自为 泰德王,郑栋 自为 郑靖王,两竝抗, 黎王 无如何也。”⒌ 怎么;为什么。
引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伤未及死,如何勿重?若爱重伤,则如勿伤。”
唐 韩愈 《宿龙宫滩》诗:“如何连晓语,一半是思乡?”
宋 欧阳修 《荷叶》诗:“如何江上思,偏动 越 人悲?”⒍ 表反诘。犹言那又是什么。
引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夫鼠昼伏夜动,不穴於寝庙,畏人故也。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。寧将事之,非鼠如何?”
《公羊传·宣公六年》:“尔为仁为义,人弑尔君,而復国不讨贼,此非弑君如何?”⒎ 传说中的树名。
引《神异经·南方经》:“南方大荒有树焉,名曰如何,三百岁作华,九百岁作实……金刀剖之则酸,籚刀剖之则辛。”
《太平御览》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《启蒙记》:“如何随刀而改味。”◎ 不的意思
【子集上 • 一】不·康熙筆画:4·部外筆画:3
〔古文〕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【禮·曾子問】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
又【周禮·夏官】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【註】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【廣韻】【韻會】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【韻會】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【說文】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【玉篇】甫負切【廣韻】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【廣韻】甫鳩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䳡也。亦作鳺鴀。【爾雅·釋鳥】䳡其鳺鴀。【郉疏】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䳕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謂之隹,揚州人亦然。又未定之辭也。【陶潛詩】未知從今去,當復如此不。又姓。【晉書】汲郡人不準。◎按《正字通》云:不姓之不,轉注古音,音彪。又【正韻】芳無切。與柎通。花萼跗也。【詩·小雅】鄂不韡韡。【鄭箋】承華者,鄂也。不當作柎。鄭樵曰:不象萼蔕形。與旉通。【陸璣詩疏】柎作跗。【束皙·補亡詩】白華絳趺。【唐詩】紅萼靑趺皆因之。又華不注,山名,在濟南城東北。【左傳·成二年】晉卻克戰于鞌,齊師敗績。逐之,三周華不注。【伏琛齊記】引摯虞畿服經,不,與詩鄂不之不同。李白詩:兹山何峻秀,彩翠如芙蓉。蓋因華跗而比擬之。胡傳讀不如卜,非。又【古詩·日出東南隅行】使君謝羅敷,還可共載不。羅敷前致辭,使君亦何愚。使君自有婦,羅敷自有夫。〇按愚當讀若吾,疑模切,與敷不夫叶。敷不夫本同模韻,《正字通》不改音符,叶夫愚,非是。又與丕同。【書·大誥】爾丕克遠省。馬融作不。【秦·詛楚文】不顯大神巫咸。【秦·和鐘銘】不顯皇祖。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。不顯不承,猶書云丕顯丕承也。又【韻補】叶補美切,音彼。【荀子·賦篇】然易知,而致有理者與。君子所敬,而小人所不者與。所不謂小人所鄙也。【正字通】不字在入聲者,方音各殊,或讀逋入聲,或讀杯入聲。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,今北方讀如幫鋪切,雖入聲轉平,其義則一也。◎ 相见的意思
⒈ 彼此会面。
引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。”
旧题 汉 李陵 《与苏武诗》之三:“行役在战场,相见未有期。”
宋 苏轼 《和子由除夜之日省宿致斋》之一:“等是新年未相见,此身应坐不归田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姊妹们一朝相见,悲喜交集,自不必説。”
巴金 《随想录》五:“我们分散了,又重见,相见后又别离。”
总述:诗句如何不相见出自《将往江淮,寄李十九儋》。作者是唐朝诗人韦应物。